大湾仔的夜,一档由湖南卫视出品的综艺节目,可以说是近期最热门的话题源头之一,其卖点就是满满的怀旧风格,围绕着经典老港星和大排档文化这两个主题,向观众呈现二者是如何碰撞出不一样的味道。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1)

最近几年港区明星逐渐融入内地的娱媒领域,许多在上个世纪大红大紫的明星开始进军内地市场,使本来已经星程暗淡的港星又重新获取大量关注,大有再起风云之势。但此前的局势仍是港星作为参与者的其中一份子,并未有由港星作为主角的节目出现。

湖南卫视显然也是看到了港星在内地娱乐版块的热度在不断抬升,于是就有了《大湾仔的夜》这档综艺,完全以港星为主角的主题节目。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2)

当初在官宣时,除了有老牌香港演艺人陈小春、张智霖、谢天华、梁汉文、林晓峰五人组作为卖点以外,还特地设定了一个非常有香港特色的主题——大排档文化。节目中的设定就是五位港星来到广州东山口某处老街区中,以联合合伙人的形式经营一家大排档的过程。

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几期内容来看,这档节目还是很有意思的。

五位港星要独立经营大排档,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做饭技能,可是第一期的时候,五人初到经营场所时让观众都傻眼了,原来五人之中只有谢天华有做饭经验,还是那种家常厨艺的水平,甚至在他检视厨房的时候,我们都能够看出似乎并不是经常出入厨房的感觉,要掌厨菜品繁多、出餐迅速的大排档,只他一人很难办到。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3)

而其他人呢?基本没有进过厨房,更不要说做饭了,五个在人们眼中星光璀璨的香港明星,此时却跟普通的糙老爷们儿一样,挠头搔耳,不知所措,让人看了忍禁不住,立马期待这样的团队接下来会弄出什么幺蛾子。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4)

不过看过后面几期的观众都知道了,虽然确实有很多意外的看点,比如港普之间的搞笑碰撞、糙男人干活出的洋相等等,但意想不到的是大排档居然让这五个人勉强支撑了下来,自然这也离不开节目组对人流的控制,否则五个人得忙死。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5)

虽说这档综艺是大排档主题,但是很显然,以五位主角的实力是很难撑起真正的大排档的,如果早期节目组在选角时能够考虑加入一位具有一定厨艺水准的成员,或许还能够把大排档的风味更完整的发挥呈现出来,毕竟很多人还不知道,我们熟知的街头大排档,实际正是起源于香港本土。

街头饮食文化其实历史悠久,但被称为大排档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却是源自于香港。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6)

上个世纪40年代,受地区战乱影响,整体局势不稳,香港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十分艰难,部分没有设店资本的底层民众,凭借自己一点谋生的厨艺技术,在路边摆下几张桌椅,配备几个简单的厨具,开始在街边贩卖快餐食品,由于廉价快出餐的特点,逐渐被大众接受,毕竟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经常出入餐厅享用精致的美食和整洁的服务的,更何况是当时局势动荡的年代。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7)

但刚开始大排档的名号并未兴起,直到50年代,香港政府开始对这些街头摊位进行管理,就像现在办理营业执照一样,香港政府要求路边摊需要办理固定摊位小贩牌照,否则不允许营业。于是这些街边小摊都按照政府要求办理了自己的牌照,为了方便检查和保存,商贩们都把自己的牌照装裱起来,防止油烟污染和损毁,并挂在自己摊位的显眼部位,以便顾客和政府查验,于是这些挂有牌照的摊位逐渐被人们称之为“大牌档”。“大牌”自然是指摊位上悬挂的牌照,而“档”在粤语文化圈中通常就是指代摊位、小店面,比如我们在广州一些商贸兴旺的地带,经常能够听到或看到“档口”这个词,就是指的那些小商贩和搞批发贸易的人做生意摆货囤货的店面。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8)

不过后来不知怎么,大牌档逐渐被传为大排档,可能是后来许多摊位档口人流较大,往往摆放多人并排坐餐的餐位,看起来是一大排人一起吃饭的感觉,于是就有了大排档的说法,沿用至今。

随着香港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路边摊也逐渐走下了辉煌的神坛,许多快餐经营者都开始进入店铺当中继续经营,而随着市政管理的升级和市区规划发展的需要,许多大排档的牌照也被收回,或是规划的指定区域定点经营,路边摊的数量持续减少,而香港的大排档文化开始走向固定店铺、精美装修、霓虹灯宣传的港风大排档,并形成世人对于香港印象的一部分。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9)

而香港人也十分认同大排档文化作为香港文化的基因组成一部分,这一点从香港影视剧作品中诸多大排档场景就能够看出来。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10)

香港的大排档文化不仅仅是为内地带来了大排档的名号,许多在内地出现的点心菜品也都是随着香港大排档一起进入内地,而作为同源的广东地区,更是在大排档美食文化中相互影响,呈现出香港和内地饮食文化的融合现象。而香港因为独特的经济位置,接受了许多西方饮食文化,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港式西点,比如西多士、菠萝包、丝袜奶茶等,但这些更多的是在港式餐厅中出现,而大排档中更多的是中式餐饮,多以煎炒为主。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11)

传入国内的大排档并未完全继承香港特色,特别是在中北部地区,大排档结合当地饮食文化特色,发展出烧烤、串串、麻辣烫等特色摊位,可以说发展到现今,在内地的大排档似乎选择更为丰富一些。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12)

反观现如今的香港大排档文化,已经落得如其他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尴尬境地,处于持续衰落的局面,甚至于在2009年的时候,香港政府需要通过发布保育方案去促进大排档的传承和发展。原本大排档的牌照是具有较为严苛的承续条件的,仅可转至配偶名下。后来为了保证大排档的传承,放宽了承续条件,改为直系亲属都可以承接,甚至考虑向有兴趣者签发新的牌照,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保障大排档的传承,鼓励大排档文化发展。

广州湾仔区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档吗)(13)

但即便如此,持有牌照的大排档仍没有明显的壮大趋势,据说直至今日存续的有牌照的大排档已经不足30家。

或许正是香港大排档文化的这种急需存续的期望,《大湾仔的夜》这档综艺节目才孕育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