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方伟与竹“亲近”40年(主题)
仍在四川的竹海徜徉(副题)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琳 颜婧
●身为浙江人的他本想学医,没想到却一生跟竹子结缘
●将雷竹出笋时间提前到春节期间,价格平均提升数倍以上
●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把数十年来的积累实践在四川大地上
主角名片
方伟,1958年生于浙江义乌,从事竹林培育与利用研究40余年,曾任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正校级)、竹类研究所所长,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等,长期坚持在林业科研与推广第一线,帮助浙江安吉成功打造了竹林产业发展的“安吉经验”。2020年,方伟作为专家被引入四川,受聘宜宾市政府,协助组建了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宜宾学院竹学院,开启了竹业新征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方伟最爱的一句诗,他说自己一生爱竹,一辈子都会从事竹子研究。
3年前,退休后的方伟响应“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号召,带领他的团队,从浙江来到四川开展竹产业科技服务。2019年6月,他成为宜宾市政府竹产业顾问。从此,生活的轨迹由浙江落在了宜宾——以三江新区科创中心为基地,以各区县竹林野外为直径的区域。
2020年1月,其协助筹建的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宜宾学院竹学院相继挂牌、成立。方伟多次给团队强调,要以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竹子精神”,为四川主要竹产区做好科技服务,为当地的竹产业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方伟说,四川拥有发展竹产业的天然禀赋,他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把自己毕生研究成果在四川大地上进行新的实践。
方伟查看竹子。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A曾经我们向日本学习如今日本向我们学习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青翠挺拔、奇姿出众,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就作为君子的象征,代表着高洁、清远等重要精神内涵。
在民间,对于竹子的利用也由来已久,除了食用竹笋,竹子也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竹编制品,因此也有“竹子全身都是宝”的说法。
提起竹子,方伟不仅可以从生物科学的角度滔滔不绝,对于传统竹文化的研究也十分深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等关乎竹的诗词皆是信手拈来。
方伟是浙江义乌人,1978年,考入浙江林学院(现浙江农林大学)林学专业。大三时,学校开办竹类专业化细分学科,挑选了一批学生转入竹类专业,方伟也在其中,成为当时全国第一批专门学习竹子专业的大学生,也从此开启了与竹子的一生情缘。
考上大学之前,方伟曾当过乡村“赤脚医生”给人看病,也当过赤脚兽医给动物看病,但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最终会与竹子打交道。“其实我最初的志愿是想要学医,没想到却是跟竹子有缘,入一行就爱一行。”方伟说。
那时,竹子专业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竹种资源培育等。“如何选苗、种竹,以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论是对竹类繁育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还是对竹林的利用,日本都遥遥领先。1994年,已在浙江农林大学任教的方伟,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到日本东京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访学,从事“东亚珍稀竹类分子生物学与繁殖特性研究”。
在日本访学期间,方伟走遍了日本几乎所有的竹产区与相关研究机构,与日本的竹产业界同行广泛深入交流,学习日本的竹子研究成果与宝贵经验。但在走访中,方伟发现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提升,竹林产业反而开始衰败,许多竹林处于无人管护状态,抛荒竹林肆意蔓延侵占其他物种生态等多种问题。“当时我就在想,难道竹林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是相对的吗?”
正是这段经历,对后来方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实,在去日本访学之前,方伟就开始带着学生们走出实验室,到竹林地进行实践。浙江安吉,如今因竹产业而出名,还是电影《卧虎藏龙》取景地。但当时由于缺乏科学培育技术,经营竹林并没有太多的效益。日本访学结束回到国内,方伟以安吉为起点,一方面继续探索如何从自然科学角度进一步提升竹林培育水平;另一方面,如何才能让竹产业更好地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
2001年,方伟和团队在帮助安吉建设5000亩毛竹现代生产园区的基础上,又提出与当地合作建设全国第一个15万亩毛竹现代科技园区的建议,通过开展分类经营,强二产、拓三产、促一产,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创建了以现代科技园区为组织形式的竹林培育产业新模式。
效果在几年内就开始凸显,核心区平均年产值达每亩3525元,是对照区的5倍以上。到2010年,安吉竹林面积已超过百万亩,竹林产业总产值超过两百亿元,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全国竹产业第一县。
在安吉的成功实践,让方伟对于竹子研究,从竹林资源繁育拓展到了整个竹林产业的发展和推广。此后的20年,他和团队将安吉经验推广到更多省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国内不论是对于竹子的生物学研究,还是对于竹产业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方伟对此很自豪,曾经自己千里迢迢到日本访学,如今则是日本向中国学习。
B从浙江推广到全国,实验室成果造福一方
在日本访学的经历,更让方伟深刻意识到,竹林产业要良性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造福竹林产业的源头——竹农。“如果竹农的收入没有保障,没有人管护竹林,那竹林产业也无从谈起。”
方伟牵头建立的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是全国林业研究专业中为数不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里,方伟带领团队持续攻克竹生物与高效培育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
如我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的竹种——毛竹,因竿型粗大,常常在建筑中使用,也会被编织成各类生活用具及工艺品。早在2005年,方伟主持的“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课题,提出了一整套毛竹笋竹林丰产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在南方毛竹产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大促进竹农增收,获得浙江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做科研,其实就是反复较劲的过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方伟就在专心做一件事——在国内率先采用促成栽培技术,持续开展雷竹提早出笋的研究。
雷竹,是南方竹产区春季最早出笋的竹种,大多数时候是在春天第一声春雷的时候出笋,所以得名雷竹。在自然环境下,雷竹鲜笋大多是集中上市,上市期短,量多导致价格低,“如果能够进行人为调控,让笋错期上市,可以很好地提升鲜笋的整体价值。”为此,方伟团队研究完成了一整套雷竹笋用林促成栽培技术体系,将雷竹的出笋时间提前到了春节期间,价格平均可以达到春天雷竹笋价格的数倍以上,并在浙江进行了成功实践,为竹农增加了不少收入。
有了成功经验,越来越多地方找上门来以寻求突破。方伟和团队先后到了贵州、重庆、安徽等竹林产区传经送宝,给竹农当“智囊团”。如今这套技术已在浙江、安徽、上海、福建、江西等地推广,方伟还经常到各地的竹子培训班手把手指导竹农。
“但竹产业发展不是能够简单复制的,必须因地制宜。”方伟说,根据各地不同的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适宜推广不同种类的竹,也需要采用不同的种植管护技术。例如,在重庆忠县帮扶时,经过多次调研考察,帮助当地从以雷竹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调整为以高节竹为主,雷竹、红壳竹、绿竹等笋用竹种补充发展的思路。
除了竹笋,竹材本身也是重要的宝贝。“十年树木,而竹子的生长周期一般只需要3-5年,只要科学管理,笋材都会有很好的产量,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原材料,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方伟说。
C把数十年的积累,实践在四川大地上
近年来,四川大力推进全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竹林风景线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鲜明特色和亮点。到2020年初,四川竹林面积已达到1780万亩,居全国第一。
宜宾是四川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拥有“蜀南竹海”等得天独厚的竹林资源。2018年开始,在宜宾市委负责人多次登门诚邀下,方伟来到宜宾考察调研。2019年6月,从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岗位卸任后,方伟正式担任宜宾市政府竹产业顾问。
与以往到全国各地进行短期的调研和技术服务不同,这次来到四川,是把工作和生活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宜宾。
在浙江生活、工作了60多年,初来四川时,方伟还有些听不太懂当地的方言,也不太习惯四川的饮食习惯。但对于研究的热爱,让他很快克服了这些困难。
在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里,摆放着很多竹工艺品、竹标本以及上万瓶竹子试管,不少“宝贝”都是方伟这40年来的重要所得,而他将其全部带到了宜宾。
不仅如此,方伟还带来了浙江农林大学在竹纤维加工、竹食品加工、竹现代培育、竹文化文旅融合等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团队,为宜宾竹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他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把数十年来的积累,在四川大地上进行全面的实践。
“你们四川人真的很幸福。”看着四川茂密秀美的连片竹海,方伟总是忍不住这样感叹,“四川拥有天然的竹资源禀赋,面积大、品种多,丛生型、散生型和混生型三大类竹在四川都有。”
正是这样的禀赋,给了方伟大展拳脚的空间,让他愿意对四川竹林倾注更多心血。
研究院内,一份佯黄竹的标本引人注目。这是初到宜宾的方伟在本地采集到的,经分子鉴定,团队已在宜宾对其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这种佯黄竹是本地绵竹和硬头黄竹杂交产生,因其优势,出材产量可以提升1-2倍。”
在标本旁边的竹产品区域,竹酒、竹制衬衫、竹环保用品等产品十分丰富。方伟介绍,这些加工技术都可以进行推广。“对竹子的加工利用,要从过去简单的笋材利用提升到精深加工,对笋材进行高值化利用。”
在方伟的办公室里,还摆放着几份浙江农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份录取通知书以毛竹为原材料,运用浙江农林大学自主研发的、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刨切微薄竹技术制作并印刷而成,兼具科技感与传统文化典雅韵味,竹简像纸张一样轻薄,但又防腐、抗压,可以长期保存收藏不变色,2015年被媒体报道后,突然走红,不少博物馆都上门求收藏。
后来,团队利用这样的技术,制作了《道德经》竹书与竹子名片等。方伟多次到国外考察、参加学术研讨会等,都带上这份竹制《道德经》与名片,不论走到哪里都大受欢迎,也给了团队很大信心。在方伟看来,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竹子的加工利用,有着更广阔的空间。
这是方伟穿梭忙碌在宜宾的多个与竹林建设有关的场景:给政府部门“上课”、为科研机构把脉、给产业基地和企业辅导……宜宾的竹产业得以在家门口,就得到最前沿和专业的指导,去年,该市竹林总面积达354万亩,竹产业综合产值实现248.11亿元,较2017年增长348.42%。
去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方伟结合早年在重庆研究的经历,提出了涉及竹文旅产业发展、“竹 熊猫”经济综合体等六大方面的思考研究,并向我省相关部门提出了打造“成渝地区中国竹业经济第一圈”和“中国竹业第一省”的建议。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宜宾龙头山竹文化生态公园旁,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大楼已开始建设。方伟心怀“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四川”的志向,不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四川,都是一张值得期待的答卷。
责任编辑:姚怡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