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冬的一天,有一个人的出殡轰动了襄阳城。不是因为这个人的地位有多高,也不是出殡的阵势有多豪华,是因为这个送葬队伍里,清一色全是女子。这些年轻的女子不是平常人家的女孩子,都是在此出卖色艺的妓女——为了送殡,全城妓女罢工一天。

反串人物柳青芜(歌妓心中的男神)(1)

什么人哪,这么大的面子,让全襄阳城的妓女罢工为他送葬?

这个人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柳永。

一,在他七十年的人生中,有大半的时间都是在烟花柳巷里度过的,而这些卖笑卖唱的妓女,就是他一生最亲近的人。

宋代的歌伎已经非常流行了,尤其是京城汴梁,几乎遍布于各个街道、胡同。她们靠卖唱为生,生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色相、演技,当然还有词曲的质量。如果遇到一个大腕词曲作者,也许给她填上一首词,这个歌女就能红遍京城。

反串人物柳青芜(歌妓心中的男神)(2)

就比如苏轼,一曲“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让他成为众多歌伎的崇拜偶象,人人争相求见。可人家苏轼心不在此,令歌女们恨得牙根发痒。

而科举落第的柳永,倒是很喜欢这一口。都市的繁华,歌伎的柔情,都让他如痴如醉,仿佛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落脚点。

但他并非只是在歌楼妓院里寻欢,更多的时间是在工作。他的工作就是教给那些乐工填词,雅兴来时,自己也填上一首。得到柳词的歌伎往往会付给他一定的报酬,按现在的话说,应该叫“佣金”或者“稿费”吧。

所以,对于柳永和歌伎来说,这是两厢情愿、互惠互利的合作。歌伎利用柳永的才气与名气,柳永从她们那里得到了心灵的安慰,同时也可保衣食无虞。

反串人物柳青芜(歌妓心中的男神)(3)

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的,就不少于一百五十首,应该是历代文人之最。这些花枝招展的歌伎给他带来了创作灵感,满足了他的情感需求,同时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比如这首《雨霖铃》,就是为他所中意的歌伎虫娘所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全词浅显易懂,细腻温婉,吟来感人至深。于是,京城内外,大江南北,有汲水处,便有人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了。

反串人物柳青芜(歌妓心中的男神)(4)

二,这么有才的一个人,又生于文人的黄金时代,为什么不参加科举,光宗耀祖呢?

不是不想,柳永他太想了!

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登科及第,一直是他的终极目标。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志在必得。但交上考卷,却因“属辞浮糜”而落榜。此后,他又三次不中,最后一次参加科考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于是心灰意冷,从此浪迹天涯。

初次落第后,柳永做《鹤冲天-黄金榜上》一词,发泄自己的牢骚和不满。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之语。后来,他再次科考时,仁宗皇帝看到他的名字,便对人说,既然柳永看不上这官场浮名,就让他还作他的词去吧!

哈!官家不想让我做官,命我填词,好吧,从此我就叫“奉旨填词柳三变”。

这个自称,细品起来,其实还是有一些酸酸的味道在里边。

反串人物柳青芜(歌妓心中的男神)(5)

到了1034年,年过半百的柳永听到皇帝特开恩科,即刻由鄂州赶赴京城。结果令他大喜,他与他的兄长同登进士榜,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再来欣赏一下他的这首《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其实,真正令他“衣带渐宽”的“伊”,正是他魂牵梦绕的金榜题名。五次科考,最后中第还是皇帝特授恩科,你想一下,惦记这个功名几十年如一日,他能不憔悴吗!

以表面看,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好象鄙视功名。但骨子里还是念念不忘,要不,他怎会年过半百,乍听恩科便不远千里赴京赶考!中第后,第一时间拜见了倾慕已久的范仲淹,并作词进献,以图官运亨通。

后来,受范仲淹的提拔,柳永升屯田员外郎,并以此致仕——后人遂称其柳屯田。

反串人物柳青芜(歌妓心中的男神)(6)

1053年,柳永客死襄阳,由于身无余积,又无亲人在侧,城里的歌伎们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捐款捐物,为她们的偶像置办了一场隆重而又特别的葬礼。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后来,每逢清明节,这些妓女们便相约来到柳永坟前,以唱歌的方式来凭吊他。于是又出现奇葩的一幕:去柳永坟前的路上,一排排歌妓们一边流泪,一边唱着柳永的词曲,留下了亘古未有的”以歌祭祀”之奇观。

这种祭祀方法被人们称为“吊柳会”,后来蔓延到许多柳永生前去过的地方,成了青楼行业多年的“行规”。

反串人物柳青芜(歌妓心中的男神)(7)

其实,相比于做官的柳永,民间更喜欢的还是他的“白衣卿相”。同样,被民间传唱的诗词,要比束之高阁的作品更受欢迎,也流传更久远。柳永终生眠花卧柳,之所以不被人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民间的影响力太大,他的慢词传播太广,所以那些“正人君子”不敢犯众怒。柳词流传到了今天,歌伎们做为柳永的粉丝,功不可没。

@非非空 原创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