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阳贾氏在峄县众多世家大族中,无论文章道德还是为官施政,都堪称第一家族。

据《峄阳贾氏族谱》记载:峄阳贾氏始祖为贾得真,“字性天,原籍东郡博平(今山东临清市)。其高祖讳铉,字鼎臣,奉金大定进士第,历左谏议大夫、刑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出为武安军节度使,改知济南府。明初避乱,始祖携家而南徙于峄之东南坊上村因家焉。虽数世通籍,俱未显扬,至七世祖司马公始大其门,称为峄阳著族,世系秩然有序.....”。

始祖贾得真一子名恭,字子肃,监生,因回博平看视,寿终于老家,即葬于博平祖茔。恭子二,其中一子贾访,访一子贾宗鲁。这位贾宗鲁便是明代峄县著名进士贾三近之祖父。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壕沟吴氏宗谱(山东枣庄地区峄阳贾氏家族简介)(1)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贾宗鲁生有五子,分别为梦熊、梦麒、梦麟、梦龙、梦鲤。这兄弟五人中,梦麒、梦麟无后。梦熊子二,长子三省子一云路、次子三聘子一云岫。云路子二,文炫、文彬;云岫子二,文光、文耀。贾梦熊其后散居在贾家庄、泥沟、税郭、西王庄等地。

梦鲤子二,长子三才,次子三益。三才子六:栋、楷、桢、植、权、林。三益子四:揖、榆、枢、楫。其后人散居鲁南苏北各地。

宗鲁五子之中,唯贾梦龙一支最为旺盛。梦龙以子贵致仕,诰封光禄寺卿、中大夫。子二,长子三近,次子三恕。三恕字心如,由贡生任真定府儒学教授。三近子三,长子梧,早逝。次子贾梃、三子贾樾。贾梃子六,贾樾子四,其后人散居峄城、枣庄各地。

从贾氏族谱来看,鲁南、苏北及其周边附近地区的贾氏族人,大多为贾宗鲁后裔。其中,又以贾梦龙后人居多。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壕沟吴氏宗谱(山东枣庄地区峄阳贾氏家族简介)(2)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贾梦龙,字应乾,号石屋山人,生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终年八十六岁,经历了明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四个朝代。

贾梦龙年轻时随其父贾宗鲁在南方生活了二十多年,后贾宗鲁在南阳病逝,贾梦龙携家眷回到故乡峄县,在其岳父家所在的陈庄村新建楼房六座,取名“永怡堂”,在此赋诗填词,又生活二十余年。在此期间,他搜集整理了第一部《峄县志》。虽未刊印,但为其子贾三近编印《峄县志》提供了蓝本。

贾梦龙虽然很有文才,但他一生漂泊,并不得志。直到六十岁以后,才父以子贵被诰封为“光禄寺寺卿、中大夫”。贾梦龙的诗文词赋“咳唾立成”,语言清新幽默,朴实无华,充满对人生的感叹和对世俗的嘲讽。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壕沟吴氏宗谱(山东枣庄地区峄阳贾氏家族简介)(3)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贾梦龙之子贾三近,幼年读经诵诗,聪慧过人。24岁举山东乡试省魁,隆庆二年(1568年),以博学宏词一举成名,高中进士,名次为山东省第一,被选为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万历二年(1574年),任太常少卿,受到皇帝的重用,再升为大理左右少卿。

明万历十二年,贾三近任光禄寺卿。不久又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并在峄县城里建有“都堂府”,因此,贾三近又被乡人称为“贾都堂”。

贾三近到任之初,宣布科条,改革弊政,严惩贪污,政绩卓著,受到朝廷嘉奖。万历二十年(1592年)夏,朝廷遣使至峄县贾三近家拜为“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以父母年高,上书辞谢。后因背疽发作,长逝于家,终年59岁。贾三近一生著述甚丰,特别是他组织编写了第一部《峄县志》,对峄县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壕沟吴氏宗谱(山东枣庄地区峄阳贾氏家族简介)(4)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贾三近去逝后,他的两个儿子贾梃、贾樾将“都堂府”一分为二,贾梃居南院,贾樾居北院。数百年后,贾氏后人仍有“南院”“北院”之分,“都堂府”也成为峄阳贾氏家族的光辉标志。

峄阳贾氏始祖自明初徙峄以来,距今已历六百多年,十一世孙贾晋锡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创修族谱,十五世孙贾元喜于咸丰八年(1858年)续修族谱。民国二十年,由十七世孙贾有纲三修族谱,1992年,十八世孙贾君平等人四修族谱。

贾晋锡创修族谱时,仅至九世。贾元喜续修族谱时为统一班辈,曾拟定十六字班辈:

玉有平章,传继广方,志守中立,秉建恒良

三修族谱时,又拟十六字:

宝贤兴仁,崇善钟祥,庆衍丕茂,思荣永昌

四修族谱,再拟十六字:

怀宪存礼,敬业乐勤,文景毓焕,修圣尚俭

1992年,峄阳贾氏四修族谱时,一并修复了峄城东南五华里的贾氏祖茔,此举还得到了峄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