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董卓有功而为袁绍所不容,演“空城计”玩弄杀己之兵】

汉末之吕布崛起(汉末英雄记之吕布)(1)

吕布

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霞客:这个场景是历史上少有记载的武将单挑对决,所以演义里打仗经常是将军先单挑,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郭汜被吕布刺伤,这场对决也成了历代将吕布塑造为三国第一武将的背景。)

诸书布以四月二十三日杀卓,六月一日败走,时又无闰,不及六旬。

(霞客:吕布自杀董卓到从长安败走,不到60天,西凉军虽无董卓,李傕郭汜樊稠张济集结起来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且有贾诩为谋。)

吕布刺杀董卓,与李傕战,败。乃将数百骑,以卓头系马鞍,走出武关。

(霞客:董卓被杀,身体被点天灯,头颅却一直在吕布手里。)

王允诛董卓。卓部将李傕、郭汜不自安,遂合谋攻围长安,城陷,吕布奔走。

(霞客:董卓手下军队战斗力很强,而且数量众多,所以能杀掉董卓,还亏得是吕布这个被董卓信任的义子以刺杀的方式完成,正面讨伐几无可胜的机会。)

布驻马青巢门,外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国家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

(霞客:此处记王允死国难事。《三国演义》中王允因不许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封官驻兵之请而被杀。)

布自以有功於袁氏,轻傲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

(霞客:董卓杀袁隗及袁氏宗族,而吕布杀董卓,相当于为袁氏报仇,故说“布自以有功於袁氏”,所以吕布有资本轻傲袁绍下面的将领。袁绍手下官员都是袁绍自己设置的,并不是朝廷任命,这些官职吕布显然看不上。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关羽被授予“汉寿亭侯”的爵位后是多么的珍惜,因为这个爵位不是曹操给的,而是献帝亲口封的,名正言顺,尊贵无比。)

布求还洛,绍假布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

(霞客:袁绍外宽而内忌,容不得吕布也是必然。)

明曰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

(霞客:此计阴险,没想到吕布也很精明,早有准备。)

绍兵卧,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

(霞客:高明。此亦“空城计”乎?)

夜半兵起,乱砍布床被,谓为已死。

(霞客:好险好险。吕布与袁绍有此过节。袁氏兄弟,袁绍、袁术皆小人也。)

明曰,绍讯问,知布尚在,乃闭城门,布遂引去。

(霞客:吕布也不好惹的。)

吕布诣袁绍,绍患布,欲杀之。遣三十六兵被铠迎布,使著帐边卧。布知之,使於帐中鼓筝。诸兵卧,布出帐去,兵不觉也。

(霞客:此段与上文重复,看了多个版本,都是这样,估计是后来本书被多次修订后遗留的问题,不同点无非是袁绍遣的军士是三十人还是三十六人。)

吕布诣袁绍,绍患之。布不自安,因求还洛阳,绍听之,承制使领校尉。遣壮士送布而阴杀之。布疑其图己,乃使人鼓筝於帐中,潜自遁去。

(霞客:此段亦与上文重复。)

夜中兵起,而布已亡。

(霞客:夜中兵出动杀吕布,但是吕布已经逃亡了。)

绍闻,惧为患,募追之,皆莫敢近,遂复归。

(霞客:袁绍惧吕布为后患,让人去追杀,可惜这些人都惧怕吕布之勇,都回来了。吕布因此得以逃脱,可见吕布确实是个猛人狠人,“三国第一战将”绝非浪得虚名。)

汉末之吕布崛起(汉末英雄记之吕布)(2)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注:《英雄记》,是东汉献帝建安七子之一中王粲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的传记.该书全书已佚,存在书名讹误、材料真伪与具体写作时间等问题.据史料分析,其主体部分当写成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作者归曹前,反映了曹操统一北方以前汉末群雄割据时代最宽泛的“英雄”概念。因此书在多个朝代被多次重修,所以不能确定本书就是王粲原著,故作者一般都标作“王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