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认知地震

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地震灾害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2、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地震的危害:

①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讯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③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露、病毒蔓延等

④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

4、地震构造:震源(地下),震中(地表),震源深度(震源与震中垂直距离),等震线(烈度相同点的连线),震中距。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房屋建筑的地基坚固程度、设计好坏、抗震结构和施工质量都是烈度的影响因素。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若干个烈度。

5、地震波成因:当地震发生时,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高一地理上册地球的圈层结构(湘教版1.3地球的圈层结构笔记)(1)

6、地震波分类及特征:纵波(P波)--上下颠簸,横波(S波)--左右摇晃。

分类

传播速度

通过介质

共同点

横波(S波)

较慢

固体

通过介质不同速度发生改变;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纵波(P波)

较快

固、液、气

地震发生时房屋先上下晃动,随后左右摇晃;海底发生地震时,航行在大洋上的轮船只上下颠簸

7、地震波的应用:

①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②在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③工程探伤,在工程施工中,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施工工艺不规范、工序不严格等诸多因素,会给隧道、桥梁等工程带来质量隐患,利用地震波对工程进行探伤检测。

二、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穿过不同的介质速度变化,其中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2、划分界面:莫霍面(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古登堡面(德国科学家---古登堡)

高一地理上册地球的圈层结构(湘教版1.3地球的圈层结构笔记)(2)

高一地理上册地球的圈层结构(湘教版1.3地球的圈层结构笔记)(3)

3、概述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

圈层名称

位置

厚度

特点

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

平均厚度17千米

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

地幔

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2800多千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多千米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高一地理上册地球的圈层结构(湘教版1.3地球的圈层结构笔记)(4)

(一)地壳----莫霍面以上,分为上层硅铝层(密度较小;不连续分布,大洋底部缺失)和下层硅镁层(密度较大;连续分布);

(1)地壳厚度规律: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占地壳总质量98.04﹪,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3)地壳的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km,陆地最厚70km;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10km;地壳平均厚度17km;)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陆地=硅镁层 硅铝层;海洋=硅镁层)是地壳结构的突出特点。

(二)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之间,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高一地理上册地球的圈层结构(湘教版1.3地球的圈层结构笔记)(5)

(1)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2)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3)相比较地壳,此处主要是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增大,地震波传播速度也不断增加。

(三)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分为内核、外核

(1)地核的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高压下的铁和镍。

(2)外核是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形成磁场的主要原因。内核是固态。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壳表层以外的圈层,所以不包含岩石圈,包括水圈、生物、大气圈。

大气圈:①近地面密度大,气压大,随着高度升高,密度和气压都变小;

②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根本还是太阳辐射),高度升高,气温降低,1000米变化6℃。③大气运动直接是受大气密度和气压作用。

高一地理上册地球的圈层结构(湘教版1.3地球的圈层结构笔记)(6)

水圈:①由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组成,连续但不规则不均匀。②从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③陆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与人类最密切。

生物圈:

①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②生物圈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生存空间厚度可达20千米。

③四大圈层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