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徐敏,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太古 王安石?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太古 王安石(希世之异人王安石)

太古 王安石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徐敏

在中国政治社会史上,王安石是重要的改革家之一;在文学史上,王安石是成就卓著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近千年来,后世对王安石变法及其生平思想颇多关注,尤其是20世纪出现了诸多研究成果。

不仅在国内,日本学者也一度对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并有专著出版。其中,以研究中国思想史、道教史而知名的学者三浦国雄的《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是一部体量不大但颇具特色的王安石传记。这是一部撰写于1985年的旧作,但其深度和角度仍不过时。在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之际,这本书首次被译成中文,读者可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王安石。

王安石相貌:“牛目虎头,视物如射”

三浦国雄是日本知名学者,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道教史,成果丰硕。《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一书撰写于1985年,是应出版社要求为日本一般读者了解王安石而撰写。学术界有学者评价,虽然这本书写作至今已经30余年,但现在读起来,语言通俗易懂又有深度,还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与感悟。2021年6月份,这本书首次被译成中文出版。

比起其他人物传记首先交代人物的家世、籍贯等问题,三浦国雄的这本书从王安石的相貌入手写起。王安石生前曾让几位画家为自己画像,比如李公麟(画家,和王安石以及反对王安石的苏轼都交好)在定林庵的墙壁上为他所作。王安石亡故百年之后,南宋诗人陆游游览定林庵留下了这样的记录:“寺僧开户,客忽见向,皆惊耸,觉生气逼人,写照之妙如此。今庵经火,尺椽无复存者。”

李公麟画作虽不存,王安石身后还有人们为他所绘的3幅画像。肖像一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王安石殁后20年)在王安石家乡抚州临川建立他的祠堂时,临摹前述李公麟绘像而制。画中的王安石尽管有些年纪,双目却依然炯炯有神,散发出难以名状的锐气。学者邓广铭认为这是王安石归隐江宁之后的相貌。

肖像二出自《历代圣贤名人像册》。这幅肖像比肖像一年轻,大约是实施新法前后的面孔,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画像中王安石目光锐利,眉目冷峻,鼻子挺拔,嘴唇紧闭,坚毅的下颌和像雅典娜般硕大的耳朵,也是极具特色的人像作品。肖像三载于清人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三浦国雄认为,这幅画过于强调了王安石的“文人气”,想必是清代文人风习。

这3幅肖像中,王安石的真实相貌参考度最高的是肖像一。其实王安石生前也谈及过自己的容貌,他作诗如此自嘲:“唯予貌丑骇公等,自镜亦正如蒙倛。”据说蒙倛是祛除恶鬼的神。“我们自然不能根据这两句玩笑之语论定王安石的相貌,不过从上述肖像画大致可以推测出他的相貌不同于常人,起码体格健壮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三浦国雄写道。

宋时甚至有人把王安石称为牛。约与王安石同时期的仁宗年间进士萧注在答复宋神宗关于王安石相貌的问题时说:“牛形人,任重而道远。”他又说:“安石牛目虎头,视物如射,意行直前,敢当天下大事。”萧注认为王安石眼中有一种独特的光芒,与他同时代的人也有类似说法。也有人说王安石双眼多白,乃奸邪之相。总之,王安石大抵不是柔顺之人。

“改革家”之外的王安石

20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王安石的传记及相关著作不在少数。比如宋史研究泰斗邓广铭的《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其学生漆侠的《王安石变法研究》,美国华裔学者刘子健的英文著作《宋代改革

——王安石及其新法》,日本学者东一夫的《王

安石新法研究》《王安石——改革的先觉者》等。仅从书名上来看,这些作品的关注点多在王安石变法上,而较少谈到其思想、文学、交游、生活等其他内容。

三浦国雄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自然不容忽视,但“仅局限于此却错失了荆公丰富多彩的诸般面相”。这本《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有意淡化王安石改革家的这一身份,“希望从整体上勾勒出王安石的全貌”。正因如此,《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一书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变法改革上,而是注重讨论王安石跌宕起伏的一生。在全书9章正文中,涉及变法内容的主要是第六章《王安石的奋起》和第七章《对“奸佞宰相”的攻击》,其他部分则讲述了王安石人生的不同色彩,包括王安石的家世、婚姻、性格、书法、诗歌、学术成就、佛教思想等内容,这让读者看到作为变法家之外的王安石的精彩人生。

王安石一生,历经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5位皇帝。他所处的时代,可谓人才辈出、风云际会——唐宋八大家,除了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包括王安石在内的其余6人(还有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和曾巩),不仅认识,还多有交往,恩仇并存。王安石与这些政坛、文坛名士的交游也是其生平经历的重要内容。

比如书中讲述了一个赏花的故事。王安石35岁以后从地方被召回首都,担任群牧司判官(掌管军马的行政机构的属官)。某日,群牧司官衙庭院内牡丹花开,长官包拯(就是戏剧中的包青天)开了一场赏花宴。司马光也在被邀之列,尽管他一向滴酒不沾,但因包拯劝酒还是喝了。王安石平日也是不喝酒之人,虽然宴会中有他的直系长官在座,他也能做到不论谁来劝酒都始终不碰酒杯。其“拗相公”之名由来不虚。

书中还谈到,王安石的书法成就也很高。从他平时的为人处世来推断,似乎其书法应该是敦厚朴拙的,实际上他的字却很纤细轻盈。见过他真迹的宋人张邦基说:“王荆公书清劲峭拔,飘飘不凡,世谓之横风疾雨。”也有评论家认为,王安石的书法风格源自他性急的脾气。三浦国雄认为,王安石外表纤细内涵强韧的书法,比起他逻辑严谨的散文,还是与他时而清丽典雅、时而哀切动人的诗歌更为相应。

一场来自“天上的研讨会”

在作者三浦国雄于2021年初为这本书的中文版所作的序言中,他谈到当年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将王安石介绍给日本的普通读者。尽管是一本通俗读物,但本书所使用的全部资料皆有所本,只因为一些汉文资料的原貌对日本读者来说过于生涩,才对其稍加润色。

三浦国雄说,自己这本书有两个创新,一是“以诗证史”,将王安石的诗作为传记资料来使用。另一个非常有趣的创新点就是在本书第八章创造的“贤者多谤——天上的研讨会”的形式,借后世实际存在的人物之口,从不同角度自由地评判王安石。

在本章中,作者虚拟了一场关于王安石的研讨会,将王安石身后一些对其作出评价的历代学者汇集在一起,借这些学者之口,从不同角度对王安石的功过进行评价并互相辩驳。这些学者包括南宋人陆九渊、朱熹,明人杨慎、胡应麟,清人颜元、李绂、蔡上翔、陆心源、钱大昕,近人梁启超等,几乎涵盖了后世所有重要的王安石评论者。而作者则化身主持人,一方面引导诸位学者进行积极讨论,同时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场别开生面且生动的“研讨会”,让读者充分看到王安石身后世人对他的争议性评价。

虽然这场研讨会主要讨论的内容是王安石及其变法等相关问题,不过作者的行文十分活泼。比如作者安排也曾为王安石写过传记的梁启超发言:“蔡上翔先生的《王荆公年谱考略》并不怎么流行于世,大概是先生生性淡泊的关系。我的书不过是料理《王荆公年谱考略》再略加调味的产物罢了。顺便说一句,关于王安石的人品问题,我一向主张人品归人品,政见归政见。”

化身主持人的作者则有几分附和道:“您就是清末的梁启超先生吧。您既是启蒙家、教育家,又是学者、记者、政治家和文学家,真是多才之人。您的《王荆公》是将改革家王安石形象强有力地描绘出来的出色传记,书中也寄托了梁先生您本人对改良旧社会的抱负。”

“这场‘天上的研讨会’,虽非每一段发言都逐字逐句照搬原文,但由于融汇了每一位学者的基本观点,如果说这些言论出自其人之口,亦无半点不自然之处。”三浦国雄说。如此多名学者一来一往,三浦国雄让每名学者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化身主持人的自己也多有见地表达出来。

在这本书的最后,三浦国雄用了一句他欣赏的话评价王安石:“希世之异人。”给出这句评价的是另一名宋代才子苏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