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消灭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了中原大一统,随后建立了秦王朝。

秦始皇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秦始皇传国玉玺(1)

作为历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人,嬴政认为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于是独创“皇帝”称号。为了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秦始皇还创立了与皇帝称号相一致的名物制度。如皇帝的命令,涉及制度的叫制,诏告臣民的令文叫令,皇帝用的印为“玺”,命令天下良工用蓝田山美玉制成玉玺, 并且让丞相李斯在上面雕上了“受命於天,既寿永昌”8个字,被奉为“君主神授”的象征,是天命所归,真龙所在。被称为“中国第一国宝”。

很多人认为玉玺是和氏璧,其实并不然,正史《后汉书》以及《册府元龟》有言:

“传国玺,其玉出蓝田山。”

秦始皇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秦始皇传国玉玺(2)

其实我们仅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和氏璧并不是玉玺的原材料。

和氏璧是一块玉璧,何为玉璧?玉璧是“六瑞”之一,是一种中间穿孔的扁平圆形玉器,虽然玉璧很早就已经存在,但真正的发展高峰是在春秋战国时代。

当时的玉璧已经不再是专用的陪葬品,很多时候是用来当作佩饰。因此玉璧都比较薄,基本在1厘米左右。

秦始皇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秦始皇传国玉玺(3)

就拿1977年在古墓中发现的战国“鲁国大玉璧”,外径虽然达到了32厘米,然而厚度也仅有0.6厘米。

和氏璧也是一块大玉璧,参照这块出土的玉璧来看,厚度最多也就1厘米。试问一厘米的厚度如何做成传国玉玺。

那玉玺在什么地方?

秦二世而亡,二世皇帝胡亥之后,子婴在咸阳被攻破的时候把这枚玉玺交给了刘邦,就这样一直在汉王朝的刘氏手中代代相传着。

东汉末年,董卓叛乱,天下豪强讨伐董卓,赶走董卓以后,孙坚从井中找到了传国玉玺。

之后一直流传经历了晋、隋以及唐这几个朝代。然而唐朝末年玉玺落入后唐李从珂的手中后,被石敬瑭一把火烧了宫殿,从此玉玺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秦始皇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秦始皇传国玉玺(4)

自五代时期传国玉玺失踪,这块国宝真假难辨。隋灭陈后,玉玺归隋代皇帝所有。隋唐两代,玉玺被统治者奉为至宝。朱温篡唐后,“传国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被契丹击败,登楼自焚,玉玺也遭焚烧,下落不明。

知道北宋哲宗时期,一个名叫段义的人将玉玺献给了朝廷。金兵南侵时,又将玉玺掠走,后归元朝皇帝所有。明朝灭元时,蒙古部落将玉玺带到了漠北,从此,“传国玺”不知所踪。

1912年11月,当军阀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宫时,他们还是对这块传国玉玺展开了追查,结果一无所获。

秦始皇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秦始皇传国玉玺(5)

为什么说玉玺在洞庭湖底,这也是一个历史疑点。

玉玺第一次丢失,是在秦始皇东巡之时,相传路过洞庭湖时,突然风浪大作,眼看船就要倾覆,急忙之下,把随身玉玺丢入湖中,顿时,湖面风评浪静。但奇怪的是,几年之后又有人将玉玺献上,史书说:传国玉玺复归秦。

这显然不合理,要知道洞庭湖古称“八百里洞庭”,不仅面积大,而且水也深。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找到传国玉玺。

如果史书所说属实,那么一定是始皇帝为了掩人耳目。要知道当初制作玉玺的名头就是“受命于天”,若一直找不到玉玺,必然会动摇其统治。

所以传国玉玺很可能还留在洞庭湖底。至于后世流传的玉玺,应该就是始皇帝用来掩人耳目的替代品。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传国玉玺是不是在洞庭湖底有待考据。

秦始皇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秦始皇传国玉玺(6)

玉玺的踪迹

真正的传国玺到底在哪里?众说纷纭,至今无确切消息。唯一的好消息时,现代专家给出这样的结论:这块宝玉尚在人间,因为此玉能耐1300摄氏度高温,一般火无法焚化。

“得宝即得国,失宝即失国。”传国玉玺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守国之宝,就注定了他被争夺的命运,这颗小小的玉玺折射了一幅幅朝代更迭,祸福交织的历史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