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攘攘皆为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1)


相传乾隆下江南的时候,问镇江金山寺的高僧,“长江繁华之水船来船往,一天要经过多少条船?”高僧回答说,“只有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一句话,形象刻画出世人奔波的目的。望眼观去,为名为利者,多数也。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人活一世,大概会与3000左右人发生交往,这其中有亲戚朋友,有同学同事和战友,还有一些生意伙伴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特定的环境下,认识了某一群人,其中有感情、有友谊、有共同爱好,也有利益掺杂……在人生这趟列车上,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能一起走到最后的,大都是趣味相投,价值观类似的人。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近邻。”一句话,形象比喻出人际交往的趋势。人往高走,水往低流,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却也深刻表现了人性的本质。人生路漫漫,无不渴望交个好运,中个大奖或捡到大笔钱,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好运。物极必反,君不见那些拆迁暴发户步入歧途陷入囹圄吗?人生最大的运气是遇见一个能提高你思维的人,从而改变你的认知能力。

人的好运从哪里来?好运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要不世人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人生旅途,你不可能指望时时都有贵人相助,但是,可以学习书中的记载,悟透其中的道理。这样子,大概就是悟道吧。

对于人际交往,古人早就总结其精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势则伤;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因此,面对各类形色的人群,需要炼就火眼真睛,明察秋毫。


一、清晰利益交际,习惯于忽冷忽热


当有利益可图之时,人们往往会趋之若鹜。正应了那句老话“无事献殷勤

非奸即盗。”接近的目的,无非是要分一杯羹。像某人揽到一个大工程,各分包商会闻风而动,通过各种关系与之挂钩,期望分包赚钱。亲戚朋友同学等,也前来套近乎,希望能借此某个职位。

当拥有特长、资源或人脉时,人们也会根据需求,想法接近。“无利不起早”,说的就是此类人。其目的无非就是通过你,来达到利用资源或者人脉关系的目的。经过变通,实现预期愿望,直接或间接受利。

坦然于被人利用,习惯于忽冷忽热。被利用,说明还有被利用的价值;没有价值,自然会被逐渐疏远。当然,也会藕断丝连地保持某种联系,说不定万一哪一天又能用上呢?

清楚人际交往的目的,自然会坦然面对一切。风轻云淡,宠辱不惊。

二、清楚权势交际,明白人来人往的目的


有权有势者,往往门庭若市。其中不乏殷勤献媚者,也不缺跑腿谋官者,当然,更多的则是正常的交往。很多人对此很受用,欣然接受别人的追捧与马屁,甚至财物。当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回赠,或权或利。

人际交往,也要讲究身份对等。如不对等,就要付出财力与物力。往往是用更多别的东西,来换取想要的东西。

身份对等的,则报团取火,互为受利,来谋求更大的利益。

三、感情交往,不过是某个阶段的相互吸引

朋友是人生路上,某个阶段的相遇。因为兴趣爱好相投,才逐渐走到了一起。如在同一个车间或同一个办公室里,都喜欢运动。闲余周末相约,一起跑步打球,感情日益增深,成无话不谈的好友。故才有运动好友,登山好友等。

人生列车上,有些朋友注定只能陪你走过一段路程。因为,是人生的价值趋向发生了改变。记得有篇文章这样说的,一女有很多闺蜜,经常出去聚聚,或k吧唱歌,或逛街购物。不久后,此女想要考研,而闺蜜却邀约不断。为了学习,只好逐渐疏远了闺蜜。庆幸的是,在补习期间又认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互相鼓励,双双考研成功。环境、志向的改变,很可能就会有很多朋友退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女朋友,也源自相互爱慕,相互吸引,然后逐步走上婚姻的道路。为什么不少人半道掰了,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价值趋向与人生观的不同而造成的。当然,人作为高级动物,还有其他复杂的原因。不过,婚姻从“三从四德”来讲,是提倡“从一而终”的。

四、朋友之间以心换心,唯此才能久远

真正的朋友,是知音,是高山流水,琴瑟和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朋友之交,在于两情相悦,互为敬仰。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智慧,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由此可见,吸引是前提,善良与人品才是人生通行证。唯有用心交友,互相欣赏,方能友情久远。

有人说,做你没有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让我们从学习中,一点点成长,一点点改变,一点点突破。人潮人海中,唯愿认清形势,放低利益,交好友行好事;愿这世间有人待你如初,暖你入骨,从此深情不被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