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主战坦克的首要任务是反坦克,反坦克弹药中最犀利的则是脱穿,它就是老虎的利齿第一眼看到清单上白字黑字写着KEW-A1,我的心就彻底放下了这个型号可能比较陌生,包括大多数媒体的解释都不准确,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坦克穿甲弹的进化史?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坦克穿甲弹的进化史(说说主战坦克KEW-A1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坦克穿甲弹的进化史

当代主战坦克的首要任务是反坦克,反坦克弹药中最犀利的则是脱穿,它就是老虎的利齿。第一眼看到清单上白字黑字写着KEW-A1,我的心就彻底放下了。这个型号可能比较陌生,包括大多数媒体的解释都不准确。

说到RH120 L44/M256这门著名坦克炮的配套弹药,大家首先就会想到美国M829系列和德国DM系列之争:

M829A1(1991年)vs. DM33(1989年)

M829A2(1993年)vs. DM53(2000年)

M829A3(2003年)vs. DM63(2006年)

在DM33之后德国曾在1994年推出过渡性质的DM43,但因为性能改进不大,未能对M829A2形成优势,德军从未装备,而是转而发展跨代的DM53。具体的穿甲深度数据我就不贴了,几乎没有两个资料是相同的(敏感数据我也没有准确的)。德美双方你追我赶,极大促进了世界穿甲弹技术的发展。

> 骑1师第1装甲旅级战斗队5团2营C连的两名坦克兵手捧M829A3穿甲弹,2013年9月摄于胡德堡

美国为自用的M1A2C配套研制的是M829A4,改进了风帽,采用低阻尾翼,发射药在高低温环境里的稳定性更好,它的设计重点是对付新式重型爆反装甲和硬杀伤主动防御系统,因此穿甲深度比A3只是略有提高(据说为40毫米)。

> 右边是M829A4(过去叫E4),左边就是上面介绍的AMP先进多用途弹药,它将四合一取代破甲弹、多用途榴弹、人员杀伤弹和破障弹。自M1A2D开始,美国坦克弹药就将简化为上面这两种,可谓开创先河之举。

但M829系列都是贫铀弹芯穿甲弹,美国从未批准出口过。为了给众多对外军售的M1配套弹药,美国专门开发了KE-W系列出口型穿甲弹,包括原型、A1、A2、A4等型号,均为钨合金弹芯。

原型的资料我没查到,只知道是1991年开发的,用户就是从1992年开始装备本土组装M1A1的埃及陆军。

KE-W A1则是通用动力弹药与战术系统分公司引进莱茵金属公司的DM43-A1设计专利,并改用美制发射药,于1999年推出的。所以它不是大多数媒体上说的M829A1钨合金弹芯出口型,而带有纯正的德国血统。

> KE-W A1

KE-W A2和A1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弹托结构、钨合金弹芯长度都不同。KE-W A2就是更换为钨合金弹芯的M829A2,由M829系列的生产商ATK公司于2004开始生产。

KE-W A1的2千米距离穿深大约为570-590毫米RHA(也有说只有500毫米的),主要出口埃及、科威特、沙特和伊拉克;KE-W A2则达到660毫米,出口澳大利亚、埃及、科威特、丹麦和荷兰(L44通用)。

> 澳大利亚陆军M1A1车组展示其配备的弹药,最左边的就是KE-W A2

KE-W A3和A4分别是M829A3和A4的钨合金出口版,A3只有传闻,是否真实存在或者出口过一直存疑,A4在去年获批出口埃及。

由此也可以看出M1A1T攻击力的真面目:穿甲弹还停留在德国25年前的水平,略低于中国的二期弹,与当今世界坦克前三强的主力穿甲弹差距巨大 - 这老虎的牙口相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