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装甲与火炮的发展,就像是矛与盾之间的螺旋上升式竞争首先,坦克的装甲经历了“薄脆”的铁皮,二战时期虎式、KT坦克 等的“厚度之上”,到后来苏联率先在IS坦克上采用的倾斜装甲和“半锅型”炮塔,以及T-72开创的复合装甲,再到目前只有美国掌握的,号称地表最强的贫铀装甲,随着时间的推移,坦克的“坦度”变得愈发之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破甲弹改变了坦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破甲弹改变了坦克(像撕纸一样撕开坦克)

为什么破甲弹改变了坦克

坦克装甲与火炮的发展,就像是矛与盾之间的螺旋上升式竞争。首先,坦克的装甲经历了“薄脆”的铁皮,二战时期虎式、KT坦克 等的“厚度之上”,到后来苏联率先在IS坦克上采用的倾斜装甲和“半锅型”炮塔,以及T-72开创的复合装甲,再到目前只有美国掌握的,号称地表最强的贫铀装甲,随着时间的推移,坦克的“坦度”变得愈发之强。

与此同时,与之对应的“矛”也愈发锋利。如“破甲弹”、“碎甲弹”、“穿甲弹”等利器辈出,其中要说穿甲最强的,非“脱壳穿甲弹”莫属。据悉,随着线膛炮逐渐被滑膛炮取代,为了使炮弹带有足够的自转(维持稳定),目前主流的脱壳穿甲弹均是加了尾翼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如俄罗斯的“真空”系列等顶尖的尾翼稳定(贫铀)脱壳穿甲弹,可在2000米距离外击穿近1000毫米均质钢,要知道,美军现役艾布拉莫斯主战坦克(非贫铀装甲版)的正面装甲厚度,才不过相当于1200毫米均质钢

可以说,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短距完成破甲,就如同撕纸一样轻松,那么,是什么赋予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如此强大的威力呢?与传统坦克弹药相比,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并不是靠炸药造成杀伤,而是靠中间的那根硬质长杆的纯动能杀伤。当炮弹发射出去后,弹壳会立刻四散脱去,而中间的细长杆会以极高的速度(高达1700米每秒)向目标冲去。

根据动能定理,要获得更大的动能,除了速度之外质量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同时既然要与坦克装甲“硬碰硬”,弹芯的硬度也必须高于装甲。一般而言,最适合做弹芯的原料为碳化钨贫铀(二者硬度极高,同时质量均为钢的2.5倍),其中贫铀材料由于具有自锐性(在穿甲过程中变得更锐利)、易氧化(产生几千度高温)、带有一定放射性等特点,使得其杀伤力更大。

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在当下大量采用锲型炮塔与斜面装甲的坦克面前,这根金属长杆岂不是更容易跳弹?其实,最初的穿甲弹的确为跳弹问题苦恼不已,由此还产生了钝头与被帽穿甲弹等研发类型。但是,这些措施在防止弹头崩跳的同时也会增加阻力,降低穿甲效率。但当发展至“尾翼稳定”这一代时,由于存速能力大大增强,在击中目标装甲时,弹体的高速旋转会形成一种“修正力”,从而笔直地“钻”进装甲,直至将装甲击穿。以上,才造就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如此强大的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