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印度电影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既有《调音师》这样直击人性阴暗面的悬疑片,也有《神秘巨星》这样的励志音乐片,还有《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样的讽刺喜剧片。

在诸多高分印度电影中,《摔跤吧!爸爸》口碑极佳,豆瓣评分高达9.0。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1)

在印度特殊的社会背景下,阿米尔·汗饰演的爸爸培养两个女儿继承他的衣钵,走上摔跤的道路,女儿们相继拿到英联邦运动会的金牌,没有像绝大多数印度女孩那样相夫教子、围着锅碗瓢盆过一生,更多印度女孩也受到父女三人的激励勇敢追梦。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2)

从结果导向来看,爸爸为女儿所规划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女儿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也是值得的,但如果我们先不去看皆大欢喜的电影结局,从家庭教育本身出发,《摔跤吧!爸爸》并非没有槽点。接下来,影小妹就从3个方面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3)

1. 孩子的意见要被尊重吗?

在《摔跤吧!爸爸》之中,爸爸从孩子的打架中发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顿时眼前一亮。

从第二天开始,爸爸和妻子说好一年为限,开始对女儿们进行“魔鬼训练”。

每天清晨5点钟开始跑步、特训,不许再吃油炸辛辣食品,把两个学生妹虐得死去活来。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4)

吉塔和芭比塔每天苦练,还被村民同学嘲笑,她们根本就不想练“男孩的运动”摔跤,于是想出各种方式反抗,在爸爸的闹钟、训练场的灯泡上做手脚,抱怨头上长虱子。

对于女儿们的反对意见,爸爸的回应是:把她们的长发剪掉,变成寸头。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5)

这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异议:为什么这个爸爸一点也不尊重女儿的意见?这也太专制了吧?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当父母的规划与孩子的意见相左,该怎么办?

影小妹有个朋友A每天逼着没上小学的儿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儿子不喜欢弹钢琴,每次要学会一首新曲子,朋友A都要把儿子痛打一顿才能学会。儿子的意见?他那么小懂个啥?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6)

影小妹的另一个朋友B也有过教训。女儿5岁的时候,朋友B送她去上舞蹈课,上了4次之后,女儿说她不喜欢舞蹈、太累太辛苦了,于是朋友B就尊重孩子的意见,不再让她去跳舞。结果到了女儿上小学之后,女儿突然和朋友B说:“妈妈,我们班很多同学都会跳舞,我也想去学。”“你不是不喜欢吗?”“现在又觉得喜欢了……”

当孩子不接受父母的安排,父母采用专制暴力当然不对,但孩子还小,意见远谈不上深思熟虑,很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怕苦怕累。在这种情况下,坦诚的沟通是必须的。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7)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才刚刚开始接触这件事,还没有体会到它的乐趣,不要轻言放弃,不然以后你可能会后悔。我们约定再坚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有可能是几周,有可能是几个月,因人而异),到时候再来说说你到底喜不喜欢、愿不愿意继续做这件事。

在《摔跤吧!爸爸》里,喜欢“卖关子”的爸爸自然是不会和女儿们剖白心迹的,导演也是很用心,将爸爸的心声由女儿们的闺蜜之口说了出来。

14岁的闺蜜在婚礼上告诉吉塔和芭比塔:“我希望有你们这样的爸爸,至少你们的爸爸关心你们,而我的命运从我出生时就已经注定。”学习做饭洗衣,强迫做所有家务,为了减少父母的负担,被迫嫁给一个陌生的男人,然后生孩子,“看看你们的爸爸,他不顾所有的人的反对,忍受着所有人的嘲讽,为了什么?他希望你们有自己的人生,他哪里错了?”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8)

现实不是电影,没有这么应景的闺蜜来说出真相,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必须的。尊重孩子的意见,不是100%立刻听从孩子的意见,而是和孩子讲道理,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明白坚持和放弃的意义。

2. 放弃童年是否得不偿失?

在《摔跤吧!爸爸》里,大女儿吉塔离开爸爸、前往体育学院之后,开始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可以涂指甲油,可以看电影逛街,可以留起长发。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9)

而留在爸爸身边的二女儿芭比塔依旧日复一日进行着艰苦的训练,没有安逸的生活,也没有时间发展其他的兴趣爱好,依旧留着假小子的寸头。

有不少观众调侃吉塔“飘了”,放弃苦行僧生活的吉塔到了大赛就“一轮游”,以此证明爸爸的教育才是正确的,抵抗得住诱惑的芭比塔才是对的。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10)

那么问题来了,放弃童年、放弃生活的乐趣,全身心投入到学业或者体育训练中去,是否会让人生变得残缺不完整?当孩子长大了,是不是会更加经不起诱惑?

影小妹的朋友C,儿子在读小学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学校照例让孩子们用ppt讲解今年暑假去了哪里玩,全班40个同学都讲了自己在国内外的游记,只有朋友C的儿子没有讲。因为这个小家伙整个暑假都在刷题,996工作制算什么?小家伙的暑假学习简直是997!

朋友C和《摔跤吧!爸爸》一样,都是极端个案,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劳逸结合,多开眼界,旅行中得到的教益、读课外书得到的知识不会比习题中来得少。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11)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摔跤吧!爸爸》的拍摄背景。在印度,女孩子们虽然可以上学,但大多数都是到了年纪就会嫁人、一生服务于家庭,大多数女孩都没有机会发展兴趣爱好。对于吉塔和芭比塔来说,摔跤是一条只能胜、不能败的不归路,改变命运在此一举。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12)

而且,竞技体育也和日常学习不同,需要绝对的专注和投入。这样的案例在我国体育界一抓一大把:某某游泳冠军醉心于做广告、跑活动,荒废训练,早早退役;某某乒乓球冠军不光和女演员谈恋爱,还经常在综艺里捞钱,状态下降不得不闭关特训……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13)

金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到的,需要摒弃一切私心杂念,牺牲很多个人好恶。在这一点上,《摔跤吧!爸爸》没有错,但在现实生活中,没必要对孩子如此严苛,废除一切兴趣爱好或许可以换来一时成绩的提高,但孩子失去的可能更多。

3. 挨打的为啥总是大侄子?

在《摔跤吧!爸爸》中,大侄子是个很“悲情”的人物。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14)

吉塔和芭比塔打架,爸爸抬手就给了大侄子后脑勺一巴掌。

吉塔和芭比塔参加婚礼不训练,爸爸舍不得打女儿,直接给了大侄子一耳光。

更别提大侄子当陪练,天天被俩妹妹虐菜的悲惨经历了。

其实大家都能理解导演的意图,大侄子主要负责给电影提供笑点,不过大家还是禁不住会同情他:挨打的为啥总是大侄子?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15)

在家庭教育中,大侄子就像是父母和孩子冲突时,找来发泄的那个“外因”。当孩子做得不好、又舍不得虐孩子,父母就会去找一些外因来背锅。

孩子成绩不好,不是因为她不好好背课文、做习题,是因为补课老师讲得不行,换老师!

孩子总捣乱,不是因为他管不住自己,是因为他在的那个班是差班,怪学校!

孩子没考上好初中,不是因为孩子不行,是因为教育制度不适合我们家娃,怪社会!

孩子不能随便打,得护短,要打就打“大侄子”!反正他也是不会反抗的23333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16)

《摔跤吧!爸爸》中,爸爸动不动就打大侄子当然不对,但是如果他不打大侄子、直接揍女儿也不对。别以为现在社会发达了,棍棒教育就过时了,其实还普遍得很呢。

影小妹的朋友D最近找不到家里的鞋拔子了,后来才发现是被儿子给藏起来了,为什么藏起来呢?因为她常年用鞋拔子“教育”儿子,儿子就动了销毁“凶器”的念头。

打孩子会不会有效果?这也是个因人而异的事。影小妹的朋友E曾经把儿子的脸打青,造成儿子两年后还在因为这事被老师同学们嘲笑,这方面的效果还是挺显著的。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17)

一部好电影,会让你情不自禁地代入角色,会通过电影里的矛盾映射出你的生活,让你反思,让你自省。《摔跤吧!爸爸》就是这样一部值得讨论的好电影,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家庭教育面对的难题可是每天都在刷新啊!

摔跤吧爸爸真实的故事最励志(3000字深度剖析摔跤吧爸爸)(18)

本文由“独家影视”作者“云影”原创,未经作者授权同意,任何其他平台号不得转载本文,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各位订阅“独家影视”,感谢大家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