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何伊凡

如何用球壳做水晶球(做橡皮球而不是水晶球)(1)

如何用球壳做水晶球(做橡皮球而不是水晶球)(2)

《黑天鹅》作者塔勒布在另一本著作《反脆弱》中有这样一个结论:

越稳定的越脆弱。

很多人手中握的是华美的水晶球,一次磕碰就会在内部产生裂痕,或许下次就摔得粉碎。

而弹性十足的橡皮球,黑乎乎的毫不起眼,但每次落在地上会弹起来更高。

如何做不确定性的朋友?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你启发。

作者 | 何伊凡

来源 | 中国企业家杂志

以下内容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学院观点。

1

2022年,是英国极地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逝世100周年。

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从探险的角度来说,他失败了,并没有实现横跨南极大陆的目标,但他又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领导者之一。

沙克尔顿带领27名船员在极端环境中被困近700天,最后竟一个不少全部生还,这成为全球多个商学院中危机领导力的经典案例。

今年3月,福克兰群岛海洋考古基金会组织了一支豪华寻船队,根据沙克尔顿的笔记在水深3008米处找到了沉船。

船的名字就叫“坚忍号(Endurance)”,源自于沙克尔顿的家训:

“坚忍之心,征服一切”。

1914年沙克尔顿从5000名申请者里挑选出27人,外加69条狗和一只叫奇皮夫人的公猫,8月8日从英国普利茅斯开始了宏大的远征。

可以说出发之前,沙克尔顿已经做好了各种确定性的准备。

但他还是低估了大自然的威力,在1915年1月18日,坚忍号进入南极海域后不久,一股向北的大风袭来,将浮冰压向陆地,浮冰之间空隙越来越小,最后把坚忍号困在了距离岸边130公里的地方。

虽然可以看到目标登陆点,但沙克尔顿意识到,除了等待冬天结束,或者一股向南的大风刮来,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根据船上的医生亚历山大·麦克林的记录:

“他没有表现出愤怒,也没有丝毫失望的样子,只是简单而平静地告诉我们,必须在浮冰群里过冬。他解释了其中的危险和潜在可能,但没有失去乐观。”

这是一场看不到终点的封控,室外温度低到零下30度,他们最初只能待在船上。

1915年11月,坚忍号在浮冰挤压下沉入海底,探险队不得不在厚厚的海冰上扎帐篷,之后,他们又经过了几次失败的跋涉,食物和燃料几近清零,饥饿和疟疾如影随形,沙克尔顿必须要带领一支疲惫、绝望、几近崩溃边缘的团队,在冰天雪地中跋涉。

除了死亡是确定的,其他都是不确定的。

但沙克尔顿没有选择这看似唯一的确定性,而是与不确定性做了朋友。

他无畏的姿态——至少是呈现出来的,经久不衰的乐观,缜密的物资安排,特别是根据变化调整目标的决断力,几乎成为团队的唯一支撑。

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他最初就意识到葛优在《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如果队员们变得无所事事,很快就会滋生出人性之恶。

因此他坚持让所有人按部就班地做一些看似无意义的工作。

如刷洗甲板和船身、训练雪橇犬、跳冰上华尔兹等,同时观察冰层的变化,猎捕海豹和企鹅。

最终在1916年8月30日,28人全部获救生还,至今月球南极附近还有一座环形山以其名字命名——沙克尔顿环形山。

这个故事后来被拍成了一部纪录片《坚忍号:沙克尔顿的传奇南极远征》,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

2

在沙克尔顿启程62年前,1852年,曾国藩离开了京城,被任命为江西乡试考官。

他本来创造了湖南人在清朝升迁最快纪录,职业经理人的道路一片光明,但老领导道光皇帝没多久就去世了,接班的新领导咸丰皇帝对这个性情刚直的黑瘦子没什么好印象,觉得他傲慢无礼,又拧又倔,根本不拿皇帝当干部。

因为是个耿直boy,不但皇帝给他小鞋穿,他和同僚关系也不好,以致于参加婚宴都没人愿意和他坐在一桌。

在京城十二年,从愤怒青年混成了落魄中年,终于有机会离京,在去江西路上,他借母丧回到老家,本来以为只是暂别确定性的京官生活,但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十几年,激荡的大时代将他引向了从未设想过的另一条道路,儒生成为了将军。

1852年12月,在湖南老家守母丧的他接到了公文,太平军已成燎原之势,从广西打到湖南,又攻入湖北,咸丰诏命曾国藩这样的在籍官员出山兴办团练。

毫无思想准备的曾国藩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他重孝在身,而且又是文官,没带过一天兵。

在好友郭嵩焘劝说下,他才猛然醒悟,现在秩序崩塌,正是男儿开创局面的难得机会。

自离开京城后,曾国藩几乎每日都生活在高度的不确定性中。

他属于内部创业,咸丰作为股东爸爸并不想花真金白银,他的种子轮“融资”就是一道经营范围不详的执照,但曾国藩当了真,没钱没权没兵没资源,名不正言也不顺,曾国藩硬是把团练变成了湘军,别人都是从0到1,他是从-1起步。

创业的首要任务,就是替大股东还债,大清已如风中残烛,内有太平天国横扫江南半壁,外有列强裂土分权,北方有捻军,沿海有天地会,关内十八省,十四省战火熊熊。

别人创业,赔钱,他创业,赔命,让太平天国三次打的自杀,两个弟弟都命陨沙场。

他曾感叹自己的压力,如蚊子想背起大山,蜈蚣想游过大河,又说自己是精卫填海,杜鹃泣山。

如果有时间,他就会写一部“挺”经,所谓“挺”,即危机时刻坚持的住,为此写过一副对联: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近代以来,曾国藩所受到的评价很高,晚清以来的中国史研究,绕不开他。他是个笨人,最终能够成事,得益于独特的人生哲学,即“尚拙”。

他有一句名言,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

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尚拙就是崇尚笨拙,这与多数创业者的人生哲学相反。因为拙诚,用今天的话说曾国藩反而充分享受了时间的复利。

在修身上,打下了治学的基础,并修复了自我性格中的致命弱点;

在用人上,广交天下豪杰,湘军中走出的封疆大吏有上百位;

在作战上,用笨人、结硬寨、打呆仗。

3

曾国藩离开京城前的345年,大明王朝刑部主事王阳明也离开了京城。

曾国藩天性拙钝,王阳明却是天资聪颖。他27岁中进士,本来仕途得志,可遇到宦官“八虎”操纵朝纲。

王阳明因为向皇帝上书试图救出被诬陷入狱的戴铣等人,惹怒了八虎之首刘瑾。刘瑾代拟圣旨,将王阳明杖责四十,关进锦衣卫大牢,后来在1507年春将他贬到贵州龙场任小小的驿丞。

王阳明的人生从此改写,他躲过了杀手追击一路逃到贵州。

龙场不过是贵阳西北的一个小村寨,这里条件恶劣,道路艰险,当地居民和外人语言不通,还常把中原来的人杀了祭神。

王阳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盖一间躬身才能入内的茅草房,还要自己焚烧草木,开荒种田。后来他又发现了一处钟乳洞,就搬到了洞里,把洞改为阳明小洞天。这里位置更加偏僻荒凉,他却自得其乐。

1508年的一个仲夏之夜,王阳明恍然顿悟,随即发狂般欢呼雀跃,感觉就像云开雾散,超脱了生死之念。

他觉悟,原来圣人之道蕴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程朱理学中的心外求理就是一个错误,这就是“龙场顿悟”,由此创立了博大精深的心学思想体系,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之“真三不朽”的伟大人生。

如果是电影中的情节,顿悟之后就应该一路开挂,然而现实可没这么浪漫。王阳明自龙场之后,半生都在颠沛之中。

他有军功三征,不管是谋划数载的叛乱,还是多年难以剿灭的匪患,他总能在数月内摆平。

明史称其为“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文臣带兵作战,明朝无人能及他,可是军功越多,他受到的诽谤和毁誉也就越多。

王阳明晚年总结出“致良知”,是其核心思想,良知学说出自百死千难,找到了致良知,就能成为不确定性的朋友。

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潜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沉溺之患矣。

致良知并非是坐而论道,而是有不可忽略的实践性取向,也就是“事上磨”。

一位长期听王阳明讲学的官吏,某次和他抱怨自己每天都要处理文件,没有时间做学问。

王阳明正告:你既然要断案,就从断案的事上学习,如此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处理文件与诉讼,全是切实的学问,如果丢开事物去学,反而是不着边际。事上磨,才能为思想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内圣而外王。

4

沙克尔顿、曾国藩、王阳明都是典型的橡皮球型人格,他们是最好的创业导师,面向不确定的未来启程之时,都没有抓到一手好牌。

至少从团队上,沙克尔顿的船员都是在报纸上发广告“社招”的,有医生、气象学家、厨师、摄影师和商贩,甚至还有偷渡者;

曾国藩看到清王朝的正规军已不可用,索性赤地立新,“选士人,领山农”,也就是用读书人带领农民建立了湘军;

王阳明则始终没有自己的队伍,每次作战军队都是临时从各处抽调,官也都是文吏弱卒。

最后,他们都打出了王炸。

当告别自己的确定性人生时,沙克尔顿40岁,曾国藩41岁,王阳明35岁,这些淬火后的体悟,是他们送给任何一个时代青年创业者的礼物。

坚忍之心、拙诚之道和事上磨,并非心灵鸡汤,而是与不确定性共生的体系,尤其适合应用于当下的创业者。

这三个维度背后,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却大部分时间都误读了的词:人定胜天。

所谓人定胜天,含义并非是人一定能战胜环境,而是人“定”下来就能战胜环境。觉得人一定能战胜天,就是与不确定性为敌。而能有自己的定力,不管身边掠过多少黑天鹅与灰犀牛,定下来,才能真正成为确定性的朋友。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