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杨度在日本创作了《湖南少年歌》,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历史上湖南出现了很多匡扶社稷、救国救民的英雄人物,如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蔡锷、宋教仁、黄兴等,都是湖南人。

今天我要写的主人公也是湖南人,他用医术挽救了成千上万的同胞,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大公无私,坚持医术救国。

他就是汤飞凡医生。他的名字不应该被淡忘,可是现在很多不是从事医疗行业的人们却将这位曾经的逆行者淡忘了。

疫苗历史重大事件(莫待国难思良将)(1)

图|汤飞凡

汤飞凡是我国第一代病毒学家、微生物学家,沙眼衣原体的发现人之一。为了中国的医疗事业,他曾经拿自己做实验,将将沙眼病毒接种在自己的眼里。

也正是通过他锲而不舍的专研,患者的沙眼发病率从将近95%降至不到10%,不仅如此,中国第一批狂犬疫苗、第一批牛痘疫苗、第一批白喉疫苗…,都有他的身影,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疫苗历史重大事件(莫待国难思良将)(2)

图|青年时期的汤飞凡

汤飞凡,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的一户书香世家。汤家历代都是读书人,因为不善于理财,这也就导致了汤家在清末时逐渐走向没落。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汤飞凡的父亲汤麓泉在当地办起了私塾。

年少时期的汤飞凡常常会看到穷苦的农民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却没有钱看病,因此,他立志学医,希望通过振兴医学改变这种看不起病的现状。

1914年汤飞凡进入湖南湘雅医学院学习,后进入北京协和医院细菌系进修。

由于汤飞凡在北京协和医院表现优异,因此,汤飞凡有机会被推荐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继续学习。

疫苗历史重大事件(莫待国难思良将)(3)

图|汤飞凡(右一)和夫人(中间)

在去美国之前,1925年,汤飞凡在近而立之年,与何键的女儿何琏结为夫妻,两人一起远渡重洋来到了美国。

汤飞凡在哈佛学习期间,进步很大,他成功研制出第一代醋酸火棉胶滤膜,成为了研究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支原体的微生物学家之一。

当时的汤飞凡可谓是青年才俊,哈佛大学有意邀请他留在哈佛继续搞科研,正当飞凡准备继续深造时,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件,来信人是他的大学老师颜福庆。信中提到希望他尽快回到祖国,为中国的医学事业做贡献。

大家都知道,当时的中国所处环境并不是很好,待遇也没有美国好。但是汤飞凡并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带上妻子何琏回到了中国。

疫苗历史重大事件(莫待国难思良将)(4)

图|汤飞凡一家三口合影

回国后的汤飞凡,面对国内简陋的医学环境,没有气馁,为了建立属于中国的细菌学实验室,他不仅自掏腰包购买设备,还捐出了自己心爱的显微镜用来搞科研。

从此,中国打开了病毒研究学的大门。

回国后,汤飞凡陆续发表了二十多篇关于传染病预防的论文,在病毒研究学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可是,没过两年,战争爆发了。国难当头,汤飞凡决定放下科研工作。妻子很不理解他的决定,他痛心地对何琏说:“研究,研究,研究出再好的东西做了亡国奴,又有何用?

疫苗历史重大事件(莫待国难思良将)(5)

图|汤飞凡在实验室中

汤飞凡改变了方向,1937年,汤飞凡临危受命,为了生产出抗战急需的大量血清和疫苗,他开始着手重建中央防疫处。

正值战乱,当时的防疫工作非常艰难,《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李约瑟博士,到昆明考察中央防疫处后,他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写道:

这台锅炉常常漏,不安全。每晚用毕都要检修。……一套重新利用废琼脂的设备代表了这个工厂的传统。……一只破木船,放在湖里透析。……没有商品蛋白胨供应,就自己制造……

可见,防疫处的工作人员面临的科研环境是多么的简陋,简直是一穷二白。

疫苗历史重大事件(莫待国难思良将)(6)

但是汤飞凡克服了重重困难,硬是将位于昆明农村的防疫处建完了。

不仅防疫工作尽职尽责,在此期间,汤飞凡还研发出了中国首批5万单位一瓶的青霉素,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能够成功研制出青霉素的七个国家之一。

此外,汤飞凡还带领有关人员赶制出10万份牛痘疫苗,支援解放区。后来改进生产方法,制出大批优质牛痘疫苗,推动了全国规模的普种牛痘运动。

1950年,汤飞凡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所长。同年,冀北地区爆发鼠疫,他带领科研人员赶制出了中国自己的鼠疫减毒活疫苗。

疫苗历史重大事件(莫待国难思良将)(7)

图|汤飞凡(右一)

为防止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汤飞凡还承担起了对黄热病疫苗的研制工作,并制成中国自己的黄热病减毒活疫苗。

1954年,我国成为沙眼病的重灾区。汤飞凡和助手黄元酮一起,经过几百次试验,终于采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和链霉素抑菌的方法,分离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

汤飞凡对于沙眼病毒的研究,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承认,被誉为“汤氏病毒”,并推动了对鹦鹉热和鼠蹊淋巴肉芽肿病原的研究。

不仅如此,汤飞凡研制的牛痘疫苗为1960年天花病在中国国内绝迹做出了贡献。

汤飞凡对于国家的贡献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如果没有他,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毒夺去生命。可是他最后的遭遇却让人唏嘘不已。

疫苗历史重大事件(莫待国难思良将)(8)

图|汤飞凡

后来,赶上了动荡的年代。由于汤飞凡的岳父何键是国民党的重要人物,因此汤飞凡受到牵连。这时的汤飞凡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有人说他是把沙眼病毒送给外国人的卖国贼,又有人说他是与实验室女同志乱搞婚外情的不忠者。

总之,众说纷纭,此时的汤飞凡遭到了反对派的唾骂和侮辱。

面对病毒,汤飞凡没有屈服,面对谣言、屈辱,汤飞凡依然没有屈服。1958年9月,汤飞凡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1岁。

汤非凡去世后,由于冤情没有平反,亲朋好友担心受到牵连也没有去缅怀,他的家属更没有举办葬礼。只有结发妻子何琏独自将汤飞凡的遗体火化后,然后将他的骨灰带回家。

1979年,原卫生部对汤飞凡所遭受的冤情进行了平反。

疫苗历史重大事件(莫待国难思良将)(9)

图|汤飞凡与同事合影

汤飞凡虽然去世,但值得庆幸的是,科学界并没有将汤飞凡遗忘。

1981年5月,在巴黎召开的第25届国际沙眼防洽组织大会上,为故去的汤飞凡颁发了防治沙眼金质奖章。而中国在1982年追授汤飞凡成功分离沙眼衣原体科学发明奖。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指韩信)者,国士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

国士无双,指国中出类拔萃者,仅此一人。常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汤飞凡,中国的疫苗之父,国士无双,实至名归。汤飞凡的离世,让人惋惜不已,他的一生都在践行悬壶济世,用一生践行了学医报国,救民众于水火。

还记得当年的非典吗?

当非典肆虐时,一位卫生部的老干部禁不住感叹到

“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

疫苗历史重大事件(莫待国难思良将)(10)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当病毒肆虐、瘟疫来临的时候,真正保护我们的正是平时默默无闻的医护工作者,而不是平时屏幕上的大明星。莫待国难思良将,不要等到危难之际才想起英雄。向广大的医护工作者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