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第一次见到狼是在镇上的橱窗里。狼头贴着玻璃龇牙咧嘴,明知道是死的,彼得还是吓了一跳。

彼得住山头。为了防狼,爷爷在房子四周钉上几人高的木板墙,更不允许他出去。不服气的彼得使出了浑身本领,扒铁皮偷钥匙甩绳子,

外面的世界真冷啊,但阳光倾泻到冰面时,整个世界都是亮的。人烟稀少的山林空气清新,但很危险。温顺的鸭子黏着彼得,翅膀受伤的小鸟要飞上天,

还有一只狼盯住了他,一只活狼。

自私关系奥斯卡最佳短片(奥斯卡获奖短片彼得与狼)(1)

《彼得与狼》讲述了男孩彼得与狼抗争的故事,荣获2005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彼得偷了爷爷的钥匙跑到山那头玩耍。他带着鸭子在冰面滑翔,帮助受伤的小鸟飞上天空,冬天的草木虽然枯萎,但宽广的天地让彼得感到自由,

但好景不长,一只狼出现了。饿极的狼一口气吞下鸭子,后者甚至还来不及向彼得求救。

彼得被怒火点燃,他带上一捆长绳翻墙而出,与狼展开智勇搏斗。

自私关系奥斯卡最佳短片(奥斯卡获奖短片彼得与狼)(2)

很多观众不理解为何彼得最终放走了狼,都送到马戏团了,为什么要放走呢?

其实,《彼得与狼》讲述的是一个成长的故事。片子中的每个角色都影射了心灵成长的不同因素,狼代表的是崛起的力量,鸟代表了自由,鸭子代表着温顺,它们都围绕着同一个话题:叛逆。

1、叛逆不是不爱,孩子只是想做自己。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思索“我是谁?我去哪?我的位置?”,

他们渴望建立起独特风格,主张自我权利,此时的心理特点是:挣脱。

爷爷竖起高墙,彼得只能透过铁皮洞偷看外面的世界,还时不时被抓个正着,

邪恶的猎人将他丢进垃圾桶,拿着枪头威吓,彼得却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

镇上同龄的孩子聚在一起游玩嬉闹,讲各种笑话,扮野狼吓唬同伴,跟他们比起来,胆小的彼得就像被这个世界隔绝了似的,

对爷爷的禁闭管教,他越来越不满。

自私关系奥斯卡最佳短片(奥斯卡获奖短片彼得与狼)(3)

有一天,一只翅膀受伤的小鸟撞进了屋子。见到彼得手里的气球,小鸟一嘴子叼过来往身上一套,扑哧着想要借助气球飞出去。

一次不行就两次,地面不行就垫高,最后不得已,只好求助彼得开门锁。

这不就是彼得的想法吗?只要出了这扇门,哪怕是偷钥匙都行啊。

爷爷睡得真沉,彼得小心翼翼地扯下床头的钥匙,却犹疑了起来。看着爷爷劳累的脸,他不自觉地伸出手摸了摸爷爷的白胡子,

他想挣脱,但他也爱爷爷。

自私关系奥斯卡最佳短片(奥斯卡获奖短片彼得与狼)(4)

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说,青春期孩子抵触的不是父母,他们叛逆的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服管教,并不等于否定家长,甚至于,他们也很矛盾。

是坚持自我,还是背叛家长,孩子也很忐忑。

2、叛逆,伴随的是自我怀疑

彼得第一次出逃,带着鸭子和小鸟,

小鸟用尽各种方法想飞起来,却一次次砸在了鸭子身上。为了安慰鸭子,彼得紧紧抱住它,还带着它溜冰玩耍,

影片重点描绘了这段过程。小鸟如何渴望飞翔,而又如何一次次跌落在鸭子身上,影射的,就是彼得第一次挣脱爷爷的心情。

他要自由,却又没有信心塑造自我,他想高飞,但还眷恋着家人的怀抱。

叛逆的初期,伴随的是自我怀疑与迟疑。

鸭子象征顺从,回归父母怀抱。小鸟一次次跌到鸭子身上,代表着叛逆的孩子在父母与自我之间徘徊。

而小鸟象征自由,翅膀被折断,则暗示着获得自由的条件不成熟,

自私关系奥斯卡最佳短片(奥斯卡获奖短片彼得与狼)(5)

如果用生理成长来做比较,叛逆初期,就是孩子的心灵开始蹒跚学步,

他想自己行走,但怕摔倒,也怕离爸爸妈妈太远,所以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亲的支持与信赖。

李玫瑾教授在一档节目中强调了这一点。李教授认为,叛逆期的孩子是稚嫩的,他们似乎很固执,其实只是在试探前方,

父母需要认识到这一点,而不是一味地排斥,那只会加大“摆脱”的力度,

只有父母理解并正确引导,才能将叛逆转化为正面的成长力量,

而如何引导,情感则是关键,

父母的爱和包容,就是孩子探索的底气和勇气。

自私关系奥斯卡最佳短片(奥斯卡获奖短片彼得与狼)(6)

3、叛逆的正确姿势,是自身获得成长

狼一口吞下鸭子,象征着突围的力量彻底战胜温顺,叛逆占了上风。

但叛逆就一定能自由吗?肯定不是。小鸟的翅膀至今还受着伤,代表着自由还未能实现。

彼得因为狼吃掉鸭子怒火中烧,暗示着叛逆过于强烈让他很不安,

他试图抓狼,却被狼一爪子撕破了脸,则表示叛逆一旦失控,伤害的是孩子自身,

搏斗最终以狼被网绳困住而告终,说明只有叛逆的力量被规正,伤害才能停止。

自私关系奥斯卡最佳短片(奥斯卡获奖短片彼得与狼)(7)

与狼搏斗,是彼得成长中的重要蜕变,同时将情节推向高潮。它清楚地揭示了叛逆的本质:携带力量,也带来毁灭。

什么是重要的呢?搏斗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在与狼的搏斗中,彼得学会了如何与叛逆相处,如何处置过于猛烈的心灵力量,如何规正与收敛,从而扭转自我伤害。

爷爷没有参与这个过程,不管是策谋或是受伤,都是彼得一人在承受,这提醒着孩子们,生活只能自己一步步去摸索,

而成长,就是叛逆给予生命的最佳馈赠。

4、真正的自由,不拘泥于叛逆

狼被送去马戏团。在门口,邪恶的猎人拿起枪口戏弄狼,就像当初在垃圾桶欺负彼得一样,然而,彼得早已不是那个胆小的男孩,他一把拉起网绳丢向猎人,后者倒在了地上,

而几乎在同一时刻,翅膀受伤的小鸟飞了起来。这意味着,彼得获得了真实的自由。

原来,自由并不来自于叛逆,它只与成长有关。当勇敢起来的彼得不再惧怕,他就获得了内心自由。

彼得打开车锁把狼放了出来。他看着狼,像是在审视自己的内心,那段急于“挣脱”的历程,

自私关系奥斯卡最佳短片(奥斯卡获奖短片彼得与狼)(8)

与狼同行,则暗示着彼得与叛逆和解,

自私关系奥斯卡最佳短片(奥斯卡获奖短片彼得与狼)(9)

最后,狼奔向一轮圆月转身而去,影射叛逆完成了最圆满的使命,那就是,促成生命成长。

自私关系奥斯卡最佳短片(奥斯卡获奖短片彼得与狼)(10)

作为叛逆力量的影射,狼在影片中有几种下场,被枪支扼杀,被马戏团当做游乐展示,或被肢解出售,这几种下场代表了人们对于叛逆的几种态度,压制、无视,或是世俗化。

然而,叛逆是什么呢?它就是一股力量,督促孩子寻找自我,

家长或许会因为孩子的背离而不安,但父母子女分离是迟早的事,

与其压制,不如放手,用自身的智慧经验帮助孩子寻找到正确的人生入口,将孩子送上安全的人生轨道,

这或许就是这部影片带给教育的,最大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