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历史课本上学习过商鞅变法,一直以为商鞅姓商,叫鞅。后来从别的书本上看到有叫卫鞅的,还有叫公孙鞅的,我是一脸的懵逼,为啥一个人叫这么多名字,不怕记混乱吗?只怪我自己无知,专门学习了一下,搞了个大概:

先说上古时期的姓和氏,上古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用来认祖归宗,祖宗只能有一个,所以姓也只能有一个。而氏用来区别子孙,子孙开枝散叶,所以氏可以有多个。那么为什么女子能称姓呢,主要因为中国古时候一开始是母系社会,男女没有固定的配偶,导致新生下来的孩子没有父亲,只知道母亲,因此女子称姓来区分血统,所以中国最古老的八大姓氏都是女字旁。

举个例子:孟姜女大家都知道,那么孟姜女性什么?姓孟还是性姜呢?孟姜女姓姜,孟在古代是排行,孟表示老大的意思,孟姜女就是说姓姜家的大女儿。所以古代女姓都是称姓的。

卫鞅是商鞅吗(商鞅和卫鞅是一个人吗)(1)

那么男的为什么称氏呢,因为氏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男的经常在外闯荡,主外,报上上氏后,就知道此人的身份和地位。那么都有哪些名称可以作为氏呢,比如国家名称,官职名称,封地名字,都可以作为氏,所以氏可以有多个。

举个例子: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他是当时韩国的贵族,名非,所以叫韩非,也叫韩非子,他就是以国名为氏。那么他姓什么呢,他姓 姬,周朝所封诸侯国都姓姬。

卫鞅是商鞅吗(商鞅和卫鞅是一个人吗)(2)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了解,就清楚了,商鞅、卫鞅、公孙鞅是一个人了。商鞅是卫国贵族,所以姓姬。叫他卫鞅,是以国名为氏,一听就知道,此人是卫国人。同时商鞅又是卫国太子的庶子,所以又叫公孙鞅,一听就知道,这个人是贵族。后来,商鞅变法有功,被分封商於之地,所以叫商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