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程文雯

11月11日,成都市人大办公厅联合成都市城管委召开了《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记者现场获悉,今年1-10月,成都230万余吨可回收物被回收利用量,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

垃圾分类回收流程简图(垃圾分类前分后混)(1)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东明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成都是国家确定的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着力打造全社会参与、成建制推进、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成都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已达90%以上,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不过,此前就有网友提出,大家前端分好类,运输过程中又一股脑儿混着收,前端不就白分了吗?“前分后混”,难题怎么破?

先看硬件。李东明介绍,成都从2019年开始确定以街道(镇)为单位,成建制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四分类”收集点、投放容器和运输车辆更新改造。截至目前,已在792个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在全市公共机构及1.35万余个小区铺设四分类设施,并配备标志统一的四分类运输车2872辆;其中其他垃圾运输车1580辆、厨余垃圾运输车872辆、可回收物运输车266辆、有害垃圾运输车197辆。

再看软件。有了车辆,该怎么进一步规范使用?成都结合文明城市测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标志更新,强化分类投放、收运、处置行为引导和工作规范。也就是说,在运输过程中,成都也在推行分类运输。

最后,末端处理中,我们扔的可回收物真的回收利用了吗?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目前成都已经培育了成都欣兴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成都废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土龙头企业;打造彭州、大邑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推进果蔬垃圾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形成好氧制肥、中温厌氧发酵、食腐类昆虫养殖、联合生物发酵、微生物水化、微生物发酵及厌氧、油水分离后焚烧等7种厨余垃圾处理方式。

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已建成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站(点)2000余个,可回收物分拣设施28个,引进垃圾分类相关企业70余家。2020年1-10月,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量达230万余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量达65万余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

此外,《条例》还规定市和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消费习惯的转变,社区居民通过再生资源行业信息平台,采取网络预约回收交售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活。近年来,成都已先后培育了废宝网、收收回收、熊猫回收、收荒匠、奥北环保等一批“互联网 回收”新模式企业。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