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就文学价值而言,毫无疑问是最高的,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是百科全书,是知识宝库。

《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

【原文】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又一说花谢花飞花满天?)

   游丝软系飘春榭(xiè),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又作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又作闷杀)葬花人;  

【释义】

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

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

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

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

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

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

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着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梁间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鲜花多么无情!

明年百花盛开时节,你还能叼衔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旧巢也已倾落,只有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过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

明媚的春光,艳丽的花朵,能够支撑几时。一朝被狂风吹去,再也无处寻觅。

花开时节容易看到,一旦飘落难以找寻。站在阶前愁思满怀,愁坏了我这葬花的人。

手里紧握着花锄,我默默地抛洒泪珠。泪珠儿洒满了空枝,空枝上浸染着斑斑血痕。

杜鹃泣尽了血泪默默无语,愁惨的黄昏正在降临。我扛着花锄忍痛归去,紧紧地关上重重闺门;

青冷的灯光照射着四壁,人们刚刚进入梦境。轻寒的春雨敲打着窗棂,床上的被褥还是冷冷冰冰。

人们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这样格外伤心?一半是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一半是恼恨春天的逝去。

我高兴春天突然来临,又为它匆匆归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无语地降临人间,又一声不响地离去。

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传来一阵阵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那鸟儿的精灵?

不管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鸟儿的精灵,都一样地难以挽留。问那鸟儿,鸟儿默默无语,问那花儿,花儿低头含羞。

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够生出一双翅膀。尾随那飞去的花儿,飞向那天地的尽头。

纵使飞到天地的尽头,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洁净的泥土,埋葬你这绝代风流。

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洁净的死去。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

花儿啊,你今天死去,我来把你收葬。谁知道我这薄命的人啊,什么时候忽然命丧?

我今天把花儿埋葬,人们都笑我痴情。等到我死去的时候,有谁把我掩埋?

不信请看那凋残的春色,花儿正在渐渐飘落。那也就是闺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时刻。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

林黛玉的命运起伏(一朝春尽红颜老)(1)

【赏析】

黛玉在怡红院外叫人开门,却没有人应答,不禁心生不快,看到落花,又伤感自己的寄人篱下,便站在墙角的花阴下暗自垂泪。第二天是花祭之日,黛玉就荷锄葬花,边哭边唱,就是《葬花辞》一诗。该诗是林黛玉慨叹身世遭遇之作,亦是曹雪芹塑造黛玉形象、体现黛玉性情的主要作品。此诗在风格上模仿初唐时期的歌行体,把黛玉的感情和志趣抒发得淋漓尽致。

首联“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描写了花儿纷飞,无人怜惜的凄凉场面,引起来黛玉伤感。“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只有谁?”黛玉由花儿的命运联想到自己的孤独无依、前途未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写出了贾府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人情的冷酷和封建思想的钳制。“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写出了黛玉的悲伤孤寂、彻夜难眠的心情。“愿侬此日生双翼,虽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几句写出了黛玉的对人生理想的困惑,孤高傲世、洁身自爱的个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这是黛玉对自己的不幸遭遇的悲叹,也预言她将死于春残花落的时节。这首诗可以看作是黛玉为自己写的谶诗,她泪洒落花,其实就是感伤自己的悲惨的命运,为自己的红颜薄命哭泣。

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