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命运一起向未来冬奥会 一起向未来全民唱响(1)

图为北京地铁西直门站换乘路上的大屏轮播《一起向未来》MV。 徐婧 摄

中新网北京1月30日电 (徐婧)“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在北京地铁西直门站13号线去往2号线、4号线的换乘路上,一块巨型显示屏轮播着冬奥歌曲《一起向未来》的MV。轻快的旋律成了旅途中的“背景音”,不时有旅客市民驻足,感受行路上的“冬奥节奏”。

2021年9月17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40天之际,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正式发布。9月21日,北京冬奥组委在官网发布了北京冬奥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

携手共命运一起向未来冬奥会 一起向未来全民唱响(2)

图为颐和园雪场内,游玩的的小朋友和“一起向未来”标识。 中新社 易海菲 摄

如今,冬奥口号和歌曲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公园景区、城市电视中“落地生根”,在扮靓城市空间的同时,也将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植入人心。

市民田女士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乘地铁时都能听到《一起向未来》这首歌,下了地铁,马路两旁有冬奥标语和吉祥物形象,前阵子单位还组织学习了《一起向未来》的广场舞。“冬奥氛围越来越浓了,也让我对北京这座最熟悉的城市有了更多期待。”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日前表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暖场表演以广场舞为主要形式,突出大众参与,没有邀请专业演员。“最终参与表演的人员主要来自北京和河北两地,不同年龄段的普通人在这一舞台上充分展示。”

携手共命运一起向未来冬奥会 一起向未来全民唱响(3)

图为刘淑华和队友们在中华世纪坛录制《一起向未来》前的舞蹈练习。 受访者供图

今年67岁的刘淑华是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舞蹈队的一员。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自己退休后一直坚持练舞蹈。去年11月,她和区文化馆的同伴一起参与了北京市文化馆组织的《一起向未来》广场舞集体学习。学会后,已在北京多地进行过演出。“中华世纪坛、奥林匹克塔都留下了我们一同舞动《一起向未来》的足迹。”

刘淑华在退休前从事群众文化的组织工作。她坦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得益于形式各异的推广活动,奥运歌曲的传唱度已经很高。“没想到这届冬奥会,还能用广场舞、手势舞等方式诠释冬奥歌曲。我也能用自己最擅长和喜欢的舞蹈参与冬奥了!”

如她所说,冬奥歌曲正以多种方式走进人们的文化生活。音符流动在社区,也跳跃进了校园。

携手共命运一起向未来冬奥会 一起向未来全民唱响(4)

图为徐恺在张家口赛区。 受访者供图

河北大学2019级本科生徐恺近日参与了学校的《一起向未来》手势舞MV录制。画面中,他和同学们在校门前、操场等校园地标用舞姿打卡,展示“河大青年”的活力与热情。

他称,随着《一起向未来》在各类校园活动中频繁出现,大家自然而然地学会唱这首歌。同时,“一起向未来”口号的各种标识,连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也成了校园中的“常客”。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26日,《一起向未来》“全民唱响”活动全网总曝光量达168亿,总互动量5288万,总覆盖量超376亿次。

“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一起来一起向未来……”这几日,徐恺正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巴士助理岗位适应工作。赛时,他将为各国参赛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进行接驳相关服务,助力场馆通勤。

“这段经历会成为我的骄傲,也希望本届冬奥会能在奥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徐恺说道。(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