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有些转变是人们望文生义,在长期集体化的以讹传讹中,有些则是社会长期以来的两种文化,两个阶层认知冲突不同形成的,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到底是无度不丈夫还是无毒不丈夫?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到底是无度不丈夫还是无毒不丈夫(无毒不丈夫还是)

到底是无度不丈夫还是无毒不丈夫

#创作挑战赛#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有些转变是人们望文生义,在长期集体化的以讹传讹中,有些则是社会长期以来的两种文化,两个阶层认知冲突不同形成的。

我们常在影视剧中或日常生活中听到这样一句话——“无毒不丈夫”。

在影视剧中说这句话的通常是反叛人物,主要目的是用这句话为自己所做的坏事开脱。

在他们眼里,无论自己再怎么心狠手辣,行小人行径,只要符合“无毒不丈夫”这个范畴,那么,在心理上的不安就会马上消失,良心也会有几分解脱,便可以继续心安理得的再去行不轨之事。

儒家说“”无度不丈夫”,市井百姓更认“无毒不丈夫”。这其实就是传统儒家文化与市井文化的巨大冲突的结果。

前者强调的是君子胸怀的宽广,正如《庄子》中所说的“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庄子口中的贤者其实是和君子、大丈夫一样,对他们的要求都是应有大度量。而后者所强调的则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残酷无情,不择手段。

“无毒不丈夫”最早出处

最早出现在宋元时期的南戏《张协状元》,在戏中唱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同时代撰辑的《名贤集》里有:“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一句。

元.马致远《汉宫秋》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无毒不丈夫"在元代用例很多,或单用,如刘致《上高监司·尧民歌》:"法则有准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说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或与"恨小非君子"连用。

如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王枢密上云:'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形成与原来意义相反而语音形式相同的俗语。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清·李玉<清忠谱>第六折:[[付]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符合精英阶级——士大夫对君子和大丈夫的要求,而“量消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毫无疑问符合市井之民的性格。

自元朝以来.正统的儒家伦理文化.道德价值体系.社会政治及伦理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市井文化急剧发展.诸如[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无奸不成商.无谎不成媒"之类带有浓厚市井色彩的俗语在民间大量产生.并被人们广泛使用.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表达的思想与正统的儒家道德思想格格不入.其后正统儒家文化的维护者们试图通过同音替换的方式将[毒"换为[度".为了与[度"对偶.他们又将[恨"替换作[量".使“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绎变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由于“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的生命力太强,“度"字始终没能“毒"替换下来.结果就形成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并流传至今。

所以说“无毒不丈夫”的出现是客观的,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商品经济开始繁荣,只要人开始追求个人的利益,只要利益至上的观念盛行,只要人对精英阶级主导的价值观念产生质疑,那么“无毒不丈夫”这种俗语终将出现。

从古自今有很多成功者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气质,那就是狠毒。这么说可能有点贬低他们,但其实狠毒这个词不一定就是贬义词,有时候也是在夸赞一个人很果断、很有魄力的意思。

古往今来出了太多狠毒的男人,比如说曹操,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对自己狠对被人也狠的人,而他最后的成就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受到类似曹操这样的男人的影响,无毒不丈夫成了一句激励,仰扬向上的励志句,符合很多男人渴望成功,在走向成功路上面对挫败,或成功后良心过不去时的自我心理安慰。

大家交朋友都喜欢交度量大的人,而对于一个想成就大事的人来说,这更是必须具备的一个素养了。我们得经常审视自己,你今天的度量大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