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希望能快快长大,总觉得长大成人就能自己当家作主做很多大人才能做的事情;而真的长大进入社会成为独立人之后,多希望自己能回到小时候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这么一个小孩,天真烂漫不想长大,它们值得我们拼尽全力保护,这不仅是普通人的想法,对于本书中的几位成名作家,也是如此。这本书集中了日本四位知名作者关于童年的作品,毕竟是成名作者,所以还是值得看的。就好像将民国时期的文人写的散文集合成册子,也很能吸引人来看,因为本社的才气才能有名气,也自然让作品有一定的水准,不会让人太过于失望。

太宰治的奔跑吧美乐斯,并不像是童年的作品,是关于纯真的作品,或许是因为能保有纯真的人一般都是孩子吧,而成年人随着要进入社会的光怪陆离中,纯真是最容易被丢弃的东西。情节十分简单,男主人要被判处死刑,但死前希望能办好妹妹的婚礼,于是和国王打赌由朋友代替自己,如果在死刑之前自己没有回来,处死朋友,自己回来了就放了朋友。然后就是很细腻的描写男主人的心理活动,最开始他是坚信自己能赶回去、朋友一定没事的,中途因为婚礼太过于开心、赶路太过于疲劳有点想放弃;最终在最后一刻还是赶到了刑场、换下了朋友。两个朋友刑场见面后都自我批评,男主人剖析自己中途曾经想放弃,朋友剖析自己中途曾经怀疑过男主人,简直和忏悔录一般。这种对人性纯真的追求、对朋友的全然的信任,或许只有不想长大的我们才可能做到吧。

梦野久作,其实不太认识,收录了四篇文章,都是很典型的童话,或许是位儿童文学作家吧。有意思的是多话公主,就是用童话的方式将多话的缺点展现的很细腻,话太多不仅仅是聒噪,更是对聆听的人时间的浪费,而且很容易没有重点让沟通失效。有句话是好奇害死猫,但从职场的角度,话多害死职工,话太多可能让人无法忍受,很难找到沟通中的重点,进而浪费时间,讨厌与之交流,最终可能成为独行侠,在职场中很难支撑下去。毕竟独行侠适合做自由工作者,不适合在一个团体中做螺丝钉为公司添砖加瓦。

芥川龙之介,又是一个很有名的作者,他对于不想长大的观点是什么呢?其实是借着童话的表皮实际上是给成年人看的“心灵鸡汤”。比如魔术,核心观点就是人不能太贪心。想学习魔术的人在学习之前便被告诫一定不能通过魔术而产生实际占有之心,即便变出来金山银山,最终也应该看成石头泥土。但人心不足欲壑难填,随着诱惑的一步一步升级,基本上很难不沦陷。就好比一个很诛心的问题,给一万去杀人放火可否,给十万去杀人放火可否,给百万去杀人放火可否,给千万去杀人防火可否,给亿万去杀人放火可否?随着诱惑的升级,人可能会为杀人放火这种不应该做的行为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又或者会自我催眠获取足够多的金钱后能隐姓埋名改头换面重新生活。其实不然,生活就是反复捶打询问内心关于底线的问题,有些底线真的是应该把的住,不要放松。

有岛武郎,又是一个不认识的作者,他的作品更多是很细腻的心灵询问,内容大多是自己小时候的真实经历,比如差点溺水的兄妹。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安全感是需要强化建立的东西,有足够的安全感才更有可能长成一个对世界充满温情的人。差点溺水的兄妹中的兄妹因为在海边玩耍,被海浪卷走,其实不管是哥哥还是妹妹,面对海浪这种强有力的外力,自保已经很难了。哥哥毕竟年纪大一点,所以自救成功了,在哥哥自救的过程中听到了妹妹的呼救,哥哥不敢选择去救妹妹,而因为这个妹妹对哥哥一直心存芥蒂。可能妹妹心中哥哥就是安全感是依靠,偏偏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哥哥不伸出援手,所以妹妹一直到成年之后才释怀这件事,而哥哥却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怀疑自己对妹妹的关爱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浓。

我们都不想长大,或者希望自己依然是小孩子能快乐的玩耍,或许从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时代的事情会产生不一定的看法和对比。能肯定的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不想长大的真心是越来越肯定的,不过等到老了,会不会变成老小孩呢?或者和老顽童周伯通一般,也是一种很快乐的选择。

长大后的我们感悟(读我们都不想长大有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