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临睡前,儿子突然跑到我的卧室,趴在床上连声说:我再也不看《坟场之书》的结局了,说完就开始嚎啕大哭起来。

我赶紧问:“是作者把主人公诺伯蒂写死了吗?”

儿子情绪激动:“不是”;

“养育他的妈妈死了?”

“都不是”儿子嚷到“伯蒂身上的魔法全部消失了,他伸手抱欧文斯太太(诺伯蒂的养母)却什么也抱不到,只看见一团雾气,赛拉斯(伯蒂最好的朋友)也要回他很远很远的家,诺伯蒂再也见不到赛拉斯了”。我从孩子的口吻里感受到了歇斯底里的悲伤,知道此刻我再说什么都没用,于是停止了追问,只是静静的陪在他身边,并告诉他回头我看看书的结局。

每一个孩子都该成为真正的自己(长大的孩子终将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1)

每一个孩子都该成为真正的自己(长大的孩子终将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2)

关于《坟场之书》,儿子在阅读时每每看到精彩的内容都会跟我分享,加上书刚到时我也粗略的看了几章,大概知道这本书主要讲主人公男孩诺伯蒂(nobody)不到两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在家被杀手杰克杀死,男孩因为调皮躲过一劫,误打误撞进了他家附近的坟场,在那里他得到了坟场内一对幽灵夫妇的收养,自此他在坟场中成长,得到了全坟场幽灵的保护,并在那里获得了隐身术,魔法等超能力,在幽灵们的帮助下灭掉了杀手杰克及他的组织。每次讲过程他都是乐在其中,跟聊哈利波特一样兴奋,结局让儿子这样伤心我深感意外。为了能尝试理解孩子,我翻开了《坟场之书》的最后一章《告别与分离》--

诺伯蒂发现自己的超能力在一点点的消失,当他最后一次走进坟场时,等待他的是幽灵们一个个的告别与消失,这一段确实有些伤感,但在我看来,最后欧文斯太太跟诺伯蒂的对话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深意。

当欧文斯太太问诺伯蒂有何打算时,诺伯蒂说:“饱览大千世界,惹一些麻烦,再从中脱身。探访丛林和火山,沙漠和岛屿。还有人,我想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欧文斯太太唱起了小时候哄诺伯蒂睡觉的歌“……面对生活,面对生活的痛苦、生活的乐趣,走遍千山万水”,伴着歌声,文中才有了儿子哭声中那段:他伸手抱欧文斯太太却什么也抱不到,只看见一团雾气。看到这里,我明白儿子只是看到了离别的悲伤,以他的经历或许暂时无法理解诺伯蒂离开坟场的意义。我打算告诉儿子书中结局不像他理解的那么悲伤,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诺伯蒂的离开是为了追寻自己更丰富多彩的人生,不辜负每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如果他继续留在坟场,他失去的将是整个更广阔的世界。他跟幽灵们也只是暂时的分别,终有一天他们将会再相遇,因为每个人的终点都是坟场。

小孩子的心情如六月的天,第二天早上,我看儿子似乎已经忘记了睡前的悲伤,于是没有直接告诉他我的读后感,而是问,如果让他来写《坟场之书》的结局,会怎么写,他说:“我肯定会保留诺伯蒂的超能力,让他永远也不离开坟场,可以在人类与幽灵之间自由的来往。”

听完这个结局,我决定不再告诉他我对原著结局的理解,还是让他留在这个年龄本该有的美好愿望里,然后自己在成长中慢慢领会吧,或许若干年后他再翻看此书,获得的将是另外的信息,这也将成为他丰富自己人生的内容之一。

每一个孩子都该成为真正的自己(长大的孩子终将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3)

《坟场之书》,作者尼尔.盖曼,这是看似恐怖,实则无比温情的故事,坟场就相当于家,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和亲人为他遮风挡雨,保驾护航;而成年后,长大的孩子终将离开小家去拥抱世界,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这本书推荐家长们看。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读后感,同时也欢迎来稿分享陪孩子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来稿形式不限:视频,文字,图片......一旦上榜,礼包丰厚!

来稿可发邮箱:2543054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