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集齐了众多演技派演员,电视《县委大院》从开播起就引发了热议,也让众多网友热衷于给这群演技派的演技排名。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素有“国民老师”,“资深演员”名号的黄磊,这一次却收获了最多的吐槽。
许多网友都说他太让人出戏了。
看来,由于他参加的综艺节目过多,以至于“黄小厨”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于是,当他一本正经地出现在荧幕上,饰演另一个人物时,立马就遭到了反噬。
观众的脑海里依旧是“黄小厨”的形象,感觉下一秒他就要系上围裙,开锅炒菜了。因此,观众自然也就无法入戏。
出戏,难道就意味着他是真的不会演戏吗?
其实不然。
这反而恰恰证明,有些难言的事情正在演艺圈发生。
01 黄磊的“吕青山”,到底哪里不好?许多观众都吐槽黄磊的演技,那么他到底哪里让人出戏呢?
首先,大抵是他塑造的“吕青山”的形象。
“珠圆玉润”,大腹便便的,有些许的油腻:走路松松垮垮,不见任何的气质。
不单是外在形象,黄磊所塑造的人物的精神和气质,也颇让观众不满。
吕青山是较早登场的人物,只见他眉头紧锁,身后还跟着一群干部。原以为是有什么十分棘手的事情,到了现场却只是处理阻扰拆迁工作的“钉子户”。
面对“钉子户”竟然都要苦大仇深,一脸疲态,说话也是有气无力,很难想象这是“一把手”该有的表现。
因此,观众也是无情地吐槽:完全没有气质,蔫了吧唧的。
基层工作确实不好展开,但为官者,时刻表现出疲态,说话也没有底气,真的能让群众信服吗?
作为“一把手”,处理事情却完全看不出来老练和果断,这样真的没有问题吗?
形象让人出戏,《县委大院》里的几场戏也让观众时刻跳戏。
到“钉子户”家里沟通时,黄磊坐下来的第一时间,是去揭开茶壶盖;见有茶水,他又立即从旁边拿来玻璃杯,开始斟茶倒水。
这架势不像是来谈工作的,更像是串门唠嗑的感觉。
彼时,屏幕也弹出一条吐槽:还真不客气,把这当家了,自己动手了。
还有观众不禁想起,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里,黄磊和嘉宾也是这样围坐一群,喝茶闲谈的。
于是,观众总有种谈完之后,他就该去炒菜做饭的感觉了,根本入不了戏。
这种感觉已经让观众分不清,到底是在看电视剧,还是在看《向往的生活》。
偏偏,“吕青山”即将下线时,黄磊还是系上了围裙,端上了美味。
这原本是为了表现吕青山的顾家和亲和力。
观众却有一种“他终于还是做菜了”的感觉,看到的仍然是“黄小厨”,而不是“吕青山”。
不过,作为北电的老师,出道三十余年的老戏骨,黄磊是真的不会演戏吗?
其实不然。
毕竟,他也有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佳作。
02 从巅峰到舒适区
1990年,19岁的黄磊,还没有经过系统的表演训练,便被陈凯歌选中,出演了电影《边走边唱》的瞎眼徒弟石头。
自此,黄磊在演艺圈开始崭露头角。
但真正让他开始走红的,还是张国荣邀请他出演的电影《夜半歌声》。
在影片中,由他饰演的男二号韦青,长发飘逸,眼神忧郁,气质十分的干净爽朗,将一个戏剧小生演绎得入木三分。
也凭借着这个角色,黄磊征服了台湾的综艺大能张小燕,当即拍板将他收归麾下,并打算把他推向“影视歌三栖”的发展道路。
因此,黄磊相继推出了专辑《我想我是海》和《边走边唱》。
这两张唱片,让他长发飘飘,翩翩公子的形象深入人心。
1999年,黄磊和周迅、刘若英等人合作了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在剧中饰演了著名的诗人徐志摩。
他梳着精致不苟的发型,戴着优雅的金框眼镜,眼神不再是文艺青年的忧郁,而是洞察了一切的安静和平稳,散发着儒雅的书卷气质。
他站在镜头前,就仿佛是徐志摩本人。
一个“徐志摩”,彻底让黄磊红遍了大江南北,不仅成为了当红小生,还留在北电任教,担任表演老师。
在这之后,他在《橘子红了》、《四世同堂》、《婚姻保卫战》等影视剧里的表演,也颇为深入人心,为观众所叫好,至今仍然念念不忘。
只是,这些十几、二十年前的作品,却算是黄磊演员生涯里的巅峰了。
因为,打从先后参加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和《极限挑战》,黄磊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便遭到了大逆转。
在观众的心中,黄磊已经从俊朗、忧郁的文艺青年,变成了一个无私、耐心的中年爸爸,或者是精于算计的老狐狸“神算子”,抑或者是围绕着灶台的“黄小厨”。
当观众印象开始逆转的时候,黄磊在影视剧上的选择,也有意无意地加深了“家庭煮夫”的标签。
无论是“小”字系列的电视剧,还是《张卫国的夏天》,他所塑造的几乎都是同质化的角色——絮絮叨叨,厨艺高超的中年好男人。
由于和他本人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这种类型的角色,也成为了他的表演舒适区。
也因此,观众在看这些电视剧时,并不觉得出戏。
可一旦需要他塑造严肃的形象,例如吕青山,不仅让人感觉太装,太假,也让观众对他的演技表示了质疑,纷纷喊话:
黄磊不能再向往下去了。
但不能再“向往”下去的,只有黄磊吗?
其实,遭到综艺反噬的,还有其他演员。
03 没有作品,又怎会有底气?和黄磊一样,沙溢也遭遇到了综艺的反噬。
2021年,沙溢在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悬崖之上》,出演了一个戏份不多的配角。
不熟悉沙溢的人,会对他所塑造的狡猾、凶狠的特务,恨得牙痒痒;尤其是他在威胁主角张宪臣之时,更会提心吊胆,浑身紧绷。
但对于熟悉他的观众来说,却总感觉他严肃不了一秒钟,就会立马破功,露出憨憨傻傻的笑容。
至于紧张,担心?
那是不可能的,毕竟都出戏了。
这些观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都是因为沙溢参加了太多的综艺节目。
光是今年,他所参演的综艺,连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毫不夸张地说,但凡点开一个综艺,总能看到他“装疯卖傻”的那张脸。
虽然从《炊事班的故事》开始,他逐渐走上了喜剧的道路,还塑造了深入人心的“白展堂”,但他并没有被喜剧所限制。
无论是内敛稳重的好男人“韩阳”,还是心狠手辣的斯文败类“徐行良”,都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情绪也随着他而变换。
但可塑性如此之强的他,却因为综艺,遭到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如今,他依然奔走在综艺的这条道路上。
实在是可叹,可悲!
沙溢还有两三个经典的角色,和他相比,出道将近15年的陈赫,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除此一部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他的代表作几乎是数不清的综艺。
即便进剧组了,他所出演的角色也都在“舒适区”,和节目里的他并无区别。
2020年,在电视剧《瞄准》里,他倒是演了一个变态杀手。只是,和黄磊、沙溢一样,他也被观众吐槽“太出戏”。
哪怕是在紧张时刻——行凶,观众也感觉他好像在玩儿。
作为陈凯歌的“表外甥”,陈赫本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却选择在综艺里,过度地消耗了自己。
和陈赫一样,贾乃亮的作品也是屈指可数。
10年过去,能作为他的代表作的,似乎还是只有《当婆婆遇上妈》和《最美的时光》。
一个年近40岁的演员,在10年内都没能贡献出新的佳作,留给观众的都是不间断的综艺,以及直播带货。
他真的还能称之为“演员”吗?
贾乃亮本人似乎也觉得心虚。
今年6月,第八季《极限挑战》开播,节目组出题:表演老师是选择郭京飞,还是贾乃亮。
对上郭京飞,贾乃亮瞬间失去了底气,连忙建议把自己换成雷佳音。
没有作品,又怎会有底气呢?
04 回归本职才是明智的选择
和他们选择在综艺节目里沉沦不同,也有的演员是坚守底线,拒绝任何的真人秀。
论流量,胡歌的人气,可谓和偶像明星的也不遑多让。
但所有综艺节目的邀约,都被他一一拒绝了,除非是必要的作品宣传。
虽然没有频繁参演综艺节目,可要让观众说出他的代表作,想必大部分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仙剑奇侠传》、《伪装者》、《琅琊榜》等等。
这便是他的底气。
在过往的一些采访中,他解释过自己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演员。
不过,他曾经在上戏开学典礼的致辞上,也透露了另一个原因:从05年离开了学校,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其实一直在证明一件事情——
他是一个演员。
而同样清醒的,还有张译。
他曾在访谈节目里,坦言:不参加真人秀,是他坚守的底线。
虽然成名的过程十分艰辛,28岁出道,辛辛苦苦拍了12年的戏,却是戏红人不红。直到40岁,他才被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所熟知。
他算是苦过来的,对名利有所追求也情有可原。
但他并没有去追名逐利,一直坚守自己的初心:做一个好的演员。
而好演员,必须要有神秘感。
也因此,在电视剧领域拿到视帝后,他又开始在电影领域发力,带来了佳作《红海行动》、《八佰》、《金刚川》等等……
胡歌和张译是一直清醒的代表,而黄渤和孙红雷,则算是急流勇退的“识时务者”。
一部综艺《极限挑战》,让黄磊、黄渤和孙红雷这群中年男演员,火得一塌糊涂。
黄磊高智商,黄渤高情商,孙红雷自恋又傻憨,反差巨大的个人性情,给观众带来巨大的惊喜,也让他们名利双收。
不过,伤害也在如影随形。
黄渤之后的作品,口碑都比不上以往的了;
而三年没有拍戏的孙红雷,也遭到冯小刚的公开批评:是演艺界的耻辱。
因为不管是黄渤还是孙红雷,都是质感很好的演员。但他们频繁参加综艺,无疑会损害演员的质感,还给观众造成固化印象,从而影响表演。
好在,两人也迅速意识到了这一点,急流勇退。
除了担任评委,黄渤很少在综艺上“出洋相”了;孙红雷接演的综艺也是锐减,几乎是一头扎进了剧组。
说到底,作为一名演员,保持神秘感,和观众拉开距离,回归本职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结语:
其实,这事不能怪黄磊,也不能怪沙溢、贾乃亮、陈赫等人。
他们拖家带口,需要赚钱养家糊口,不可能长时间为爱发电,尤其是在伴侣也是演员的情况下。
然而,这也恰恰证明,一些难言的事情正在演艺圈发生。
在“流量至上”的环境下,中国影视圈的大部分作品,似乎都在为年轻流量而量身打造。
已经没有好的角色和剧本,可供中年男演员选择了。
他们要是和年轻流量竞争偶像剧,霸道总裁剧等等,无外乎,又只会得到观众的一致评价:油腻。
除了“流量至上”,演艺圈的整体风向,又是参加综艺节目“大放异彩”,继而“大捞快钱”。
既然能够轻轻松松地赚得盆满钵满,又有多少演员愿意和马少骅一样,就待在一个剧组,拍一部戏,专注一个角色,从不轧戏?
而演员在过多参演综艺节目后,还会陷入一个怪圈:
在节目里“装疯卖傻”,“扮丑逗趣”之后,他们能够接到的影视角色,也大多是这一类型的喜剧人物了。
这就是冯小刚所说的“固化印象”。
一旦剧中的人物和他在节目里的形象有所反差,再好的演员也会被质疑演技,会被大肆吐槽。
接不到好的作品,或者有好的作品,演技又被质疑,他们的片约也许就此越来越少。
无戏可拍,又要养家糊口,那干脆还是去参演真人秀。
这似乎又情有可原。
只是,如果演员都“不务正业”了,我们期待的好作品又从何而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