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山海经》这本书,是在初中的课文里,鲁迅先生写了他小时候,阿长给他讲《山海经》中美女蛇的故事,所以我一直以为《山海经》是和《聊斋志异》差不多的志怪小说

结果,把书找来之后,却发现这是一本相当复杂的书,不知道渊源的话,很可能对它一头雾水。

不过,刘滴川的这本《山海经外传》,能帮我们打消不少疑惑呢。

山海经这本书是个什么样的典籍(山海经到底是谁写的什么书)(1)

我们从书名开始说,《山海经》的“经”,和《诗经》《道德经》《心经》这些名字里的“经”都不一样。

这些“经”表示经书、经典,而《山海经》的“经”呢,是动词,表示“经过”或者“经历”

这么看来,《山海经》应该是一本记录方面的书,类似游记

再来看《山海经》是怎么来的吧。

最开始,人们认为《山海经》和大禹治水大有关系,写的就是大禹和伯益治水的时候,经历的地理山川、看到的草木鸟兽,以及听到的奇闻轶事。这也符合“游记”的特点。

不过到了西晋,郭璞研究《山海经》的时候发现,书里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跨世七代,历代三千”,这么长的跨度,恐怕不是某个人某一时期的作品。

南北朝的颜之推摆出了确凿的证据,他看的《山海经》,里面已经有了长沙、零陵、桂阳,要知道,这些地名是秦汉以后才有的,那就完全不关大禹的事了。

《山海经》在流传的过程中,很可能散失了一些,后人又增补了一些。

咱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最早成书是在西汉时期

当时刘向、刘歆两父子,把散落的三十二卷《山海经》搜集起来,汇编成了十八卷,一直流传到今天。

好啦,前面考据《山海经》的来源是不是有点无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老祖宗们在这本神奇的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

我们耳熟能详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就出自《山海经》。

具体来说,这本书有《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个部分。

它会说,哪里有座什么山、山里主要有哪些动物、有什么树木和矿石?哪里有个什么国家、国家里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起来挺简单的,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山海经》的内涵就止步于此了。

我们如果把自己带到远古,站在古人的角度,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讲这些故事,兴许就有丰富的收获了。

大家知道,古人对大自然的认知,是有限的。所以产生了自然崇拜、精灵崇拜的现象。

山海经这本书是个什么样的典籍(山海经到底是谁写的什么书)(2)

比如《山经》中记录的火灵怪,就反应了当时人们对火的敬畏。

人类用火,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力量,但可怕的火灾,也会随之而来。

在距今6000年的半坡遗址和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中,都发现了火灾的痕迹,据说河姆渡文化失落直接原因,也是火灾。

火既能给古人带来便利,却又容易惹出麻烦。

于是《山海经》里的火灵怪,就被赋予了防火和纵火两种能力。

还有能影响天气的精怪。

比如在长右之山,有一种像猴子、长着四只耳朵的精怪,有引发洪水的能力;在太华山上,有一种长着六只脚、四只翅膀的蛇,它一出现,就会导致天下大旱

接下来我们聊得再深入一点儿,看看《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就拿我们熟悉的夸父来举个例子吧。

《海外北经》中,记载了我们熟悉的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但是,在《大荒北经》里,故事却变了:“夸父不自量,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水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夸父不是因为喝不到水,才死的吗,怎么突然变成了凶杀案呢?

虽然《海经》和《大荒经》都提到了夸父追日,但夸父的死因却互相冲突。怎么回事儿呢?

这时候,咱们就需要站到古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

《山海经》里出现的神话形象,大都有原型,人们尊敬他、敬畏他,经过长时间的流传,渐渐成了神话。

很多人考据《山海经》后认为,夸父的原型,应该是一个部族的首领

山海经这本书是个什么样的典籍(山海经到底是谁写的什么书)(3)

首领应该是英雄睿智的人物,怎么会平白无故,甚至不自量力地去追逐太阳了呢?这件事不可能成功啊。学者们解读“夸父追日”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说,故事里的太阳是火种的隐喻,夸父可能是在引火的时候,不小心被火烧死了,后人为了纪念他,创作了一个神话。

第二种观点说,夸父可能是部落里的巫师,所谓追逐太阳,其实是一种原始的巫术仪式,目的是为了求雨。

在某次求雨的仪式中,夸父不幸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写了个神话。

联系原文中提到的“河水不足”“大泽”“多雨”这些字眼看,第二种解释,更为合理一些。

作者刘滴川呢,也有一套理解。您看,“渴”是夸父的主观感受,“旱”是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

所以,“夸父追日”的故事,还可能是一个部族迁徙,或者寻找水源的故事。

追赶太阳隐喻的是部族向西边迁移。到了禺谷,夸父一族遇到了应龙族,被应龙族打败,没办法继续迁移了。

加上又碰上了旱灾,粮食短缺,战斗力下降,首领夸父被杀,最后彻底战败。

这样来看,是不是容易理解夸父之死的矛盾了?

两段记载,其实可以看成同一件事情的两种演绎。

讲了这么多过去的事儿,其实《山海经》对现在也有意义。

通过里面记录的自然植被和动物,我们能尝试着推算,远古时期的气候;另外,了解古人的那些自然崇拜,也能为我们研究图腾崇拜文化,提供帮助。

希望这本《山海经外传》,能够成为你阅读《山海经》的一大助力,帮助你看到这本“千古奇书”的精彩之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