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花欲燃吖

黑暗中的救赎尊重个人选择(灵与肉里的弃儿)(1)

智者会节制享乐,但傻子却会成为享乐的奴隶。

——古希腊.爱比克泰德《残篇集》

曾经有人疑惑过,为什么老一辈的人总是省吃俭用。

似乎吃苦耐劳这四个字唯有安在他们那一代人身上最合适,他们除了固执,满身优点。直到我们开始大量囤积口罩,开始对未雨绸缪而情有独钟时,恍然理解了他们,一个从物资匮乏年代走出来的人们,因为经历了太多的风雨,才有了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

他们克制、隐忍。

以前的物质苦,但是精神力却格外强大。

黑暗中的救赎尊重个人选择(灵与肉里的弃儿)(2)

现在的人吃不得苦。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远比你的接受能力还要速度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后,反而精神力变得匮乏。

他们贪婪、放纵。

恰恰缺少了那种苦难中淬炼出来的意志。

所以在现代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充斥着一掷千金的豪迈,奢靡享乐的功利主义,以及影视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洋房别墅,锦衣玉食的主人公大言不惭地说出“何不食肉糜”的片儿汤话。这也应了老祖宗的话“饱暖思淫欲”。

反观八十年代的文学作品,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都显得纯粹而质朴。伤痕文学的涌现代表了特殊时代出身的作家对人民经受苦难的反思,这类作品厚重、思辨,甚至带有一种奇特的幽默感,比如张贤亮的《灵与肉》,个人认为无人能出其右。

黑暗中的救赎尊重个人选择(灵与肉里的弃儿)(3)

1954年,张贤亮18岁。因为出身于官僚资产阶级备受欺辱。毕业前夕,因为学校丢了东西找不到罪魁祸首,便让张贤亮出来顶包。他为了能够继续读书,只好委曲求全,结果,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学校开除。

1955年7月,张贤亮一家被迫搬到了甘肃省宁夏专区贺兰县,1957年被划分派系,经受长了长达22年的农场改造,他将自己的这段经历编入《灵与肉》的小说中,自己化为主人公许灵均,向人们讲述了一段艰苦岁月。张贤亮靠劳动净化了人性的丑恶和杂念,也通过小说完成了度尽劫波后的自我救赎。

小说描写了一个受到二十多年社会冷遇的许灵均在灵与肉的磨难中精神得以升华的故事。一面是亿万富豪的父亲突然回国认亲,一面是患难与共的乡亲和曾治愈自己的土地,许灵均最终选择了用自己灵与肉筑成的小天地,放弃了出走,这份深沉展现了人性的善与美,也歌颂了中国人了对祖国的深情。

黑暗中的救赎尊重个人选择(灵与肉里的弃儿)(4)

一、婚姻的本质,究竟是道德束缚还是情欲归属?

许灵均从未想过还能再见到父亲。30年后的今天,他站在一间陈设考究的客厅里,细细打量着高级饭店的陈设。远离了黄土高坡的开阔和厚重,北京的蓝天和白云都显得那么飘逸而新鲜,他看见父亲点燃一颗香烟像雾似的在室内飘浮,忽然觉得有了一种不真切的触感。

仿佛过去那三十年的苦难,是一场噩梦,而亲手编织了这场梦的人却站在那,随手一挥,云淡风轻地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许灵均是钟鸣鼎食之家的长房长孙,曾经裹在锦缎的襁褓中,在红灯绿酒之间被京沪一带工商界大亨和他们的太太啧啧称赞的人。父亲许景由被美国享乐主义浇灌出来的留学生,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被迫下,和地主家的小姐组成了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

黑暗中的救赎尊重个人选择(灵与肉里的弃儿)(5)

母亲整日抱怨从父亲身上得不到爱怜,而逐渐变成一个聒噪而刻薄的怨妇,她并没有带给幼年的许灵均太多的母爱,反而将最后一点热情投入到了麻将桌上。这个充斥着争吵、诅咒和歇斯底里的家,终于以父亲许景由的出轨而宣布支离破碎。

许景由和那个浓妆艳抹,能满足他浪漫和激情的女人住进了霞飞路上的一所花园洋房。

在一年的秋天,阴雨连绵,母亲病倒前想要再见许景由一面,十一岁的许灵均就这样踏入到父亲的“家”中祈求他回去看母亲一眼。

父亲总是说他长大后会明白,这种不自由的婚姻注定是悲剧,后来,许景由带着外室离开了大陆,母亲在医院含恨而终。

舅舅夺走了全部的家产,而未成年的许灵均就这样成为了“孤儿”,许灵均没有享受过父亲的所谓资产阶级所带来的裨益,却因为父亲的资产阶级受到了牵连,他被下放到了西北的农场做工,沦为了一个时代的弃儿。

因为父母不幸的婚姻让许灵均对爱情不再抱以期待。

黑暗中的救赎尊重个人选择(灵与肉里的弃儿)(6)

“婚姻总是一种条约和义务。”父亲的思想仍旧是那样自私和悲观,“不管和妻子有没有感情,都要把这个条约和义务恪守到底,不然就会使良心不安,引起痛苦的懊悔。这次我叫你出去,不单单是你一个人,你要把你妻子和孩子都带上。

父亲这次归国正是因为在美国的婚姻所生育出来的子嗣都是享乐主义的践行者,他们奢靡、放纵,一如许景由最初的自私和自利。人之迟暮,万贯家财需要人来继承,许景由想到了在中国土地上艰难生长的儿子。

他见到了一个坚毅,眼神中充满坚定的中年汉子,这令他很欣慰。但是,却听说他也有一段“被包办”的婚姻,不由得为儿子感到惋惜。

然而,许灵均却不这样认为。

黑暗中的救赎尊重个人选择(灵与肉里的弃儿)(7)

他的妻子秀芝是“捡来”的媳妇。因为秀芝要投奔过来的未婚夫意外身亡,她无家可归地在农场门口蹲坐着,正好遇见了放马回来的郭谝子。他惦念着许灵均三十多岁还是个老光棍,便打起了替他说合的主意。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开口,我立刻给你送来。”郭谝子兴高采烈地推开门问许灵均是否同意。许灵均憨厚一笑以为郭谝子开玩笑,点头默许。谁知,夜晚将近,郭谝子不仅把秀芝送了进来,还顺带着替他们二人把结婚证也一起领了。

许灵均就这样荒唐地成为了别人的丈夫,比父亲当年的包办婚姻似乎更离谱。但是,和父母婚姻不同的是,秀芝像一株顽强的小草一般,在石板缝中伸出自己的绿茎,她用自己的勤劳质朴驱散了许灵均对婚姻的种种悲观。

黑暗中的救赎尊重个人选择(灵与肉里的弃儿)(8)

秀芝常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她就像千手观音一样,有条不紊的将许灵均寒酸简陋的屋子焕然一新,充满了人味,情味,和家味。

她和他的结合,让许灵均有了扎根这片土地的信心,而他们也在这样的生活中,有了更深的情谊。秀芝常说:“在我眼睛里你还是个你!”无论许灵均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他都只有一个身份,那是秀芝的丈夫。

许灵均想到秀芝的淳朴和可爱时,猛然意识到了,他和父亲见面总有隐隐的违和感,这种感觉来自哪里?来自精神上的分歧,是一种思想上的芥蒂,尽管父子二人有着极为相似的容貌,却始终隔着一堵墙。

可见,婚姻并非像许景由描述的那般不堪,他的所谓“不自由”不过是为了不负责粉饰的一层借口。

许景由因为没有爱情和新鲜感而不断向外寻求刺激,他认为人类的情感应该是为享乐而生,一切以人欲为导向,去尽可能满足自己。而许灵均和秀芝则在相互支撑中培养出了坚不可摧的情感,他们代表了一种文明与忠诚,是对人性原始欲望的克制。

许景由认为婚姻是一种道德的束缚,人应该突破这种束缚去寻找真正的情欲归属,我想我更喜欢另外一种表达,无论是先婚后爱还是因爱而合,人这辈子或许只爱一个人很难,但是,我在千万人面前宣誓,因为爱你,我自愿为自己戴上文明的枷锁。

黑暗中的救赎尊重个人选择(灵与肉里的弃儿)(9)

二、享乐和禁欲的背后,是人性对苦难的承受力

“任何人都抵御不了享乐的诱惑。”父亲像把一切都看透了的哲学家似地笑着。“他们现在也不承认自己是禁欲主义者了。”

许景由从美国回到中国,落地见到了北京的千变万化不由得感慨,这个城市正在飞速地前进着,人们的娱乐生活也开始丰富多彩。他和浓妆艳抹的女秘书带着许灵均来到舞厅消遣,他固执地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在迈向享乐主义的一步,而他早些年的种种行为,无不有着“先见之明”。

可当许灵均表现出不跟他走的征兆时,许景由开始对自己享乐主义产生怀疑,他听说了这三十年来儿子遭受的苦难,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他还愿意留在这片土地。

黑暗中的救赎尊重个人选择(灵与肉里的弃儿)(10)

答案却让读者从许灵均的回忆中得到了答案。

许灵均初到农场时,没有栖身之地,夜里风寒露重,只好将整个身子蜷缩在马槽中,在蒸腾的马粪里获得一点温暖。他陡然感到非常凄怆:人们抛弃了他,使他来和牲口为伍!

四面八方涌来的委屈让他一个大男人痛哭失声,一系列的遭遇让许灵均变成了成沉默寡言,又自卑怯懦的人。他本以为会沉沦在这深渊里,再见不到光明。然而,这片土地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用真诚和温情抚慰了他。

各队放牧员聚在一起的时候,那种朴实的、单纯地生活方式,渐渐让许灵均忘记了他的过去。忽然有一天,郭谝子等人听说又要拿他出来示众,大家为了保住许灵均,干脆一口咬定坡下的草情不好,忽啦一下把牲口都赶到山坡上去。许灵均作为放牧的,自然义不容辞的跟上去,毕竟这样的苦差事没人愿意接替他,也使得他逃过一劫。

黑暗中的救赎尊重个人选择(灵与肉里的弃儿)(11)

放牧员们欢快地叫喊着:“去啵!咱们上山去!”他们此起彼伏地吹起尖利的口哨,不断地发出短促的吆喝声,得得的马蹄在大路上扬起团团黄色的尘雾。远方,就是像翡翠一样晶莹闪光的山坡草场……这一天,他永远当作一种极其特殊的温情,是那样深刻地留在记忆里。

他和秀芝结婚的时候,街坊邻里有的给他一口锅,有的给他几斤粮,有的给他几尺布票……在资源极其匮乏的年代,他们俩就靠人们施舍的这点同情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庭。

许灵均说:这里有他的痛苦,也有他的欢乐,有他对人生各个方面的体验,而他的欢乐离开了和痛苦的对比,则会变得黯然失色,毫无价值。

所以,他面对父亲不断释放出来的享乐诱惑不为所动。

秀芝爱钱,平时恨不能把一分钱镍币掰成两半花。但是面对一个天降的富豪公公,她却没有提一个钱字,她常常对只有七岁的清清教育道:“钱只有自己挣来的花得才有意思,花得才心里安逸。我买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卖鸡蛋得来的钱;我买辣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割稻子得来的钱;我给你买本本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加班打场得来的钱……”

这些朴素的道理,是劳动者通过勤劳的双手得到的人生智慧,是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享乐主义”。

黑暗中的救赎尊重个人选择(灵与肉里的弃儿)(12)

“唯其有痛苦,幸福才更显出它的价值。”是对灵与肉的最好诠释。许景由代表人性中对于金钱美女的享乐主义,许灵均则是一种富有传统规范的真善美的召唤,这二者的去留则是人性对苦难承受力的探索。

为什么现代人趋于享乐而精神力涣散,正是因为苦难承受力的不足,才让人心浮躁而空虚。没有经过苦难淬炼的“享乐”,如同唐僧少一难而取的无字经,毫无意义。

让唐僧修成正果的不是最终那一本经书,而是那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过程,是种种艰险成就了他的智和禅,是路上那些苦难和见地让他生了慈悲心,而慈悲心才是他的正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3个老人撒纸钱祭奠自己,小小《茶馆》,融尽世间百态

《儒林外史》年少不懂“范进中举”,中年再读已是胡屠夫

《金瓶梅》隐藏的3条潜规则,条条道尽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