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剑刚

刘宁在《唯自尊者能尊师》(《读书》2022年第3期)一文中,对韩愈的《师说》作全新的疏解,认为《师说》中的“受业”不是“授业”,《师说》是以学生的视角来阐述的,强调自尊者才能尊师,而不是片面的师道尊严。“圣人无常师”的阐发,是倡导建立一种开放的师生关系。

韩愈后来信仰佛道(韩愈的师道)(1)

刘宁在文章中说理明确,论证充分,所举韩愈本人与弟子和苏轼与弟子间开放的师生关系的例子,令人信服,读后颇令人向往那样一种师生关系的氛围。

阅读此文时,令人油然想到韩愈的《进学解》。这是证明韩愈与弟子之间的开放、平等关系的例证。

《进学解》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韩愈作为国子博士,早晨进入太学,教导诸位学生,讲了一番话,主要的意思是说,让弟子们注意力应放在自己的学业是不是达到了专精,而不是担忧主管部门选拔录用人才是不是公平之类的问题上面。韩愈讲完之后,队列中的一位学生笑出了声,说:“先生欺余哉。”说老师你这话是欺骗我们啊,我们跟着你学习好几年了,你就是这样做的,可你混得实在是不怎么样啊,连老婆孩子的吃饭穿衣问题都解决不了,却还教我们这样做。

韩愈后来信仰佛道(韩愈的师道)(2)

当然,韩愈此文有牢骚反讽的意味,但从行文中也可看出师生之间的开放平等关系,而不是人们通常观念中的“师道尊严”。

韩愈是这样倡导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宋代的苏轼与苏门弟子也是这样的关系。但在韩之前和苏之后,这种开放的师生关系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后世推崇韩愈《师说》的人都把“受业”改成了“授业”;是以师的角度来看,强调的是后人理解的尊严,而不是韩愈倡导的师道。而后世的师基本上都持门户之见,我的学生,不能赞同他人的观点,这也是当代学术界很普遍的现象,无论文科理工科,甚至有些界别的老师兴起了民间社会磕头拜师的礼仪,这时候就让你联想到了黑社会。

韩愈后来信仰佛道(韩愈的师道)(3)

刘宁在其文章结尾处说:“理想让韩愈提倡的师道拥有了超越的光芒,这光芒会不断去点燃每个人心中追求理想的火焰。”

其实,人们只需记住《师说》中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就可以了,有道者即是老师,无关其身份,无关乎富贵贫贱。一个好的老师一定是有一个平等开放的心态,不会存门户之见,会鼓励学生“转益多能是吾师”。

2022年5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