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淼

安妮·迪拉德是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她以《听客溪的朝圣》一书蜚声文坛,被评家誉为“每一页都是一个美丽的谜,仿佛随之观看了整整一年关于造物的秘密:空中的鸟、地上的植株、宇宙中的星星,笔笔皆随意,却处处充满精细的美”。1975年——此时已是她写出《听客溪的朝圣》十几年之后,她独自来到美国西海岸,居住在普吉特湾的一个小岛上,聆听自然的声音,观察身边的纤维,每天除了读书与写作,就是沉思与冥想。安妮在那些孤独的日子里采集着思想的果实,进而结集成一本新的小书《万物归一》。

万物皆有灵与自然相处(自然与心灵对话之书万物归一)(1)

《万物归一》

[美]安妮·迪拉德 著

匡咏梅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只写了三天发生的事情,却囊括了安妮对时间与真实、生命与死亡、痛苦与欢欣、自然与神圣……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思考。每天从清晨醒来,安妮即沐浴在神的关怀里,她说,“我在一个神中醒来……我睁开双眼。神从水中升起”。这是日常而真实的一天,透过她的木屋的窗口,可以看到越过群山的云彩咔嗒咔嗒心满意足地寻就其位,海浪噼里啪啦地拍击着海湾;气流在农场的屋顶上涌动,攀升涌进谷仓的大门,摩擦着谷仓黄色的窗户——一只猫,一个窗口,一幢简陋的木屋,即构成了她个人生活的全部背景。而在安妮的眼中,不仅仅是她个人的生活如此,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蜘蛛,一张蜘蛛网,也同样是一个自给而自足的世界。读书与冥想之余,安妮的另一个日常功课就是观察,她目睹了一只飞蛾被烛火吞噬的全过程:是一只金色的雌性蛾子,扇动着翅膀扑进了火里,腹部落入了烛泪里,黏上了,烧起来,几秒钟就被烤干,于是,这蛾子的精髓变成一根烛芯,不停地燃烧。这是一个有关生命的寓言,既是一个生命升华的故事,也意味着生命的昙花一现。

万物皆有灵与自然相处(自然与心灵对话之书万物归一)(2)

安妮·迪拉德

安妮在小岛上的生活无疑是宁静的、祥和的,然而人生并非每天风和日丽,灾难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一架小型飞机的坠毁,突然让她看到了人的命运狰狞的一面。安妮熟悉的一个七岁女孩的面部被大面积烧伤,使安妮深深地意识到,人类就像丛生的杂草被随意扔进时间里,不过是某个掠夺成性的神灵的香甜干草而已。对于生生不息的人类而言,尽管幻觉庶几完美,但痛苦也是同样的真实,它如同磨盘一般无情地转动着,或者骤然降临,或者持续不断,而这其实正是真实的人生,是我们生活于世间的真实处境——当今日之神化身为孩童,他便是一个盈满屋子的初生婴儿,鲜明生动,有血有肉;当今日之神化身为冰川,我们就住在他不断变化的冰缝里,谁也听不到我们。那么,我们因此就可以轻视生命,甚至厌弃生命吗?安妮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她认为正是命运无常与造化弄人,才让她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悟:真实的痛苦其实可以转化为前行的力量,正像她选择作家作为终生的职业时所说的那样:“你不能成为别的什么人。你必须披荆斩棘,全力以赴……”

独自一人住在普吉特湾的小岛上,安妮觉得自己就像“一名修女住在精神之火里,一位思想者住在心灵明亮的灯芯里,一个艺术家挤住在物质的池塘里”。她眼前的世界则宛如一部被风吹开的彩色稿本,一页接着一页,一行接着一行,那些美丽的图片和字句吸引着她,让她惊叹,令她沉迷,使她从一粒沙中看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尽管安妮坦言,她并不是十分理解这个异常丰富与繁复的世界,但惟其神秘,也更加诱人。而安妮亦将她对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的观察与感受内化为生命的终极询问,并以充满诗意的文字记录下这一切。她说:“信仰即是:上帝无论如何都与时间、与我们有着某种刻意的关联。因为我不假思索地知道他触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意义的,即便是从他的神秘的角度出发,这一点我也乐于承认。”

万物皆有灵与自然相处(自然与心灵对话之书万物归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