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感恩之心下一句是什么 心怀感恩(1)

沈耘 画

日前,朋友晓红对我说起这样一件事。那天,她被请吃饭,做东的姑娘一个劲地说她是恩人,而她却浑然不知。听姑娘娓娓道来,这才恍然大悟。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时间倒回十几年,姑娘刚大学毕业,找工作是头等大事。在这个城市举目无亲,她的老乡托朋友帮忙,朋友没有推辞,答应试一试。没有想到的是,正好赶上老同学单位招聘,姑娘自身条件也很优秀,事情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办成了。没有繁文缛节的请客送礼;没有令人头疼的礼尚往来。多少年过去了,她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直到那次相遇,才得知,她在工作单位收获了满意的事业和爱情,如今,一双可爱的儿女已达学龄。回望这些年越来越好的生活,她一直认为,朋友晓红就是她幸福的源头。她说:“第一次见面,您却给了我这么大的帮助,那份温暖和感激一直在心里。”“这些年,一直在努力积极地生活,不能辜负你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一顿饭,伴着一瓶香水的礼物,让朋友很是感慨。她说道,我早已忘却的陈年往事,对方却牢记在心,并适时表达,这就叫心怀感恩啊!

朋友的感叹,勾起了我的联想。记忆深处,不由得响起了那个来自海口的电话。那还是90年代末,一位先生宏亮的声音传来,听口气对我似乎并不陌生。我纳闷,海南并无熟人,此人是谁?听他慢慢说来,我真是惊喜交加。这位先生姓胡,曾在江苏省级机关工作过。是位热情很高的通讯员,我们相识于80年代未期。当时,他才接触新闻,毕业于大学历史系的他,涉足新的领域难免有点不适应。作为一名编辑,热情接待通讯员,并认真处理他们的来稿,是应有的职业操守。一来二往,他的名字伴随他的作品变成铅字,见之报端。这样的往来大约持续了两三年。后来,他不再写稿,我们也不再联系。

电话中,方知他离开南京去海口已有八年多了,已是海南省级机关某处的处长。电话那头,他的话语十分真诚。他说,非常希望你能到海南来,我会为你提供一切方便。倘能如此,也是我对你以前给于帮助的小小回报-----

平心而论,我没有给予胡先生多于其他通讯员的关照,也没有一星半点的物质来往。我只是把他每一次来稿,当作对我工作的支持,如此而已。但胡先生的一个电话,使我联想到许多。也许即使到海南,也未必去麻烦他。但是,他那份溢于言表的感激,我却始料不及。

固然,为别人做事,并非为了回报,然而,别人牢记对自己的点滴帮助,无疑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我们的一生,在有形无行中,往往得到别人的太多帮助,而我们究竟对那些于我们有恩惠、有帮助的亲友同事,为我们做着力所不及事情的人,又做了些什么呢?如此想来,把朋友唤作恩人的女士,和从海口来电话的胡先生,与其说是感激,不如说给我强化了心怀感恩的理念。

作者 沈耘

常怀感恩之心下一句是什么 心怀感恩(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