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滑烧起源于平安末期,可追溯到1000年前,但现在却不着痕迹的融入了我们的家居生活。如果没有听说过“常滑烧”,那其实一定知道招财猫,常滑市同样是招财猫的故乡,常滑市甚至还有条招财大街,两边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招财猫摆设。

陈年熟茶学习炒茶(常滑烧泡一壶好茶)(1)

日本有六大古窑,分别是常滑烧、濑户烧、越前烧,信乐烧、丹波烧、被前烧,其中常滑烧是最古老也是最有名的,“常滑烧”陶器产于爱知县常滑市。

陈年熟茶学习炒茶(常滑烧泡一壶好茶)(2)

在唐朝的时候,中国的茶文化就传播到了日本,日本的茶道、壶雕艺术与中国的茶艺、紫砂艺术相得益彰,常滑烧也被日本定作国家传统工艺,被称为“日本的紫砂”,其工艺也令人刮目相看。

常滑的“常”是地面的意思,“滑”是滑溜。从古时候开始,粘土层就常常露出常滑的地面,使得常滑当地的地表光滑,故而得名。常滑烧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昭和初期,迎来了常滑烧的鼎盛时期,整个小镇也都被赋予了陶瓷的色彩,当时所建造的街道、建筑等等处处展现着昭和年代的怀旧风情,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陈年熟茶学习炒茶(常滑烧泡一壶好茶)(3)

之所以常滑烧会被称作“日本的紫砂”,是因为日本的常滑烧和中国的紫砂壶,它们的魅力不在于精致的外形,而在于流传至今的文化底蕴。在外形方面,很多外行经常会把两者混淆,它们近乎相似,但紫砂壶和常滑烧的本身是有很大区别的。

陈年熟茶学习炒茶(常滑烧泡一壶好茶)(4)

1600年至1867年,中国宜兴的紫砂陶壶输入日本。我国制壶名家惠孟臣、陈鸣远的作品备受青睐。日本学者、壶痴奥兰田特地为此出了专著,赞誉其“温润如君子,豪迈似丈夫;风流赛骚客,娴雅比佳丽;恬静是隐士,潇洒平少年。精细不让珠 玉,朴纳可见仁人;飘逸宛若仙子,脱俗恰为高僧……”

陈年熟茶学习炒茶(常滑烧泡一壶好茶)(5)

陈鸣远南瓜壶

出身贵族的常滑医师平野忠司(1818—1900)酷爱紫砂壶,于1861至1864年组织当地陶工就地取材,利用含铁量高的常滑山泥仿制宜兴风格的紫砂陶,取名“朱泥烧”,制成的茶壶被称为“常滑朱泥急须”。

陈年熟茶学习炒茶(常滑烧泡一壶好茶)(6)

“急须”在日语中虽泛指茶壶,但狭义是指壶把与壶嘴呈直角形的侧把手茶壶,日文写成“横手急须”,与中国民间煎药罐相似。中国福建一带称侧把手的煎药罐为“急烧”,闽南话“烧”与“须”的发音近似,据说就这样以讹传讹到日本变成 “急须” 了。 昭和51年(1976年) 6月2日,〝常滑烧〞正式成为由日本国家评定的〝日本传统工艺品〞。一代代的〝常滑烧〞名匠不断探索创作,能人辈出。

陈年熟茶学习炒茶(常滑烧泡一壶好茶)(7)

常滑烧和宜兴紫砂壶,虽然两种虽然各有千秋,但匠人严谨的制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一样的,泡一壶好茶,值得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