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三十年(牛年话牛)(1)

2021年立春后,按照我国传统历法干支纪年为“辛丑”年,按照十二生肖排序为“牛”年。牛作为马、牛、羊、猪、狗、鸡六畜之一,自古以来与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关牛的故事和成语数不胜数。牛是人类最崇拜的动物之一,牛拥有健壮庞大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牛是有灵性的动物,人们相信牛拥有无穷的神力,远古时期就成为被信仰的图腾,之后成为民间的保护神,被广泛尊奉以求安康。

值此牛年春节来临之际,从多维度、多角度地观察“牛”的方方面面,以此贺岁,期盼祝福祖国富强、人民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一、生物之“牛”

牛,属牛族,为牛亚科下的一个族,属于脊椎哺乳动物。牛是素食动物,最喜欢吃青草,还喜欢吃一些绿色植物或果实。牛吃饱后会停止进食,但会不停的反刍,使食物能够得到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牛的种类主要有家牛、黄牛、水牛和牦牛等。牛体型粗壮,能帮助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牛为单胎,双胎率很低。发情周期平均21天左右,妊娠期约280天。

牛黄是牛胆囊的胆结石。在胆囊、胆管、肝管中产生的牛黄分别称为“胆黄”“管黄”和“肝黄”。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量很轻,表面为金黄色,细腻而有光泽。牛黄是珍贵的药材,中医学认为牛黄气味清香,味道微苦而后发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牛黄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天然牛黄很珍贵,价格要高于黄金,大部分使用的是人工牛黄。

二、驯化之“牛”

家牛是由野牛驯化而成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带领的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年代研究团队研究发现,距今一万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一带已经开始了野牛的驯化,这里可能是世界牛驯化中心之一

在中国,普通牛的驯化和饲养,距今至少已有 6000 年的历史,在草原地区可能更早。当时有黄牛和水牛两种。长期的定向选择以黄色为主,牛角也逐渐变短。商朝,人们掌握了牛的饲养管理规律,在春末和夏秋季节有青草时采取放牧的办法,在冬天和初春采取圈养的方法。距今4200年至3500前的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出土了最早的24个独立牛个体的牛骨,朱开沟先民曾用牛肩胛骨制作卜骨,成为鄂尔多斯高原古人类驯养牛的最早实证。西周时,养牛业有了大的发展。随着耕牛的出现,人们对牛的驯养更加重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牲畜饲养管理方面的法律,并已出现优秀的牛种。驯化的牛,最初以役用为主,比如种水稻和耕地。牛耕的普遍使用,是农耕业发展史的重大历史进步。鄂尔多斯高原东汉时期的凤凰山汉墓、米兰壕汉墓、嘎鲁图汉墓均出土了牛耕图壁画,表明当时的鄂尔多斯牛耕技术已普遍使用。唐代培育出著名的秦川牛,毛色则以红色为主。至于塞北草原的牛种,据史书记载:“见草地之牛,纯是黄色,甚大,与江南水牛等,最能走”。

野牛体躯高大,野性十足,毛色单一,多为黑色或白色。驯化了的普通牛,在外形、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驯化后的家牛体型比野牛小,性情温驯,毛色多样,乳房变大,产乳量和其他经济性能都大大提高。

三、产业之“牛”

牛被人类驯养之后,为人类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产品:初级产品有牛奶、血液、脂肪和肉类等食品;二次产品如由毛发、皮革、牛角、蹄子或骨头制成的衣服、皮鞋、工具和牛角梳等;粪便可用作燃料;牛力用来承载和拉犁。在古代社会,牛是可储存资源,可以作为新娘嫁娶的财富,用来贸易,举办宴会和祭祀等仪式。

牛在全球广泛分布,其中数量最多的国家分别为巴西、美国、中国、印度。我国是肉牛生产大国,肉牛存栏量世界第三,然而我国却不是肉牛强国,肉牛的出肉量较低,牛种是造成这个差距的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世界著名肉牛品种有英国的安格斯牛、海福特牛,法国的夏洛来牛、利木赞牛,比利时蓝牛,日本和牛,意大利皮埃蒙特牛,以及瑞士西门塔尔牛等。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培育出了乌审草原红牛,是以当地蒙古牛为母牛,以英国短角牛品种为父牛,应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特有的新品种肉牛。乌审草原红牛吸收了父本牛的特点,性情温驯,体质强健,早熟易肥,肉质肥美,又具有蒙古牛适应性强、耐粗饲、耐寒、抗病力强、易于放牧等优良特点。2018年,“乌审草原红牛” 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闻名遐迩的乌审旗特产。

牛的三十年(牛年话牛)(2)

乌审旗草原红牛

四、生肖之“牛”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中国早在商代已用十天干、十二地支记日。据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和甘肃省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牛作为第二位的生肖,对应第二位的地支“丑”。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因为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汉代把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年份相配,称“十二生肖”,又叫属相。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中,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十二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其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艺术品。

牛的三十年(牛年话牛)(3)

生肖牛剪纸艺术。

五、文字之“牛”

“牛”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牛”是象形字,是一颗简化了的牛头。牛长着两只坚硬的牛角和一条可以自由甩动的尾巴。从甲骨文、金文的字形看,上面像内环的牛角下面像简化了的牛头,突出了牛角、牛耳。《说文解字》说:“牛,大牲也。”在所有动物中,它是对人类生活影响量大的动物,所以先民认为它代表着全部的家当和财物。有了牛,便有了一切。于是先民把天地间所有的东西,取了一个名叫“物”。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炎帝,即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长得是什么样呢?据《史记》记载,它是“牛首人身”。我们的祖先居然长着一颗牛头,可见牛在以农耕文化为生产方式的古代先民心中,有着何等神圣的地位!

牛的三十年(牛年话牛)(4)

牛字的演变。

六、词语之“牛”

成语、诗词和谚语中有许多是包含“牛”字的。如“汗牛充栋”比喻书籍很多;“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能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牛头马面”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因为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牛鬼蛇神”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九牛一毛”是指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牛高马大”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多如牛毛”形容很多。

《诗经 · 小雅 · 无羊》:“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都是古今著名的词句。

谚语如“初生牛犊不畏虎”“杀鸡焉用牛刀”“牛不喝水强按头”“风马牛不相及”都是随口道来。牛市、吹牛皮、牛气冲天等词汇正代表了“牛”字在当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七、星宿之“牛”

二十八星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太阳、月亮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由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组成。其中北方玄武七宿包括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

牛,古称牵牛;女,古称婺女或须女。据说牛宿和女宿的名字是从牛郎和织女二星转移而来的。1978年在湖北随县汉代的曾侯乙墓中,出土文物中有一个漆箱,其箱盖上以篆文书写有二十八宿的名称,其中牛、女二宿写作牵牛和婺女,可见这两宿的名字由来已久。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之一,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最早来历可在西晋文学家傅玄的《拟天问》里发现。牛郎织女隔着天河鹊桥相会的七月初七晚上,称为“乞巧节”,这一天还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版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古典中蕴含浪漫,描绘了难能可贵的曲折爱情故事,激励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

实际上,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离地球16光年。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也很远,有16.4光年,不要说七月初七一夜之间相会,即使打个电话,也要16.4年才能传到对方呢!

在山西省和顺县当地乡间,一直传承着许多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古老地名与景物名称。诸如牛郎洞、金牛洞、喜鹊山、南天门、天河池等地名,优美的故事被当地百姓广为传诵。和顺县也因此被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牛的三十年(牛年话牛)(5)

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八、文物之“牛”

我国各地历代以来有关“牛”主题的文物很多,在鄂尔多斯同样如此,让我们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王氏水牛,是以鄂尔多斯居民命名的哺乳动物化石。王氏水牛,是萨拉乌苏动物群中的重要成员,属哺乳类洞角科水牛属动物,其两只角与其他水牛明显不同,从根部至顶端的横切面均为等腰三角形。1923年,在乌审旗大沟湾进行的古生物考察活动中,参与考察活动的当地牧民旺楚克的女婿王顺不幸因意外塌方事故身亡。考察组负责人法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德日进等,为了永久纪念这位为科学献身的牧民,便将当时新发现的一个已经灭绝了的水牛新种属,命名为“王氏水牛”。

牛的三十年(牛年话牛)(6)

王氏水牛角化石。

虎牛咬斗纹金牌饰,呈长方形,中央浮雕一只呈匍匐状的牛,四肢平伸,上下两侧各有两只头头相向的猛虎,分别死死噬咬着牛的颈部和腰部,牛虽然完全受制于猛虎,但仍在拼死抗争,尖利的犄角分别穿透了两侧猛虎的耳朵。牌饰直观地反映了草原上司空见惯的猛虎捕杀野牛的生动情景。除此之外,还另有深意。牌饰中的虎,应取意于天上的昴星团,牛则取意于黄道十二官的金牛宫,由于昴星团位于金牛宫中,因此,虎群(四虎)噬牛所要展现的,就应当是早期北方民族称雄草原,独步天庭的宏伟目标。

牛的三十年(牛年话牛)(7)

虎牛咬斗纹金牌饰。

双牛纹青铜牌饰,画面为透雕的双牛图案,双牛左右对称分布,牛头相对,低头曲颈,双目前视,四肢直立,牛尾上卷于背部,构图巧妙,犹如一幅剪纸画,生动而富于想象力。

牛的三十年(牛年话牛)(8)

双牛纹青铜牌饰。

凤凰山汉墓壁画之抵兕、牛车图,在鄂托克旗凤凰山汉墓墓室东壁的武库、抵兕、牛车、庄园图,绘有独角兽,即“抵兕[sì]”。在墓室后壁壁画的上方,也画有这种“抵兕”,据考证应为“象人抵兕图”。“兕”是一种上古瑞兽,状如犀牛但不是犀牛,每逢天下出现盛世就会出现。传说“兕”还是太上老君的坐骑,老子当年所骑青牛为得道之牛,青字的含意就是清静无为,这大概是人们眼中的牛多处于安静的神态使然。“抵兕”右侧绘有牛车图,东汉末年,牛车相比马车的“身价”提高了不少,连车具装置也进行了提档升级,制造出很讲究的牛车,车厢里甚至还安置了凭几等物件,乘车人可以很舒服地自由坐卧。牛车最大的优势是牛步徐缓,不甚颠簸,乘坐牛车一时成为达官显贵们的高级享受。

牛的三十年(牛年话牛)(9)

凤凰山汉墓壁画之抵兕、牛车图。

乌审旗嘎鲁图汉墓壁画之牛耕图,描绘两人在田间耕作,农人上身赤裸,下着短裤,驾驭二牛,正在扬鞭耕地,应为“二牛抬杠”耕作的情景。从这幅壁画中可以看出,当时鄂尔多斯地区已经使用牛耕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嘎鲁图汉墓壁画反映了鄂尔多斯高原自古以来就是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交汇地带,在汉代实行的是一种农耕与游牧结合的经济方式。

牛的三十年(牛年话牛)(10)

乌审旗嘎鲁图汉墓壁画之牛耕图。

九、寓意之“牛”

牛,是中西方文化中共有的力量与财富的象征。牛在西方文化中是金钱和财富的象征,牛的活动也代表生产和增值,所以股票价格持续上升在今天被称为“牛市”。牛体格健硕,孔武有力,是力量的象征,在人们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发源于农耕文明的中国,牛是农耕文化的主角,是异于人类的英雄,是农耕社会的王者。牛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牛一直都是勤勤恳恳的工作,从来都是任劳任怨,收获的时候也从不要求给予更多的赏赐,象征着勤劳、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和勤劳奉献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被称为“老黄牛精神”。古人赋予牛以神性,认为牛拥有“五行”中土和水的属性,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和吉祥寓意。

牛年来临之际,祝大家牛年大吉,牛转乾坤、牛气冲天!鼓足“牛劲”,充满“牛气”,乘风破浪,一路前行,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无往而不胜!

关注鄂尔多斯新闻网

©鄂尔多斯新闻网

来源:鄂尔多斯新闻网微信(ID:ordosnews)

作者:甄自明

编辑:杨阳、李荣

校对:白倩、王淑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