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乳腺癌真的可怕么(国内外的原因还真的不大一样)(1)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在2020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肿瘤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已经高达226万例,比肺癌多出来6万例,由此,乳腺癌也就取代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虽然我国的国内肿瘤年报中肺癌的发病依旧排列在首位,而且我国女性乳腺癌整体的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是,乳腺癌的发生率却呈现着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却以每年3%~4%的增长速度在快速增长,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远高于欧美国家的发病水平,也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加上我国的人口基数巨大,乳腺癌的发生例数将会快速增加。这样来说,我国乳腺癌防治的形势较之于欧美国家则更为严峻,这样的情况就更加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觉。

对于乳腺癌的病因研究表明,对于全球的大多数女性而言,目前趋向于一致的结论认为:初潮年龄早、绝经较晚、电离辐射、生育少、哺乳期短或无、多发性原发性癌的发生、乳腺癌的家属聚集性是乳腺癌的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初次足月产年龄早、高产次和长时间哺乳则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具有预防和保护的作用。然而,大数据分析国内外女性发生乳腺癌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外女性发生乳腺癌的病因还真是有着一些区别。认识和区别这样的差异也为乳腺癌防治中提供了借鉴。

在国外,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中,乳腺癌的发生具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甚至于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究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孕激素、摄入糖量过多、身材肥胖以及日常生活中特有的生活习惯等直接相关。

孕激素:孕激素是女性体内含量较高的主要激素种类之一,对于部分处于绝经期的女性而言,部分国外女性习惯于采用孕激素补充的方法治疗绝经期综合征,以期减轻绝经期的相关临床症状。但是,实施了孕激素补充、治疗之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将会有所增加,这自然就成为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过多进食甜食:临床流行病学统计表明,糖类、甜食的消耗量与该地区乳腺癌的发生率之间具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如在英国、丹麦、荷兰等糖类消耗量比较大的国家,其乳腺癌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而南斯拉夫、意大利、葡萄牙等糖消耗量比较小的国家,其乳腺癌的发病率也相对较低。对于女性乳房而言,其本身即可以吸取胰岛素,长时间、大量摄取高糖、甜食,就会导致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相对升高,处于较高的高水平,从而引发乳腺对于胰岛素的摄取增多,也成了乳腺癌易患的主要因素之一。肥胖身材:研究表明身材肥胖、丰满的女性更容易患有乳腺癌,尤其是年龄超过30岁的女性,如果身上的肥肉全部集中在腰部、胸部,那么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就会大增。胸罩:流行病学统计表明,女性在白天使用胸罩的时间超过12小时,时常穿着紧身胸罩,则罹患乳腺癌的几率将会明显的上升,这样的生活习惯也是增加乳腺癌发生几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在我们国家,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激增也有着我们自己的病因特点,这些特点中有些是与我国所处的特殊经济发展时代息息相关的,也有的则是我国人民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习惯有关。人口老龄化:恶性肿瘤的发生原本就是一种老年性疾病,也是老年人口中最易于发生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数值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状态,人们的寿命延长也使得肿瘤发生几率增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熬夜、竞争激烈、压力增高、外卖饮食等等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加的主要风险因素。晚婚、晚育、不育的生育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尤其是城市生活成本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生育年龄变得越来越晚,甚至是出现了很多人即便是结婚,也不考虑生孩子的问题,对于那些已经生产孩子的女性,其母乳喂养时间很短或者没有,这些也是导致乳腺癌发生率增高的主要因素。不规范的激素使用和保健行为:激素替代治疗的弊端虽然已经很明确,但是,在我国依旧会有很多围绝经期妇女在实施着不规范的、不正规的、自由性极大的激素替代治疗,这些都是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的主要因素。此外,我国又是保健品肆意横行的大国,一些打着保健、强身、健体的不规范保健、保健品是引发女性机体激素水平异常,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自然也是乳腺癌发生的主要诱因。遗传因素: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中国的年轻、超年轻(25岁以前)乳腺癌发生的比例和数量远高于欧美国家,这也是乳腺癌遗传因素比例升高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均衡。在我国,很多发达的一线城市已经达到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近似的水平,当然也具有经济还很欠发达的区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肿瘤发生与防治就有着我国所特有的混杂性、多样性、特殊性的特点,因此防治措施和手段也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