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始发于 广东科学中心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温度测量知识总结(如虚如实说温度四讲之一)(1)

我们的生活依赖于温度:每天早上起来穿衣要看温度,加热食品要设定温度,洗个热水澡也要先调节好温度。最近这两年新冠病毒Covid-19流行,到处都要量测体温。刚刚开过的全球气候大会讲的也是温度。


人类早年的历史也是按温度来划分的。

在原始的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了用火防身、狩猎、御寒、煮食,还掌握了制作陶器的工艺。接下来的是青铜时代。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800℃左右。再接下来的是铁器时代。铁在自然界中通常以红色的氧化铁形式存在,炼铁首先要除去氧,这只需要700℃左右。然后是除去其他杂质,这需要1500℃以上。烧制瓷器则需要1000℃以上高温。我们的祖先烧制陶瓷的技术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其关键之一就是温度控制。但古人们却不会测量温度,也没有温度的标准。


温度是怎样测量的?温度的标准是怎样制定的?

要测量温度就要有温度计。最早制作温度计的是伟大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我们在广东科学中心「院士说」| 伽利略的望远镜发现月亮什么秘密?一文中已经介绍过他了。1594年,伽利略读到古希腊学者希罗(Hero of Alexandria,又称为Heron of Alexandria,10—70)的著作,其中讲到气体在被加热时会膨胀。据此,他设计了一个温度计(图1)。这个温度计是一个盛满了水的密闭玻璃容器,里面放置着好几个充了气体的小球。温度升高时,小球里的气体膨胀,克服重力浮上水面。今天我们在礼品店还能看到这种温度计。

温度测量知识总结(如虚如实说温度四讲之一)(2)

图1,伽利略的温度计

伽利略的朋友桑托里奥·桑托里奥(Santorio Santorio,1561—1636)设计了一款更加实用的温度计(图2)。这个温度计用酒精作为液体,上面带有刻度,人对着吹气就可以测量体温。他用自己来做实验,每天小心翼翼地测量自己的体温、心跳和呼吸次数。他还称量了自己在进食、饮水、睡眠和锻炼后的体重(图2),记录下自己的摄入量与排泄量,并把两者之差归结为“无从察觉的汗水”。他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医学指标的记录。

温度测量知识总结(如虚如实说温度四讲之一)(3)

温度测量知识总结(如虚如实说温度四讲之一)(4)

图2,桑托里奥和他的温度计及称重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伽利略去世后,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创立了一个实验科学院(Accademia del Cimernto)。学院秉承伽利略的思想,不断探索,对温度与压力的测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可惜的是十年后科学院就被梵蒂冈教廷取缔了,科学研究在意大利从此凋零。

罗伯特·波义尔(Robert Boyle,1627—1691)把伽利略的思想带回了英国(参见广东科学中心「院士说」| 解密医学影像技术(一)一文)。他的学生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参见「如虚如实说」| 那个和牛顿有过纷争的男人一文)做了几台温度计。1701年,伟大的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也做了一台温度计。他用亚麻籽油作为温度计的液体,还仿照钟表引进了0~12的刻度。

同一时期,丹麦天文学家奥勒·罗默(Ole Romer,1644—1710,图3),也制作自己的温度计。罗默注意到温度对天文望远镜精度的影响,测量时需要根据温度来进行调节。罗默最著名的工作是根据木星的月食来估算光速,因此入选为法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罗默晚年时建立了丹麦的航海学校,还出任哥本哈根的警察局长,为丹麦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温度测量知识总结(如虚如实说温度四讲之一)(5)

图3,丹麦天文学家奥勒·罗默

1708年,荷兰人加百利·华伦海特(Garbriel Daniel Fahrenheit,1686—1736)造访罗默。两人交流了制作温度计的经验。1714年,华伦海特创立华氏温标。华氏温标把盐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度(当时认为这是最冷的温度),人体正常体温的温度定为96度。后来为了方便使用,又把纯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度。华伦海特把华氏温标当作他人生最大的成就,把它刻在自己的墓碑上(图4)。今天美国和几个中美洲的小国还在使用华氏温标。

温度测量知识总结(如虚如实说温度四讲之一)(6)

图4,华伦海特的墓碑

华氏温标的两个关键点:盐水结冰温度及人体正常体温,都难以测量。1742年瑞典科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创立了摄氏温标。摄氏温标把水在1个大气压下(在海平面的气压)结冰的温度定为0度,沸腾的温度定为100度,中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1度。1889年这个温标被国际计量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Weights and Measures)定为国际标准。

摄氏温标与华氏温标的转换公式是:

温度测量知识总结(如虚如实说温度四讲之一)(7)

在科学实验中,科学家们还会用到绝对温标。绝对温标又称凯氏温标(或开氏温标)。它得名于凯文(有时也翻译为开尔文)勋爵。凯文勋爵名叫威廉·汤姆森(William Thomson,1824—1907)(图5)。1892年他被授勋为“Baron Kelvin of Largs”。因此人们都称他为凯文勋爵(Lord Kelvin)。

温度测量知识总结(如虚如实说温度四讲之一)(8)

图5,凯文勋爵

凯文勋爵的父亲是格拉斯哥大学的教授。他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法文和拉丁文,10岁就开始在格拉斯哥大学听课,14岁时还获得学校的金奖。16岁时他进入剑桥大学读书,不久就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毕业后他去法国进修了一年,期间他学习了傅里叶(Joseph Fourier,1768—1830)的热传导和卡诺(Sadi Carnot, 1796—1832)的卡诺循环。1846年凯文回到格拉斯哥大学任教,这时他才24岁。他在格拉斯哥大学工作了51年,一直到75岁退休。为了不让自己闲着,他又注册成为了一名学生。所以他曾经即是格拉斯哥大学最年轻又是最年长的学生。

1848年,凯文提出了绝对温标。他注意到随着压力(Pressure, P)的降低,气体的温度(Temperature, T,以摄氏温标℃为单位)也随之降低。按照这个趋势延伸,不管是什么气体,在温度为-273.15度时,压力就会为零(图6),即气体变成了固体。据此,他提出了凯氏温标。这个温标的增量值与摄氏温标的增量值是一样的。但其0度是摄氏温标的-273.15度。因此,凯氏温标与摄氏温标有个简单的换算公式:

温度测量知识总结(如虚如实说温度四讲之一)(9)

温度测量知识总结(如虚如实说温度四讲之一)(10)

图6,绝对温标图说

凯文勋爵能文能武,在学术上他是热力学、电磁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奠基人。在工程上,他发明了多种仪器仪表,为横跨大西洋的电缆工程和航海导航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他还是最先使用“能量(energy)”一词的人。他有一句名言:“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发现。(When you are face to face with a difficulty, you are up against a discovery)”

历史上还有所谓列氏温标(Reaumur,°Ré)和兰氏温标(Rankine,°R)。列氏温标得名于法国博物学家René Reaumur (1683—1757);兰氏温标得名于苏格兰科学家W.J.M. Rankine(1820—1872)。这两个温标现在都已经不再使用。

2019年国际计量委员会用玻尔兹曼常数(Boltzmann constant):

温度测量知识总结(如虚如实说温度四讲之一)(11)

重新定义了绝对温标增量中的1度。这个定义与物质的热特性没有关系,只和热能有关。热能的量度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N)乘上1米(m)(即J = N×m)。

我们在「如虚如实说」| 焦耳一文中介绍过能量的单位“焦耳”和英国科学家詹姆斯·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焦耳是凯文勋爵的好朋友。


撰文:杜如虚(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排版&编辑 | Mosh魔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