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雨下得很大,我在店门口避雨时,听到几个高中生谈论武侠小说。

一个姑娘说,金庸的书我都看完了,我最喜欢令狐冲,他是我的偶像。另一个学霸模样的男孩子嗤之以鼻:你连令狐冲名字都叫错,还说喜欢?呵呵!

且不说这小男生情商堪忧,令狐冲的名字被叫错可是普遍现象,当年《笑傲江湖》热播时,电视剧里还读错音呢!

“令狐”是个复姓,令在这个姓里读第二声,音同凌,在影视剧的影响下,现在被多数人读作四声。不过错了就是错了,并不因为大多数人读第四声,它就是对的。

类似这样容易读错的复姓还不少呢!

金庸一生有几个姓氏 金庸制造姓氏冤案(1)

中国繁多的复姓及其由来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姓氏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姓氏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崇拜,最初的姓氏是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是区分不同血缘氏族的标志性符号,那时姓和氏也是分开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将姓与氏合二为一。不同的姓象征着不同的宗族和血缘,在华夏大地上代代相承、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

复姓指的是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我们熟知的欧阳、上官、司马等。武侠小说和言情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复姓,因为姓复姓的人相对较少,复姓名字因此显得比较特别、醒目。

像慕容、上官等复姓,仿佛听名字就能让人联想到翩翩佳公子、豆蔻俏佳人来。

复姓的来源与单姓大致相同,源于官名、封邑、职业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不少复姓中字的读音,因为与字的本音不相同,容易读错。

金庸一生有几个姓氏 金庸制造姓氏冤案(2)

容易读错的复姓读音

“令狐”一姓来源于地名,本来是春秋时代一个叫“猗氏地”的地方,(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晋国的大将军魏颗战功赫赫,晋景公把令狐一带赏赐给他做封邑。他的后人便以封地为氏。

令狐一姓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代姓“令狐”的名人有刘禹锡的好朋友、唐代文学家令狐楚,不过让大家对这个姓氏熟知的还是金庸大侠的“令狐冲”。

“令狐”复姓中,“令”读第二声。这样的令(líng)狐冲是不是有点奇怪?

金庸一生有几个姓氏 金庸制造姓氏冤案(3)

“尉迟”一姓,被世人熟知的就是唐朝开国大将尉迟恭了。这个姓氏起源于部落的名称。前秦时期,鲜卑族中有一颗冉冉升起的部落之星——尉迟部落,在强悍的首领统治下不断发展壮大,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尉迟”二字的本意是“征服者、胜利者”。

后来,尉迟部落进入中原地区,逐渐以部落名尉迟为姓。这两个字读音是yù chí,谐音“浴池”,可不要再读作“尉wei迟”了。

有趣的是,尉读"wei"时是另外一个姓氏。

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尉wei氏”,是掌管刑狱的官吏,官名叫尉氏,他的后人以官名为姓氏,这便是尉姓的由来。现在的尉氏县属于开封市,春秋时是郑国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之邑,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金庸一生有几个姓氏 金庸制造姓氏冤案(4)

西周时期,宋国国君宋戴公的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他的后代子孙以祖辈的字为氏,被称为皇父氏。到了西汉中期,皇父氏一族后人又将皇父改为“皇甫”,便世代相传至今。皇甫的“甫”与杜甫的“甫”读音相同,读作皇甫fǔ。

想当年,春深君小学学唐诗,老师教的就是错误的“杜甫(pǔ)”,皇甫复姓被读错,不知是不是都源于小时候的阴影。

这些单姓也常被叫错

不止是一些复姓容易读错,有些不常见的单姓也常被人读错音。甚至读错的多了,错误读音成为约定俗成的读音,使正误难以分辨。

比如华这个姓,读huà,不读huá,我们知道的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在我单位有个老哥姓华,大家都以“华仔”称之,有时叫他“华强哥”。开大会点名,领导叫他的姓读第二声,同事之间也常喊老华“huá”,他欣然答应。

这可能是被叫错的多了,懒得纠正,索性就这么应了。

金庸一生有几个姓氏 金庸制造姓氏冤案(5)

同样还有姓“任”的朋友被读错姓,这里还要提到金庸影视作品《笑傲江湖》,一个威风凛凛的“任我行”,让这个姓有那么点潇洒自如的味道,没人去在意它本来做姓氏时读“rén”了。

同样容易读错的还有“仇”,做姓氏时读“qiú”,不读凶神恶煞的“chóu”,当然,姓这个姓的人万万不可取名为“富”。

“单”这个字做姓氏读shàn,不读dān;但是复姓“单于”读作“chán yú”,与做单姓时读音截然不同了。

就连制造了那么多“复姓冤案”的金庸他老人家,姓氏也是易错字音。金庸原名查良镛,“查”在这里读zhā,不读chá。

金庸一生有几个姓氏 金庸制造姓氏冤案(6)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姓氏文化也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你身边,有难读易错的姓吗?欢迎评论区交流。


END.

阅诗书悲欢,写暖心文字。我是春深君,欢迎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