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芙妮专柜女鞋亮瞎你的双眼(女鞋达芙妮的困局)(1)

很难想,巅峰时期的达芙妮,市值曾一度高达到195亿港元,不过,截至2月2日收盘,达芙妮市值却已缩水至8.91亿港元,不及当初二十分之一的体量。事实上,在最火爆的时候,达芙妮曾一度高达有2万家销售点。

近日,据媒体报道,达芙妮市值缩水至巅峰5% 已连亏三年。据国产鞋牌达芙妮集团发布四季度初步业绩显示,2107年第四季度,达芙妮集团关店328个,其中包括317间直营店和11家加盟店。2017年全年关店数达到1009个。而加上在此之前的2015和2016年,达芙妮三年内一共关了近3000家店铺。换句话说,也就是2017年达芙妮平均一天要关闭三家门店。

达芙妮成立于1990年,创始人是在台湾做女鞋外销起家的张文仪,之后转战内地,连续5年荣登内地女鞋的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更一度接近两成。1995年11月3日,达芙妮在香港主板上市。与竞争对手百丽不同,达芙妮定位于大众流行的平价策略,走的是街边店模式。这种模式一度为达芙妮带来超高速的增长。

达芙妮总店铺数由2003年的739家店铺发展到2013年6702家,短短十年间门店增长了9倍之多。2012年,达芙妮门店数量更是达到峰值,共有各种品牌店铺6881间。在2009年至2012年四年间,达芙妮几乎以每年开出上千家的速度拓张。

2006年,达芙妮把在内地成功的经营经营复制到台湾,同期,达芙妮也被树为了中小企业成功逆袭的典范。不过很快,高增长下,达芙妮的经营弱势也随之暴露。公开资料显示,从2012年开始,达芙妮销售费用几乎占到销售收入的一半;此外,达芙妮存货开始走高,2013年销售收入104.47亿港元,存货达到26.43亿港元,加上218天的周转天数,达芙妮的业绩压力可见一斑。

2015年,连续两年业绩徘徊不前的达芙妮迎来了首亏。2015年,亏损额为3.79亿港元,营业额同比下滑19.1%至83.791亿港元,核心品牌业务销售下滑超过19%至75.211亿港元。2016年营业额更是下跌22.4%至65.02亿港元,亏损扩大至8.19亿港元。也就是在2015年开始,达芙妮开始遭遇关店潮。

当年,达芙妮核心品牌业务销售点数目净减少805个。截至2015年12月31日,达芙妮核心品牌业务销售点为5597个。2016年全年,达芙妮核心品牌业务同店销售率减少11.7%,销售点数目净减少999个,包括189家加盟店和810家直营店。截至2017年12月31日,达芙妮核心品牌业务销售点为3589个。

不过,在最新的季度财报中,达芙妮的下跌幅在近期已有所放缓,2017年全年同店销售按年跌幅为12.4%——2015年和2016年的跌幅分别为18.5%和11.7%。达芙妮把原因归结为“由于秋季系列的产品设计及产品组合得到提升并受到顾客好评,以及销售效率提升”。

据相关人士称,达芙妮折射出了其它传统国产鞋企的现状,这些鞋企共同的症结在于“船大难掉头”,缺乏与市场的互动、战略方向不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