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梵高

孩子心性的梵高相信着,会有那么一天,那个能一眼看穿自己心思与自己灵魂无比契合的人会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等到那个时候,他便不再孤单,人生也会如烟火般绚烂璀璨。他痴痴地等着,始终没有等到,终于他陷入了浑浑噩噩的疯魔里。

在麦田里,用冰冷的子弹了结了自己。他终生都在穷困与寂寞的阴霾里渡过。直到许多年过去后,才等来世人对他迟到的肯定与赞美。

bbc杜甫的纪录片介绍杜甫 诗圣杜甫破圈登上BBC纪录片(1)

无独有偶,在东方的星空里也曾有一颗类似梵高的流星划过天际。他便是被后世无限赞扬的“诗圣”杜甫。他的一生亦是穷困潦倒,生平所写诗作更是无人问津。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跨越上千年的时光,杜甫的生平事迹竟然透过西方“文教首席”BBC的镜头娓娓向世人道来。跳过了诗仙李白,却独独挑选了大多人读不懂的“诗圣”杜甫。

“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亚,还有杜甫。”

跟随着讲解人的步伐,寻遍杜甫生前的足迹,探寻杜甫与他的诗作缘何拥有如此大的魅力,能令东西方文明同时为他折腰。

在流利英文的讲述声中,镜头徐徐转动,杜甫的生平际遇如画卷般展开。

bbc杜甫的纪录片介绍杜甫 诗圣杜甫破圈登上BBC纪录片(2)

一生落寞

河南巩义,年幼的杜甫成为“女巫”口中可以逃脱家乡瘟疫的幸运者,这或许在杜甫心中埋下认为自己是天选之人的信念。他也曾意气风发,从伊恩·麦克莱恩伯爵深情朗读的《壮龄》中可窥见一斑。

镜头转换再次投望的是西安,这里是杜甫“大唐梦”盛放地亦是凋零处。遗憾的是杜甫初试应举不中。幸运的是在洛阳遇到了自己的偶像李白重拾希望。

然而在之后的光景里,他的希望与世界观随着大唐的衰落而次第崩塌。连同那个终其一生只见过一次的洒脱诗仙李白,也在这场浩劫里暗淡了星光。

35岁的杜甫再次来长安应试,还是不幸落第。最终靠献赋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此时的大唐已经走向了腐化,杜甫寄居长安的十年困苦而绝望。他也曾有着滚烫的热血,想要用学识报效祖国,逆转大唐颓势。然而,他满目看到的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bc杜甫的纪录片介绍杜甫 诗圣杜甫破圈登上BBC纪录片(3)

在纷乱昏黄的镜头里,悲情的吟诵声响起,大唐迎来了它的毁灭时刻——安史之乱,世道变得愈发艰难。本就生活困苦的杜甫,又在人生里经历着历史的至暗时刻。在仓皇逃窜的流民队伍里,他遇到了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的贵族王孙。

杜甫痛心疾首地写下《哀王孙》,他哀悼的更多的是这个曾令他无比欢喜觉得无上荣耀的大唐。

那一刻,或许有什么曾经觉得无比重要东西在他心底的某处彻底死去。他多年漂泊流浪,担任微末小官期盼所领的俸禄能照顾家人。然而世道混乱多灾,他的小儿子终在贫困中离去。

在经历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后,杜甫灰心绝望弃官而去。

bbc杜甫的纪录片介绍杜甫 诗圣杜甫破圈登上BBC纪录片(4)

讲解员的脚步亦随着举家逃难的杜甫一家来到成都。他们一家也曾有过一段安稳的时光。然而蜀中军阀作乱,这份安宁也被彻底打破。最终他病死在湘江上。

虽然一生贫病困苦,他依然能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胸怀与气魄,虽然生前潦倒,但也注定了他的身后并不会寂寞如雪。

在采访的镜头下,当时的华夏后人无论老弱妇孺都对杜甫表达着最真挚的喜爱与崇敬。

bbc杜甫的纪录片介绍杜甫 诗圣杜甫破圈登上BBC纪录片(5)

后世留名

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故去后的一些岁月里,杜甫都是默默无闻的,这或许源自他创作上的大胆革新,后世的某些评论家始终认为其有些作品很大胆古怪。或许这与他不同凡响的人生阅历有关。经历贫病困苦的诗人自然不在少数,但如同他那般不幸而又有幸地见证大唐时代断裂的却不多。

如此特殊的经历赋予他的诗作惊人的生命力。他的诗真实深刻地记录下了安史之乱前后整个社会的各阶层景象,堪称“诗史”。诗作风格,基本上都是“沉郁顿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

bbc杜甫的纪录片介绍杜甫 诗圣杜甫破圈登上BBC纪录片(6)

杜甫的诗因其创新性被白居易与元稹等推崇,在故去后终于寻得知音开始被人们知晓。在宋一朝,更是得极大赞誉,成为一代诗圣。

这或许源自于宋朝当时的国情。

四面楚歌的强敌威胁下,文人集团积极求变求强。这恰如杜甫的人生经历,在困顿中始终心系天下。而他的各种情怀都埋藏在了他的诗作里。致使其诗作在多年后在隔世王朝里觅得知音。

宋朝文人最终将杜甫送上文坛顶峰,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后来的华夏大地总是逃脱不了战火的侵袭,朝代更迭,生灵涂炭在所难免。这无数个断层期里,人们便会深刻理解杜甫,隔着层层时光与其共情。

或许因为悲剧是人生逃脱不了的终章,亦如朝代更迭一般。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这一切挫折与困苦,杜甫的心性未曾折损反而更加透亮起来。

世间太多人曾有一副赤子心肠,不过岁月无情磨砺里,都变成了颓唐。但杜甫一生为父、为夫、为臣、为自己,始终都有一份坚持,至死都心怀天下。

他在污浊的淤泥里,始终仰望星空。

bbc杜甫的纪录片介绍杜甫 诗圣杜甫破圈登上BBC纪录片(7)

大爱无疆

杜甫以他的人性光辉,照亮的不仅是后世国人的世界。更是跨过山河湖泊,令他国人敬仰。

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杜诗谚解》。日本松尾芭蕉受杜甫的影响尤深。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也是杜甫的信徒。

最终他的一生际遇被搬上了BBC纪录片,伊恩·麦克莱恩伯爵深情朗读的杜甫诗篇贯穿始终。

其中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武剑器行》首尾呼应,被认为深藏着杜甫的创作灵感与人生体悟。他从岁月的尘埃里,从成千上百的诗篇里走来。

不单单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侠客与勇士。他的勇气和坚持令他能抵过时间洗礼,跨越语言障碍,打破一切界限,“破圈”而出。令处在不同文明下的东西方世人都为之动情。

杜甫不会想到,最后他埋藏在诗作里的苦涩与希望能被后世如此发扬光大。他内心的火焰照亮的不止东方的夜空,更是点亮了整个世界,这或许便是大爱无疆。

bbc杜甫的纪录片介绍杜甫 诗圣杜甫破圈登上BBC纪录片(8)

结尾

古来圣贤皆寂寞。这是李白写给自己的诗,赠予杜甫也十分合适。

越是颓唐时代里的清醒者越是寂寞,他无法说服自己无视那些刺目的痛苦景象,亦无法让自己心中滚烫的热血冷却。所以他是越清醒越寂寞,因为众人皆醉唯他独醒。

他始终是所处时代清醒而孤独的行者。

文/枕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