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故乡山村的小溪
山村守望者 2022年7月13日
题记:今天是我们寨子一年一度的尝新节,记录故乡小溪,急敢的初稿,后续修改完善。
村里的一条小溪从南向北穿寨而过,只知道他的源头就到我们寨子,但不知道他流向何方,清澈溪水承载了太多童年的回忆,缓缓流动的溪水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怒哀乐,同时,时涨时落的水流带着一个少年的情绪一起浮动。
(一)看田水
小时候春耕时节,我家的田主要依靠着水渠来灌溉犁田耕种,而这条水渠的水源就是小溪的上游,而这条渠负责灌溉一片大约40余亩的稻田,而我家的田又是在水渠的末端,都是别人已经犁好插秧后,父亲才去犁田栽秧,记得小时候父亲犁田,我都要沿着水渠看水,人家就断流就跟他们讲,我们家正在犁田,分一点水过来,别人又分点过来,又得点,虽水渠源头溪水充足,但到水渠末端我们家田的时候已经很小了,而看田水和守田水的儿时故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得模糊。
小溪从寨子的田坝穿流而过
(二)砌游泳池
小时候,农村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的工业垃圾丢弃。溪水清澈干净,夏天我们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游泳,小溪上游有个天然形成的小塘,上半寨的人一般都到那里洗澡,而我们下半寨,虽有个天然的小塘,但是那个地方在古树周边,有些阴森,且水塘小浅,八十年初前后出生的哥哥们就到下游用石头堆砌截留后形成游泳池,但每次涨洪水的时候被冲坏,他们又反复的修,小时候放学后,暑假了砍柴后就在此游泳洗澡,夏天小伙伴们相约到此游泳戏水。
到我们读初中的时候,哥哥们都出去外出务工了,原来的池子小,满足不了我们的娱乐,我们又到下游宽点的地方选址砌池子,到暑假,记得那时候我偷偷地从家里拿父亲的锄头、柴刀和簸箕去,我和小伙伴们采取两边推石头,中间填泥巴的方法,这种堆砌把小溪的水全部截留下来,砌到高1米7左后,本来还想砌高的,但大人来讲,太深不安全,还时常来破坏,我们那里游泳后又加深,那时我们都没有压力,天真活泼,玩水嬉戏、游泳比赛,还有赤身跳进水里洗个痛快,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们初中毕业后,随着电视和游戏的普及,孩子娱乐的多元化,溪水污染严重,安全意识提高等等,村里孩子的户外运动减少,池子就荒废了,后来下暴雨溪流涨水冲坏后,没有人继续维修,池子也就没有了。
(三)摸鱼和捡螃蟹
小时候,村民没有打鱼机电鱼,也没有在溪里下药毒鱼,人们,人们只是钓鱼,还有捕鱼,我们有点零花钱就爱买“大炮”去炸鱼,但都没有成功地抓到鱼。小时候最喜欢的还是涨大水过后,大人就喜欢去深的小塘钓鱼,我和玩伴们喜欢拿着家里挑粪用的竹筐去浅的地方围鱼,把一边用手把竹筐固定,一边用脚在周围一通乱采,如果有鱼就游到竹筐里,然后把竹筐拿出水面后捡鱼,一般这种方法都是抓到小溪里的小鱼,最大的还没两根手指大,有等次竹筐弄坏了,怕挨骂,都不敢回家,这也是我们童年最大的乐趣。还有就是捡螃蟹,每年七八月份,和童年的伙伴拿着蛇皮口袋,去离村子两公里外的小溪下游抓螃蟹,我们沿着小溪翻岩石抓螃蟹,得到大的螃蟹,我们就取蟹钳来直接吃。一直翻到有两公里,我们都得半大口袋才舍得回家。
小溪流过寨子中间
(四)探索河流的未知
山川的阻隔,激发的童年对未知的好奇,小溪流到哪里去,小溪的尽头到哪里,记得有一篇课文“泉水泉水你要流到哪里去,我要到小溪里去,溪水溪水你要流到哪里去,我要到小河里,河水河水你要流到哪里去,我要流到海洋里。”为了探索未知,我和小伙伴一起爬小溪最陡的瀑布,垂直落差应该有百米以上,分为两级,高耸险峻,听老人讲,国民党时期那里是枪毙人的地方,我们从下游顺着陡峭的岩壁小路走上来,现在只记得有一处要爬一根树才能上去,下面就是万丈悬崖,但那时的我们就是有那种勇气,不走回头路,那回我们还是安全地上来了,现在回忆起来都是心虚和惧怕的。还有就是沿着小溪走,一直到与小河的交汇处。
(五)小溪的故事
古人云“易人不易井”,一个一个井水(泉水)汇流小溪,滋润两边的田野土地,才有人在此生存,也许我们的先人也是顺溪而上才发现这里适合人类生存,才在此停留,开荒种田,繁衍生息,形成寨子,因而小溪产生故事,据村里在外务工时,和四川籍的工友聊天,聊到先人迁徙足迹时,刚好他们是从我们寨子迁徙过去的,他们姓周,世世代代的相传口述,还能口述我们寨子的大概轮廓,有个草坪坡(周家坡),小溪从草坪坡坡脚绕过流出宅口,小溪流出的寨口有座庙,还有一口他们先人修建的甘甜水井等等,而听寨里的老人回忆,原先的小溪是绕着草坪坡坡脚走的,水口处也庙。
如今小溪的河道已经变更从寨子中间直直流走,老庙从我出生开始就已不存在了,听说是破四旧时期已经毁了,改造成田,2009年在原址建起一座风雨桥,那时候不想现在通讯方便,后来不再一起务工了,现在再联系求证时,茫茫人海中也无法寻找。但村里想把溪水改成原来的走向,从某种方面来说,小溪比值的流出寨子,对寨子不利。古语有联“山环水绕,人杰地灵”,本来溪流有声,但村里建防洪堤的时候,小溪的河道也用水泥填平,小溪没有潺潺流水意境。生活在小溪两边的人们在不断更迭,迁徙,周姓、黄姓,龙姓等等他们为什么整体迁徙到其他地方,无从考证,也许他们在此生存几代人后看出隐藏在这个寨子中的某些端倪而选择迁徙,也许是被某种压迫下迁徙,小溪变迁是否也是一种答案。
每个寨子都会有一条小溪,承载的童年的趣事,离开故乡小溪后,会在另一条溪水、江河生活,但已丢失天真与活泼,你还记得曾经和你在小溪边欢蹦跳跃的小男孩吗?
小溪滋润两边的水田
(六)搭便民桥
小时候,在农村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十五和七月半都要去拜祭土地公、功德碑、古树、古井、怪石还有父亲请先生帮看后横着小溪搭建的便民桥。在特殊年代和环境,虽父亲一生勤劳与奋斗,但终是无法改变命运带给他的种种苦难,也许相信因果轮回,上辈子造孽,才导致这辈子无奈,尝过命运的无情后,他能做的,只有在寨子里修桥铺路,广集功德,庇护后人。
记忆中父亲请先生看后,在这条小溪搭建三处便民桥方便人民上山砍柴,下地干活,童年时光,每逢重大传统节日都要去祭拜,如果桥有的地方损坏了顺便维修。而他自己在这条小溪上修建的木桥还有几座。童年我们放牛、砍柴都会坐过这些桥,读高中以后,我回家少了,父亲也老了,随着外出人们外出务工,种田少了,煤电的普及,砍柴少了,那些桥的作用越来越小,年久失修,杉木腐蚀,有的木头自然的腐掉了,有的被洪水冲走了,但当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单独要修那些桥,如今长大了,理解了,人走了,桥也不在,只有溪水在静静地流淌着。
(七)溪边的野果
我们的童年虽然没有饿饭,但那时基本没有什么零食吃,每逢过年过节才买些糖果,所以每个季节山坡上,小溪边只要能吃的野果我们都会去找来吃,既能够享受采摘的乐趣,又能解解馋,也是我们年少娱乐的一种方式。而溪边的野果种类多,不同季节就有不同的野果,且容易发现和采摘,泡是溪边种类多的野果,每到春季的“三月泡”就是我们的最爱,味道酸甜可口。
每逢秋季的“九月泡”非常大个,吃起来很爽;五月的野杨梅,小时候寨子周围的杨梅都是家杨梅,有人管理不是随便能吃的,我和伙伴们到小溪下游两三公里外的深谷中寻找野杨梅吃;深谷中还有八月瓜,吃起来比白糖还要甜;还有几种野果,我只会用侗话讲,一种吃起来像猕猴桃小果子(侗话音译 动衣),一串串的,十一月过后才成熟,还有一种像大血藤一样类似结果(侗话音译,迷哎),果实比它小很多,打完谷子后才成熟,也是一颗颗取来吃。还有的认不出来,也不知道什么描述,那时溪边只要有果实我们都拿来吃,是甜的就吞下去,是苦的就吐出来。
冬去春来,溪水淙淙,绿草茵茵,在溪水的滋润下,我们渐渐长大,小溪是天然生成的,但又是不断变化的,经历着风霜雪雨,见证着这个村从无到有、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从简单到复杂、从安静到热闹、从落后到繁荣的历史与变化。村里每一个人的生生死死都离不开溪水的渲染,几十年的人生,相对于小溪的变化也不过是溪水流过的小小一段,简单而没有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