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杂昏时代。上古也就是三皇五帝时期和之前,古代结婚是在黄昏之时,昏时行礼。所以是“昏”字,并不是现代的“婚”。杂昏,也就是没有固定的配偶,孩子随母姓。母重于父,视其母而得相承之宗。

比如神农、皇帝皆是少典后裔,按照父系姓的话两人是同宗同姓。而神农姓姜,皇帝姓姬,就是因为两个人的母姓不一样。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娉娶女子要用成对的鹿皮。上古时期服饰是以动物皮毛为主,所以并没有专门的婚礼服饰。

到周朝,制定了详细的婚嫁之礼。《仪礼•士昏礼》记载了完整的婚礼礼节,有六个步骤,即纳彩、问名、纳征、纳吉、请期和亲迎。周朝婚礼,除纳征用元纁、束帛、俪皮外,纳采、问名、纳吉皆奠雁,则以畜偿值,又以皮偿值之一变俗也。后世的彩礼也是这么来的。按照原本所记载,礼节非常繁重,而且时间跨度长,饮食起居都有要求。要是现代人按照周礼来行婚礼,我想没有多少人愿意结婚了,这么一整套下来,人都麻了。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繁文缛节。

古人婚嫁流程(盘点历朝的婚礼风俗)(1)

周朝婚服——纯衣纁袡 。以玄色为主,玄色也就是黑色,辅以纁色(粉红色)。周朝是一个特别讲究礼仪的朝代,什么事情都要办得严肃庄重。不热闹,所有人都在走流程。

士昏礼,是专门为当时士大夫阶层制定的,但不限于这一阶层使用,民间也可以遵循按六礼来操办。但是民间也有很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并不会照搬士大夫阶层的仪礼。

按当时的乡俗,每年春天各村乡的男女都出去春游,一起唱歌,就像广西三月三的山歌节,各个地方的人都聚集在一块游山玩水,对山歌。如果当时两两有情,就会去隐蔽处约会,父母也不会阻止。因为聚会的男女很多,一定要有一个楼阁,要爬上去一定要用梯子,到了晚上,村中的幼男女(未婚者)都在上面过夜,听其自相谐遇。

这在今天看来不能理解,这不是太古风俗吗。其实也可以理解,即使是在今天二十一世纪,也有很多与人类文明相违背的风俗。有些偏僻落后的地方,知识教育难以普及,加之固步自封,坚守旧制度。

至周朝之后,后世皆以“六礼”为婚制,不过是在婚服上有较大改变,到明朝时六礼简化为五礼,民间更为简约。

古人婚嫁流程(盘点历朝的婚礼风俗)(2)

秦朝喜玄色,秦朝的国君朝服是玄色的,婚服也是玄色为主,流行黑红配。凡是重大场合皆是如此配色。而汉朝承秦制,在治国的政策上大多按照秦时所制,服饰也没多大变化。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生活水平提高,衣服服饰有了较大的改变。

《古诗为焦仲卿妻》:“鸡鸣外欲曙,新服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结婚的时候,天没亮,刚刚鸡鸣,新人就要起来梳妆打扮了。汉以前都是袍衣,到东汉就有夹裙了,上衣下裳。所以他们的婚服也是黑中带红,玄色为主色, 形制上衣下裳制、曲裾深衣和襦裙。

古人婚嫁流程(盘点历朝的婚礼风俗)(3)

秦汉以前都遵循周礼,周朝是礼乐之邦,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朝是一个阶级分明的朝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当时人们认为结婚是非常重要的事,要严肃庄重,因此婚服着玄色,因为黑色看着就显严肃高贵,不可儿戏。

而秦朝则是因为地理原因, 《汉书·律历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按五行来看,水对应的就是黑色,由文公开始秦国由上而下都尊崇玄色,秦国人民是从骨子里就深爱玄色。而汉代刚开始百废待兴,生产经济落后,礼仪文明一时间不能重新制定,最便于管理的就是袭周礼。

而到唐朝之后,生产经济得到很大的提升,盛唐时经济进入最鼎盛时期。且国力强盛,万国来贺。唐不再用黑色,唐朝时红配绿,礼仪方面也是按照周礼。沿袭周的庄重,同时融入了盛唐的喜庆和热闹。红男绿女,钗钿礼衣,要穿很多层,还有披帛。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开放的朝代,接触的国家风俗多,出现了很多文化融合,服饰花样繁多,不拘一格。

古人婚嫁流程(盘点历朝的婚礼风俗)(4)

古人婚嫁流程(盘点历朝的婚礼风俗)(5)

宋朝也是承唐制,红男绿女,以扇却面。到明朝婚服就变得更加隆重,凤冠霞帔,这也是现代人可望不可及的。凤冠霞帔是从皇宫中流传到民间的,相传是明朝开国皇帝的马皇后始兴,并说:“凡我大明女子婚嫁皆可着凤冠霞帔。”后来研究史料,并没有发现马皇后说过这句话,但封建社会阶级森严,民间如果也按这样的贵族之礼,皇室是要依法治罪的。但明朝民间婚嫁也着凤冠霞帔,即使没有明文规定,那也是当朝默许的。女着凤冠霞帔,加红盖头。男的就是状元服了,也可假穿九品官服——青绿色。

古人婚嫁流程(盘点历朝的婚礼风俗)(6)

纵观这几个朝代的服饰,除了明制婚服不漏脖子,其他各朝的服饰都没有把脖子掩盖起来。到清朝婚服虽不按明制,但不漏脖子却是一样的。清朝婚服样式变成旗袍版的,但还是能看出明制婚服的特点。婚服颜色依旧是红色为主。清代皇帝与皇后举行大婚仪式时,皇帝穿明黄色龙袍,皇后穿龙凤同和袍。与明代不同的是,男女皆着大红。

汉朝以前婚服皆以黑色为主,辅以红色。自唐朝以后始兴红色,唐宋明红男绿女,至清朝,婚服颜色则改变。清朝是服饰改变最大的朝代,满人主政,满汉文化大融合。清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衣袖短窄,与历朝的宽袍大袖拖裙形成鲜明的对比。

古人婚嫁流程(盘点历朝的婚礼风俗)(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