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个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双重预防体系目的?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双重预防体系目的(双重预防体系简要介绍)

双重预防体系目的

一、两个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两个体系”到底是什么意思?能解决什么问题?

两个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通过“两个体系”建设,提前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价辨识,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为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隐患排查:企业或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或项目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4、隐患治理: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5、双重预防机制特点

可理解为构建两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管控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别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

第二道防线是隐患治理,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二、“两个体系”涉及的相应概念

1、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可能性×严重性(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属性)

即: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危险:指设施、部位、场所或作业活动对人、财产或环境产生伤害的潜能。

2、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指明了安全管理关注点

3、风险点确定

一:作业活动:如基坑工程降排水、开挖、支护作业,钢筋工程钢筋加工、吊运、安装作业,动火作业等,木工模版安装,脚手架搭设等等。

二:设备、设施、场所、区域:如生活区、仓库、起重设备、电气设备等。

4、危险源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可称为危险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5、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6、风险、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关系

风险点是危险源的载体;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源;

风险是衡量危险的程度。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对应的风险评价级别分别为1级、2级、3级、4级。

风险点=危险点≠危险源

例:电焊工动火作业,其中危险源是操作不当导致火灾,烧伤。风险点则是本身的作业活动,风险既是是相应的危险程度的风险等级。

7、风险点排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

8、风险点辨识:

风险点主要分为静态风险及动态风险

静态风险点划分:

指施工过程中有关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风险点,简称“设备设施风险点”。

动态风险点划分:

针对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填写辨识分析记录。

9、风险评价: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评定危险源、风险点的风险等级。

风险评价方法

通常采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法)和(SCL),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 (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

D=L x E x C

10、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的风险评价结果,按照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和岗位级制定相应措施,措施包括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

11、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组织架构增加管控层级。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等同于施工班组层级。

12、风险告知: 建立重大风险公示、告知制度。可以采用设立公示牌、标识牌、告知卡、安全警示标志、二维码和安全技术交底等多种形式。告知内容包括:风险点、危险源、风险级别、 可能出现的后果、 控制措施(应包括应急处置措施)、管控层级和责任人等。

三、隐患排查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点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隐患排查清单。清单应包含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方法、排查周期、组织级别及责任单位等要素。

①建立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②建立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排查内容及标准应包含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各风险点、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2、排查计划:根据安全生产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

3、隐患排查:按照排查计划,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由各组织级别分别按要求组织隐患排查,形成隐患排查表、排查记录。

4、隐患治理:隐患排查结束后,应将隐患情况向下一级反馈,让从业人员掌握隐患信息。

企业、项目部发现隐患,应向隐患存在单位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隐患排查部门和隐患存在单位的负责人应在隐患整改通知书上签字确认。

隐患存在单位在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措施,并组织人员进行治理。

5、隐患治理验收:隐患整改完毕后,应向隐患整改通知单签发部门提交隐患整改报告。隐患整改通知单签发部门应在接到隐患整改报告后,及时安排人员对其整改效果复查。隐患整改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合管理。

6、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如实记录各项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同时登记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台帐。

四、现场双重预防体系需要公示的牌子:

①、进入施工现场须知、外来人员风险告知:

②、双重预防体系工作流程图: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开展人员教育培训→风险点排查、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组织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编制风险分组管控清单→进行风险告知→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组织实施隐患排查→开展隐患治理→隐患验收(复查闭合)

③、风险点辨识

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流程图

⑤、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流程图

⑥、隐患分级和分类

⑦、风险点告知牌、提示牌、管控牌表现形式

⑧、作业风险管控清单(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

⑨、隐患排查清单

⑩、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

⑪、危险源公示牌

⑫、各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⑬、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五、双重预防体系工作主要可理解为三件事:

我们的生产活动中都有哪些危险?(风险辨识评价)

需要采取什么防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

防控措施是否到位?(隐患排查治理)

六、两个体系”建设主要工作有哪些?

进行风险点辨识,列出风险点清单(主要包括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

进行风险评价和分级

制定防控措施

制作风险告知牌和岗位风险告知卡

防控措施实施

隐患排查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