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曾子(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性情沉静、待人谦恭、言而有信的人品为人所尊重(题外话:他有一个学生非常有名叫吴起,虽然军事才能一流,但行为乖张:为博取君王信任而杀妻、母丧而不归,曾子愤而断绝师徒关系)。

曾子的家里非常贫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添补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他孩子知道母亲要到集市的消息,就哭闹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还能看看集市的热闹和新奇玩意。孩子比较调皮,路途又比较远,带着他去非常不方便,于是母亲就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你要听话的话,娘赶集回来就给你杀猪吃。”

能吃到肉,对一个贫困家庭里天天清汤寡水的孩子来说,其诱惑力远远超过了上集市看热闹和新奇玩意的想法,听到母亲的话,孩子非常开心的就答应了。

这一天里,孩子都是都是非常的乖巧。他纯真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一边期盼着太阳公公快点跑,这样母亲就能早点回家;一边又是对晚上能吃到猪肉美味的遐想,消瘦的小脸上满满地洋溢着开心和快乐! 对一个心有企盼的孩子来讲,这一天过的太慢了!

太阳过午,孩子就早早的来到村口等妈妈的回来。树上的欢快的小鸟和身边摇着尾巴的小狗都让孩子提不起兴趣,他的目光紧紧盯着进村子唯一的路,远远的,孩子看见了妈妈的身影出现在路的尽头,他一路小跑的上前去迎接,一边仰着头:“娘,你说,今晚是炖排骨呢,还是先吃烧猪蹄好啊。” 曾子的妻子眉头一皱:”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这头猪咱家养了好几个月,还等着年底卖掉换两三个月的口粮吃呢,怎么能说杀就杀吃啊,娘早上是和你说着玩呢,要不哄你,你不得缠着非要跟着我去集市?” 满心的期盼陡然落空,这巨大的落差让孩子满脸的笑容变成了委屈的泪水,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听到妻子的喝斥和孩子的哭闹声,曾子就问了事情的缘由。他二话没说,回屋拎着菜刀就直奔猪圈。瘸子的妻子急忙上前拦住丈夫动真的,就急眼了:“家里这条件这么差,养几个月的猪也是为了年底换点粮食吃,我早上也只不过是为了骗骗孩子,你怎么能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早上是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孩子还小,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和不能寅吃卯粮的大道理,可你这一次欺骗,怎么让孩子相信自己的母亲以后不会再骗自己呢?你将来在孩子心里没有了信任,自己答应的话都做不到,以后怎么再去要求孩子呢?

曾子看了看妻子,继续说,这么大的孩子,确实什么都不懂得,可他对事情的是非真假,都是跟着我们做父母的来学的,你这次如果是欺骗了孩子,是不是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他,欺骗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他是不是就会学着你的样子去欺骗别的人呢? 妻子听完曾子的话黯然不语。默默低下身子给孩子擦干眼泪:“孩子别哭了,今晚上的猪肉想怎么吃,娘做给你。”

写在后面: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这张白纸呈现怎样的美好,都要看父母的言传身教。不该承诺或是做不到的话,就不要信口开河,对孩子信守承诺,不仅仅是取得孩子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在教孩子处身立世应该守信。我们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的同时,也应看看“别人家”的父母是如何做的。

今小楷录其文,与师友共飨。

关于曾子的资料(会不会杀掉这头猪)(1)

关于曾子的资料(会不会杀掉这头猪)(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