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技术开始于唐代,经过宋元两代各地多方面的应用实践,到明代印刷技术已经有长足的发展。

明刻本是古籍拍卖的中坚版块,以嘉万时期为代表的精品之作,历来受藏书家珍视。2022上海博古斋秋拍将推出多部明刻本精品。

宋元刻本流传到今天已经寥若晨星,大抵早已归公库珍藏,市面上难得一现芳踪。只有明刻本,可以任我们摩挲一番,从容携归,插架壮观。

明刻本的时代从洪武元年(1368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代有国二百七十七年,背一下年号,依次是洪建洪永洪、宣正景天成、弘正嘉隆万、泰昌天启崇。加上南明十七年,不足三百年。

台北故宫收藏明清草书真迹(明刻本惊艳亮相上海博古斋秋拍)(1)

此次拍卖中,唐•王冰 注 重廣補注黄帝内經素問二十四卷,皮纸 线装十二册二函,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顧從德仿宋刻本

台北故宫收藏明清草书真迹(明刻本惊艳亮相上海博古斋秋拍)(2)

钤印:九峰旧庐藏书记、池北草堂、杭州王氏九峰旧庐藏书之章、绶珊考藏善本、吴、长元、池北草堂、宝云楼、朱遂翔所见善本

提要:《黃帝內經》傳承及版本源流錯綜複雜。時至今日天水一朝(宋)刻本無傳,所存最古者金刊本殘卷而已。明代諸刻以顧從德本為最善,後世傳刻一源於此。二源於熊氏仿元代古林堂刻本。顧氏為上海望族,其最顯赫者為從德之父,名定芳,字世安,號東川,嘉靖太學生,精醫術,招為聖濟殿御醫,遂得窺盡內府珍本。是書卷後有顧從德識語,稱其父“以宋刻善本見授,予小子敢遂翻刻”,可知顧氏所刻之底本爲定芳所傳之宋本。書中炅、恒、玄、弦、征、敬、殷等宋諱皆缺筆,書口下詳鐫刻工名。其為歷代書家所重。先後經吳長元池北草堂、朱遂翔、王綬珊遞藏。

简介:吴长元(清),字太初,浙江仁和人。清乾隆三十五年前后在世。与吴兰庭齐名,时称“二吴。”。长元著有《宸垣识略》十六卷,《清史列传》传于世。吴氏雅善书册辑刻,斋号“池北草堂”,斠籍繁帙。

王绶珊(1873-1938)浙江绍兴人。名体仁,字绶珊。清末秀才。迁居杭州,辛亥以后居上海。王氏以经营盐业起家,嗜典籍,筑九峰旧庐于杭州,部分珍籍储上海。室名“九峰旧庐”、“东南藏书楼”。

朱遂翔(1893-1967),朱遂翔,字慎初,上虞曹娥人。抱经堂书局的创始人。朱遂翔在民国旧书业中,往来纵横,所营旧书店成为全国资金最雄厚,影响最大的一家。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台北故宫收藏明清草书真迹(明刻本惊艳亮相上海博古斋秋拍)(3)

明·蒋克谦 辑 琴书大全二十二卷

纸本 线装 十六册

明万历十八(1590)年蒋克谦刻本

钤印:汝亭珍藏、上海图书馆藏。

台北故宫收藏明清草书真迹(明刻本惊艳亮相上海博古斋秋拍)(4)

提要:一、是书首有萧大亨序、蒋克谦自序,半叶十一行二十二字,黑口。四周单边。卷一《序琴》、卷二、三《声律》、卷四《琴制》、卷五《琴式》、卷六《琴徽》、卷七《琴弦》、卷八《指法》、卷九《手势图》、卷十《弹琴》、卷十一、十二《曲调》、卷十三《曲调》拾遗、卷十四、十五《历代弹琴圣贤》附《历代弹琴圣贤类名》、卷十六《记载》、卷十七《杂录》、卷十八卷《文》、卷十九、二十《琴诗》、卷二十一、二十二卷《琴谱》。

台北故宫收藏明清草书真迹(明刻本惊艳亮相上海博古斋秋拍)(5)

二、蒋克谦,字国光,直隶徐州人。据蒋克谦自序, 其高祖为明正德皇后之父,从高祖始便有意搜罗有关古琴史料。正德末年,由祖父编辑成书。嘉靖年间,其父又有增补。至万历,蒋克谦再度整理,并延请海内琴士共同校对,历三年乃定,名曰《琴书大全》,于万历十八年(1590)刊行。该书体例严谨,所用皆注明出处源流,散佚之唐、宋琴书,乐论如唐·陈拙《琴书》,唐·李勉《琴徽字议》,唐·王大力《琴声律图》,宋·田紫芝《太古遗音》,宋·杨祖云《琴苑须知》,《振古琴苑》,元·陈敏子《琴律发微》皆赖此书得以流传。

简介:徐郙(1837-1907),字汝亭,号颂阁,嘉定人。清同治元年(1862)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屡掌文衡。历任提督安徽学政、礼部左侍郎、改吏部左侍郎、擢兵部尚书、迁吏部尚书。又拜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工书法,擅山水画。久值南书房,慈禧太后晚年喜绘画,常命徐郙题字。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尺寸:29×19 cm.

台北故宫收藏明清草书真迹(明刻本惊艳亮相上海博古斋秋拍)(6)

明•何通 撰 印史 五卷

白棉纸 线装 六册

明天启刻钤绿印本

钤印:玄晖

提要:何通,字不违,又字不韦。原为王锡爵家世仆,性喜篆刻,宗苏宣。苏宣为明代皖派篆刻的代表人物。

台北故宫收藏明清草书真迹(明刻本惊艳亮相上海博古斋秋拍)(7)

苏氏曾经寄居上海顾从德家中,钻研秦汉玺印,颇能得其神韵,开创了泗水派篆刻风格。何通习得苏氏刀法,亦攻秦汉古印。他取史传人物,各为其刻私印,系以小传,成《印史》五卷。苏宣、朱简、陈万言、王亮、陈元素等均为之写序。何通择取自秦朝至明建国时的史传人物,为其设计私印,并附写一小传。排列较为随意。

台北故宫收藏明清草书真迹(明刻本惊艳亮相上海博古斋秋拍)(8)

他充分吸纳秦汉印玺特点篆刻,且追求印鉴风格各不相同。何通《印史》撰成后,于明天启年间刻钤出版,此书印量有限,至今尚未发现有再版。

是书序跋为墨色印刷,书内人物名及小传部分连并版框均为绿印,印章为朱色,红绿相间,颇为美观。书纸用白棉纸,泥油均匀清晰。明代印谱之书约在数十种,钤印本原就不多,能存于今世者更为凤毛麟角。

此本《印史》确为明代天启年间的钤印本,且前后完帙,实属难得,洵为可贵。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尺寸:27.5×18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