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们这里的烧烤是这个样子的。

烤炉连成行,肉串铺成片。浓烟翻滚滚,芭蕉扇红炭。猛火催肉香,滋滋油闪光。小跑撒孜然,大跑辣椒面。烤串盛满盆,分串轮流转。食客多如云,马扎围成圈。光膀糙汉子,娇笑有红颜。工农商学官,同吃无贵贱。扎啤来一桶,花毛各一盘。羊肉随便放,白腰各几串。红腰蒜瓣肉,腰头带羊鞭。板筋配心管,骨髓加羊眼。脆骨掌中宝,翅中连翅尖。大虾马步鱼,烧饼馒头片。人多串要抢,师傅都累瘫。大杯一口闷,甘冽到丹田。肉串莫待凉,滚烫才爽翻。喝到尽兴时,吹牛不红脸。满座皆知己,豪气干云天。一吐心中烦,饮尽人间怨。吃完莫扔签,数签再给钱。夜半意未尽,醉眼来相看。挥手别诸位,酒醒待明天。转眼二十年,犹忆那人间。

1、

二十年前,我还在学校。

虽然还是穷学生,却赶上了这个城市烧烤行业的黄金期。当时的烧烤味美、方便而且便宜。

不光是学生,对老百姓来说也是这样。

这种典型的北方城市,没有什么夜生活。遍地的烧烤摊,就是人们享受夏夜晚风的不二选择。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1)

第一天来报道的时候,到了晚上七八点,就感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诱人的烟火气息。这个气息浓烈而猖狂,让你在宿舍呆不住。

与我有同样感受的是李三石,刚认识一天就要睡在一屋的伙计。本名李磊,不过没人叫,他自我介绍的时候说李三石比李磊更顺耳。和我一样,都是从小地方来到这里的。

从见第一面开始,我们就发现了我们的共同点,那就是没钱。

我说咱们出去看看,三石表示很同意,看又不花钱。

出了学校西门,正对着一条街,右边是教工宿舍,左边一排长长的门面房,大部分都是饭店。小街不宽,两边浓密的树荫已经相连。

在门面房和主路中间,是七八米宽的空场。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2)

这个空场,绵延上百米,一排一排的方桌小马扎排得满满当当。此时正是饭点的时候,已经是座无虚席、人声鼎沸。

所有的饭店,都把桌子摆在了门口的一亩三分地上。众多的食客,就在这露天餐厅大快朵颐。

烧烤店最多,店主就把烤炉摆在路边,一边烤串一边吆喝。夹杂着烤肉香的浓烟随风飘散,整个城市到处都弥漫着这种味道。

除了烧烤,其他店面也是各有特色,炒鸡、烤鱼、田螺、龙虾球、锅包肉、麻辣鱼等等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当时管理比较宽松,很多都是当街爆炒,那刺激的鲜香味道真是扯得我们挪不动腿。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3)

三石说这真是个好地方呀,美女好多。

这还真提醒了我,我确实得修正一下自己的关注点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我沉迷于空中飘散的五味,摇摆于夹杂着店主吆喝的火爆流行音乐,却没留意这满大街的青春无敌的帅小伙大姑娘。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来来往往的基本都是学生。因为两个校区离得很近, 都处在最活跃年龄的他们,不,我们就成为这些店面最重要的客户。

这就是年轻啊,感觉马上就要融入这个小世界。想想要在这里呆上好几年,还真有点兴奋。

一边走,一边看。

很多店主一看就知道我们是新生,即便是一副穷酸的模样,也不断给我们打招呼。 他们深信,在这一亩三分地,我们迟早都是他们未来的客户。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4)

走到尽头,左转,那条街两边全是露天大排档,更是人声喧嚣。这里附近的居民更多,很多都是吃完了饭了,下来遛弯,走不了多远,不觉就坐下来,实在太诱惑。

一杯扎啤,几样烤串,配点花生毛豆,就能在这夏夜感受几分清凉和放松。

那个时候,一串羊肉也就是三四毛钱!

心理上的融入,马上就想付诸行动。只不过囊中不仅是羞涩,简直就是没脸见人。而且,刚在食堂吃过饭。。。。。。

没想到,第二天,心愿就得以实现,还没花自己的钱。

2、

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巧得让人发蒙。

第二天午饭的时候,我和三石正评价食堂的饭菜好坏,都感觉比我们以前学校的要好一点。后面有人拍我肩膀,回头一看,是高中同学,大雷。

因为我比较悲催地复读过一年,所以他现在已经成为高我一级的老油子。

高中时期的同学关系是最铁的,只不过那时候通讯也不是太方便,联系很少。能在这里见面,实在是没想到。

对于这种意外的相遇,本能地就想用两个字来表达这朴素的感情。

我刚要说卧在草里,没想到大雷旁边那家伙惊呼,卧在草里,李三石,你也来了!我们都懵住了,我们竟然同时遇到了熟人,这两个熟人还很熟!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5)

网络图片 感谢原作者和卧草的猫猫

只不过,大雷是我同班同学。三石那个是他的校友,打乒乓球认识的,名字叫马子豪。作为回应,三石也很热情,卧在草里,马子,你怎么在这里?

马子这个词,在我们方言里面其实是强盗土匪的意思。不用说,这就是马子豪的外号。

这都不用介绍了,我们是新人,他们是学长,那能怎么办?

那就定下来了,下午六点,西门ONENIGHT烧烤店。

二十年前,洋风正烈。

这个店就是西门第一个烧烤店,毕竟靠着学校,大概是店主为了彰显自己有文化,取了个洋名。不知道是为了说自己店营业到深夜,还是说自己很喜欢那首老歌。

六点过去,挺合适。烤炉一头是摞得高高的的正在引火的木炭,剩下的两米多长已经铺满了肉串。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6)

找个地方坐下,就有人放下一张不锈钢盘子,这是用来放肉串的。

大雷说先来一盘花生,一盘毛豆,一人一杯扎啤。

我很纳闷为什么他们不点肉串,这是重点呀。坐了没几分钟,就发现原来不用点。吃烤串的人足够多,烧烤师傅根据经验,烤出来不同的品种,然后放到大盆里面,服务员端着,挨桌分串。

想吃什么就留下什么,吃完了最后数签子结账。

这种吃法,感觉里外都是那么敞亮,那么自信。不用点菜,能吃多少吃多少,还可以随时吃随时要,因为炉子一直不停,各种品种都是不断供应。

当时的烤串,基本都是以各种肉串为主,蔬菜类的非常少。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7)

我个人感觉,这是因为人们对肉的渴望还是挺强烈的,毕竟刚从八九十年代过来。所以店主的老爹招呼人的台词就很特别,听一次就上头。

四毛钱能吃什么?去饭店一口水都喝不上,四毛钱我这里能吃上肉!

这种大着嗓门拷问式的招呼方式很特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路边跟人吵架讲道理。虽然这句话逻辑上似乎有点问题,但是用来抬杠还真讲不过他。

花生、毛豆转眼就上来了,四大杯子扎啤也到位,同学都不用客气,先喝两口稳稳神。五香的花毛配啤酒,要比后来的什么炸鸡清爽得多。

我坐南朝北,正好能看到烧烤师傅操作。这三米多长的烤炉,肉串铺得满满的,烤串师傅手持一把蒲扇从头扇到尾,似乎老远就能听到肉串滋滋啦啦的声音。

扇到最后面的时候,前面的差不多一面就熟了。烘烤出的羊油滴在炭火上,激发出一阵阵的烟火。接着一把一把翻面,又来回扇一遍,就可以撒料。

这烧烤师傅的手上功夫,可真是不一般。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8)

撒料一般就是孜然辣椒为主,各家也有各家的门道。边撒料边翻腾,翻上两三遍,基本就可以达到外焦里嫩的完美口感。

这个全靠师傅的经验,好的烧烤师傅可遇不可求。

烤完的肉串会放在大盆里,摞得满满的,大的烤炉一炉一盆都装不下。装满后伙计就端着盆开始分串,都让多放点肉串, 偏偏伙计还就吝啬的很,因为肉串烤不过来。腰头要不要,马步鱼要不要,翅尖翅中留多少?这些利润相对高一些。

烤串的时候,大家都不急不忙,各聊各的,一片祥和气氛。等伙计端盆开始分串,就顾不得斯文了,伙计这里,这里。那离得远处的,得扯着嗓子喊。大多数情况下,走不到三分之一的座位,一盆烤串就抢没了。

等下一炉的时候,伙计便会从另一个方向开始转,争取让大家都有得吃,都能吃上热的。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9)

所以一开始选座的时候,老吃家就很有讲究。

离烤炉太近,不怕分不到串,但是烟太大呛人。离得远一些,清静一点,肉串过来都凉了,而且好吃的都被挑走了。

我看了一会就明白了,烤炉右侧中间略靠前,分串路线边上的桌位,是最好的选择。

大雷这家伙,是学电路的,逻辑思维能力超强,给我们选的这个位置绝对的全场的座王。

谁说上学没有用啊,脑子好使吃烤串都是热的!

刚放下的肉串,还滋滋冒油,带着碳火的热烈和滚烫。这个时候入口,才有最佳的口感。趁热吃,吃的不仅是口味,更是争分夺秒的畅快。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10)

3、

烤串,其实是一个简称,全称是烤羊肉串。

一般来说,我国史料可证的烤羊肉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也就是汉朝时期。鲁南苏北地区都有出土的烤羊肉串的证据,但是这不能说明那时候才有烤串。

实际上,我们祖先把羊列入十二生肖,就已经说明我们养羊的历史悠久得很。养羊自然不是为了养老,也没法耕田,也没法下蛋,就是用皮毛也不能把肉扔了,只能吃掉,况且还那么好吃。

我感觉,在那个时候,穿串烤了吃,应该是先人们吃羊肉方式的第一选择。

新疆有羊,内蒙有羊,山东的羊也不少,全国各地都有羊的分布。尤其是山东这块,有很多的丘陵地,绿植丰富,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山羊生长。在山间长大的羊,爬山如履平地,饮食更是挑剔。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11)

所以,我们这里烤羊肉串的历史可以大胆向前推,就像喝羊肉汤一样,由来已久。

在烧烤摊,最受欢迎的永远是烤羊肉串。

其它所有各种原料的烤串,都是从烤羊肉串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

最好的烧烤摊,应该会有本地山区的山羊肉。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羊。本地人吃本地羊,就是最好的选择。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12)

这种山羊肉,运动量大,肌肉发达,肌肉纤维有弹性。表现在肉上就是瘦而不柴,汁水丰富。串串的时候,尽量肥瘦相间。肥肉也不松弛,经过高温烤制,羊油在肉串表面形成油煎的效果,外观焦黄,吃起来却是肥而不腻。

根据个人的口味不同,你喜欢什么就留下什么。为了平衡食客的口味,烧烤师傅会按照不同比例来烤制。

除去烤羊肉串,最常见的有红腰、白腰、蒜爆肉、心管、板筋、脆骨、翅尖、翅中、羊鞭等等。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13)

大部分人要肉串的时候,都会搭配小红腰。红腰一般是指的肾,这种小红腰一看形状就知道不是羊腰子,应该是用的兔子的肾,不过口感是非常好的。

也许是为了避免重复,大部分烧烤摊都是用这种小红腰,而不会单独再弄一个烤羊的红腰。与之相对应的品种,那就是烤白腰。

烤白腰,实际上就是烤羊睾丸。

这个品种最大的成功不是烤的多好吃,而是名字改的好。说烤羊睾丸,相信大部分女同胞和腼腆的老爷们会敬而远之,换个名字叫白腰,就不会有感同身受的抽缩感,也不会觉得那么骚气。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14)

白腰这东西,敏感的人会觉得骚气,实际上味道不算太大。烧烤的时候,加上重盐重料,基本都可以遮盖过去,

喜欢点白腰的,往往不会忘了加上两串烤羊鞭,这都属于壮阳补肾一个系列的。羊鞭的名字已经比较含蓄了,所以就没有再改名。

不过在东北,人家取的名字更形象,叫做洋枪洋炮。这名字取的,形象而且战斗力十足。

羊鞭这东西,弯弯绕绕,筋筋道道,吃的时候会对小羊产生深深的愧疚感。不过也奇怪,吃羊肉就没有这个感觉。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15)

对于我们来说,当时正是龙精虎猛的年龄,这些东西基本都是敬而远之的。一帮子的光棍,本身火气就旺的很,再吃这些东西,口鼻流血不是意外。

羊板筋、羊心管,这两样吃得也不少。

正常的羊板筋,就是羊的背部两块连接全身运动肌肉的主大筋。烤羊板筋,很考验烧烤师傅的水平。

羊板筋在很多烧烤摊都会踩雷,它本身没有什么味道,但是又很紧实劲道,处理不好就咬不动,处理太过又没有嚼劲。

在不同的烧烤摊,处理羊板筋的方法是差别最大的,有的削成片,有的是方块,还有的是整段。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16)

烤板筋

烤心管,一般就是牛的主动脉血管,这个地方烤的好,吃起来挺爽脆。但是听说很多都是泡发的,所以吃起来还是谨慎一点好。

大雷最喜欢吃烤骨髓,这一点我们真是亲同学,口味完全一样。

但是烤骨髓实在太少,大雷专门给小哥说烤点骨髓,等上半个小时,才能分那么一二十个。

这刚烤出来的骨髓,确实是人间大爱。

牛的骨髓,从牛脊梁骨中间抽取出来,很长的一条,白白嫩嫩的。经过烤制以后,会形成非常独特的口感。

表层很薄一层焦脆,咬下去有种嫩豆腐的柔软却还有点韧性,烤过的孜然五代加上骨髓特有的清香,吃到嘴里不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是多层的融合。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17)

这一顿,吃得真是爽快,算是第一次拥抱了本地烧烤。

喝酒不多,一人也就是五六杯的样子。

用马子豪的话说,使劲吃,不要担心钱。我还以为这家伙富二代哪,哪里想到他接着说,大雷是土豪,不用给他省钱。

大雷家里啥样我知道,土豪和他不沾边。

看我和三石都不相信,马子豪颇为羡慕的说,大雷老板项目多,他们干的多就发的多,大雷那是大把的抓钱呀。

哎,我那个老板实在太抠了。

大雷笑嘻嘻的不说话,有道是人多耳杂。对面就是教工宿舍,真说错了啥被听到了,估计后面日子就难过了。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18)

这样的话,我和三石就没啥心理负担了,要不还得想着什么时候请请人家。

既然能吃大户,那就不用急着搞钱了,有人情后补,安心学习吧。

从这时候开始,后面的人生就有了烧烤的参与,也算是上了贼船。这小小的方桌,见证了我们从青年到中年的转变。

二十多年来,我们都在努力生活。 就像烧烤摊,有时候火爆,有时候冷清;有时候心动,有时候心灰;有时候畅快无比,有时候寸步难行。

虽然,现在离烧烤店越来越远。普通人,好像越来越吃不起烧烤了。

但曾经吃烧烤的乐趣,依然是人生难得的回忆。

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烧烤人间1入学第一天)(19)

看烧烤炉的长度,就知道当年的繁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善意使用,如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联系,欢迎阅读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