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素一

《乡村爱情》这部电视剧,截止到2020年一共播出了12部。

一部电视剧能连续播12部,这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上是十分罕见的,可见老百姓对这部电视剧的喜爱。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1)

这部电视剧除了捧红了刘能的扮演者王小利、谢广坤的扮演者唐鉴军等一批男明星之外,剧中最不诸多男性心中的女神,谢大脚的扮演者于月仙,也因为这部剧“火出了圈”。

《西游记》中猪八戒扮演者马德华曾经说过一句话:

我这一辈子成也“猪八戒”、败也“猪八戒”。

和他有相同境遇的,还有于月仙。

因为“谢大脚”这个角色演的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走出电视剧外,现实生活里,大家见到于月仙也都叫她“大脚婶”。

甚至在于月仙拍完《乡村爱情》进入别的剧组拍戏时,工作人员要找于月仙说事时,也会下意识地叫她“谢老师”。

这着实是让于月仙无可奈何、哭笑不得。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2)

别看于月仙在屏幕上扮演的角色那么的花枝招展,风情万种,但那都是电视剧的剧情需要,为了塑造角色。

现实生活里的于月仙,不仅不像谢大脚那样感情线丰富,而且她还是个感情十分专一的贤惠女人。

除此之外,于月仙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过去。

01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3)

1971年,于月仙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一户普通的工人家庭。

因为《乡村爱情》里所有的角色在剧中都讲一口东北话,于月仙也经常被大家认作是东北人,但其实她是内蒙古人。

说起于月仙的童年,作为一个女孩来说,是过得比较悲惨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观念非常深重的大家庭里。

虽说内蒙古不属于东北,但其实两地相离很近,文化也相通。

就像现代人都知道上海男人疼老婆一样,一提到东北男人,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他们的大男子主义。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和东北毗邻的蒙古兄弟,作为少数民族居多的北方省份,那里的大男子主义和重男轻女情况,比起东北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月仙就成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之中。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4)

于月仙是家中的老大,她出生之后,母亲又连生了两个女孩。

尽管生活在城镇里,母亲也有自己的工作,但是生不出儿子、连生3个闺女,这样的情况让她的父亲在家族中抬不起头。

也因为如此,于月仙的母亲在家中的地位非常卑微,经常被亲戚们指着鼻子骂:

“没文化”、

“没本事”、

“生一堆没用的丫头片子”…

面对这样的辱骂,母亲不仅没有反抗,还连连应和:“是”、“是”。

于月仙和两个妹妹稍微大一点之后,也常常被亲戚们戳脑袋骂,说她们是“没用的丫头片子”、“泼出去的水”。

这样被羞辱的多了、时间长了,于月仙和妹妹们也都习以为常。

而且她们还练就了被戳一下还能反弹回来的脑门,被这个亲戚戳完,接着给另一个亲戚继续戳。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5)

虽然表面上弱小的孩子和女人都在隐忍,但她们的心里肯定是不服气的。

从古至今都是这样,越有压迫的地方就越有反抗。

母亲一直以来被欺负的处境,“重男轻女”阴霾下的家族氛围,这点点滴滴,小小的于月仙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月仙也从小就形成了非常倔强的性格。

作为家中的老大,她常常被父亲视作“出气筒”,一点小事,不管对错,动不动就会挨父亲一顿打。

每次被打,于月仙从来不服软也不求饶。

甚至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屈服,越是被打得厉害时,她越是强忍着不哭。

实在被打得疼的时候,于月仙就分散注意力想些好玩的事,有时候想着想着,明明是被打呢,还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也让打她的父亲吓了一跳。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6)

令于月仙和两个妹妹惊喜是,多年后,在于月仙读小学时,妈妈又生下了的第四个孩子,是个男孩。

知道家里终于生了个男孩,于月仙高呼着在同学间奔走,拿出攒了许久的零用钱买糖分给同学吃。

可见没能生出个男娃这件事,让这个家庭的女人们压抑了多久。

02

很多时候,一件坏事如果能好好转化,也能变成一件好事。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完成这个转化,于月仙做到了。

于月仙家里有4个孩子,父母又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收入极其有限,从小到大家里的生活状况窘境百出。

作为长女,也因为心疼妈妈,于月仙从小就挑起了很多家庭重担。

10岁开始,家中的一日三餐都由她来承包,这也练就了于月仙的一身好厨艺。

有一年,被父亲称之为“户口本”的家中唯一男丁,于月仙的弟弟生病了,父亲为了给弟弟治病,拿走了家里所有的钱。

无奈之下,母亲卖掉了唯一一件像样的带毛的大衣换来30元钱,一家人艰难度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7)

那段日子里,家里上顿吃白萝卜、下顿还是白萝卜。

吃到后面,于月仙做好了饭菜给家人摆上桌,自己就躺下睡觉了。

家人叫她来吃饭,她只说自己不饿,因为她实在是吃不下了,一闻到白萝卜的味都反胃。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8)

贫穷带来的窘境一直留在于月仙的心里,只要有机会,她希望能改变家中的现状。

还有“重男轻女”的压迫,大家越是说“女孩不中用”,于月仙越想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他们说得不对。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9)

90年代初,拥有一份教师铁饭碗工作的于月仙决定报考中戏。

尽管这过程一波三折,但于月仙用自己的执著和坚持,亲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03

很多人在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都曾有贵人相助。

于月仙也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他就是中戏负责招生的姬崇恭老师。

说起这位姬老师,他不仅是于月仙的命中贵人,当年也因为他的努力,成全了演员巩俐。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10)

1992年,中戏实施了定向招生计划。

所谓定向招生指的是把国内偏远地区的学生招收入学校培养,等毕业后再将学生送回原户籍地工作。

当时已经参加工作的于月仙,对表演非常热爱,自身的条件也不差。

听说了这个招生后,她心心念念的要去报名参加,为此她还学习了舞蹈表演。

但是学校对在职教师的管理非常严格,于月仙只能下了班之后,赶最后一班火车去了招生现场。

到了招生点,人家都已经开始第二轮面试了,于月仙事先也没报名,但一心想抓住机会的她,无奈之下选择了硬闯考场。

一进入考场,于月仙看到面前坐了一排老师,有的老师就问她是干什么来的,怎么突然闯进来。

于月仙也顾不得礼貌和客套,直接就问,请问哪位是主考官老师,我要报考。

老师们就问,那你怎么现在才来。

于月仙如实回答:

我已经工作了,在学校教书,学校不让出来,我是下班之后赶过来的,所以来晚了。

老师们见这孩子挺倔强,还很坚持,就给了她机会。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11)

于月仙一上场就表演了一段筷子舞,跳了不到1分钟,主考官姬老师就说,可以了,我们看一部分就知道你行不行了。

但倔强的于月仙说,老师我还没跳完,你必须得让我跳完,不然我不能走。

无奈之下,老师们又给留她时间,让她完整的完成了整个舞蹈展示。

然后姬老师告诉于月仙,她回去好好准备文化课吧。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12)

学校的同事和家里的亲戚听说于月仙要考大学,都投来了嘲讽、鄙视的目光。

一方面大家觉得她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干,心生二意不应该;

另一方面大家都怀疑她有没有这个本事,对事情持观望态度。

因为她非要去考大学,学校把于月仙调去了看大门,希望冷板凳能让她反省,回心转意。

于月仙的父亲更是跳起来老高的不同意这个事。

毕竟当时于月仙上班的工资是家里一份不可缺少的经济来源,她如果去读书了,家里的日子又不好过。

另外,于月仙还未嫁入,还是家里干活的主力,她走了,活谁干。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13)

在这样内外受敌的情况下,于月仙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倔强如于月仙,82天的文化课备战,她一边工作,一边去补习班,回家还得看父亲的脸色,但是她没有退缩。

文化课考完,于月仙的成绩超出了录取分数线很多,中戏的录取名额正向她招手。

但此时的于月仙却不知道,更困难的事情还在后面等着她。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14)

因为于月仙的编制已经是在职教师,尽管中戏已经同意录取她,但是按照规定,还需要她所任职的学校放人。

于是,终于轮到贵人姬老师再次登场。

中戏负责招生的姬老师是个惜材如命的人,前面提到巩俐当年能参加中戏的考试,也多亏了姬老师到处奔走,不然中国少了个“巩皇”。

到了于月仙这也是一样。

为了让她能顺利被录取,姬老师从北京来到内蒙古文化局,让文化局联系了教育局,教育局又联系了下属的赤峰教育局,最后才把事情办妥,于月仙这才上了大学。

04

人生往往是这样,最难熬的日子过了之后,后面接踵而至的就都是好日子了。

上了大学的于月仙,人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尽管后来事业的发展也遭遇过各种困境,但那已经是另外一个境界的问题。和当年那个在小城镇家庭里、不受重视的孩子比起来,她已经跨出了人生最关键的一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15)

中戏不仅实现了于月仙的事业梦想,也给于月仙带来了美好的爱情。

来到中戏之后,老大姐一样的于月仙很快成了班里的副班长,而正班长正是她现在的老公张学松。

张学松是天津人,身高一米八几,和于月仙站在一起非常般配。

除了外形,两个人的性格也十分互补。

于月仙从小在家中是大姐,什么事情爱张罗,冲锋在前,而张学松性格相对沉稳、内敛,习惯先思考后行动,两个人正好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16)

大学毕业后,于月仙和张学松一起被分配到了天津工作。

后来两人又独立出来,自己经营演艺事业。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17)

在做演员这条路上,演“谢大脚”之前于月仙也有过很多的努力,但是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于月仙36岁,被《乡村爱情》剧组邀请去塑造了谢大脚这个人物。

原本城市里长大的于月仙,为了把人物演绎到位,在辽宁农村和村民住在一起体验生活,加上她自己的感悟和创造,所以最后她塑造出来的人物,贴近真实又独具特色,让人过目难忘。

于月仙也因为这个角色一炮而红,成为观众心目中不可替代的“谢大脚”。

据闻,《乡村爱情》第1到第12部,很多角色都曾经换过演员,但唯有谢大脚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是于月仙扮演。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18)

在演艺事业迎来上升期之后,于月仙还勇敢地投身了导演行列,在丈夫的支持下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底,投资拍摄了一部儿童电影《我的无色世界》,并亲自出演片中人物。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19)

于月仙和母亲

于月仙在外打拼多年,她的弟弟妹妹都相继成家生子,但于月仙夫妇却一直膝下无子。

当有人问她为什么不生个孩子的时候,于月仙说:

年轻的时候,为了解决温饱和生存问题,没有时间要孩子;

等自己的情况稍微稳定了之后,又想改善一下父母的生活;

等父母也都安享晚年了,又想帮帮弟弟妹妹们...

就这样年复一年,一直没有停过,一直忙碌着,也错过了要孩子的最好时机。

如今,所有一切都进行的刚刚好,如果自己突然不工作去要孩子了,身后拖着的一个大家族都会受影响,索性也就不想要孩子了。

听到一个女人这样说,多少为她感到心酸和无奈。

也不禁让人觉得于月仙真的是太强大了。

05

杨丽萍曾经因为不生孩子被骂上热搜。

很多圈中女星力挺杨丽萍,直言:

女人的价值,不是用来生儿育女。

但与此同时,反对的声浪也很强烈:

“作为女人,没有生儿育女是不完整的。”

“你老了卧病在床的时候,一定会后悔。”

“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一个儿女。”

其实,一个女人生不生孩子,并不是一件多大的事。

以于月仙的例子来看,生不生孩子,只是她人生的一种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背景和个人经历,怎么选择是个人的权利。而一个选择的好与不好,外人也无从评判。

尽管身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周围的大多数女性都选择生儿育女,甚至是二胎三胎;

尽管当你特立独行的时候,唾沫星子都会逼着你去整齐划一,别做另类,别做非主流。

但人的一生不应该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活,顺从了社会的期望但抛弃了自己,未必能活得幸福。

人应该为了自己而活,做让自己高兴的事。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20)

于月仙从小刚强,事事为父母着想,为弟妹着想,事事冲锋在前,这也养成她女汉子的个性,即便是逞强,也要把所有责任都扛在自己身上,习惯了遇到什么事都说“让我来”。

造成她这种性格的根源,是原生家庭、是她的童年经历。

为了不让街坊四邻戳爸妈的脊梁骨,为了证明老于家的3个丫头片子也是行的,10几岁开始50市斤的大米、煤气罐她都扛着上楼,家里的大事小情她都亲力亲为,亲手操办。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21)

老父亲得了重病,医生说最多活不过1年,她硬是把父亲安排到了海南,买了房子让他敬养。

最后,父亲得病后又足足活了10年。

包括父亲临终前回家乡,死后的身后事,都是于月仙一个人带领着弟弟妹妹们操办,她深知“活着不孝,死了就不要乱叫”的道理。

有了生前对父亲的孝顺,即便后来父亲离开,她问心无愧。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22)

还有对患了顽疾的弟弟的照顾。

90年代末期,弟弟必须要做手术,医院一张口就是10万块手术费。

刚刚步入社会、一贫如洗的于月仙拼尽全力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幸好遇到了3位好心朋友,让她借到救命的十万块钱。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23)

这么多年于月仙过得很苦、很累,但是她已经习惯了。

老公知道她从小到大爱热闹、爱张罗,经常带一大群朋友回家,让于月仙一展厨艺。

于月仙也乐在其中,半个小时做七八个人吃的饭,两个炉灶一起开火,她忙碌着,也享受着。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童年的人生体验将造就这个人一生的心理结构,对其个人气质、个性、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甚至引导和制约一个人一生的情感、言行的发展。

童年,于月仙所经历过的“穷困潦倒”、“重男轻女”,以及身为家中第一个孩子,替父母承担生活重担的经历,注定了于月仙后面的人生也是奉献他人、折腾不停的人生。

只有重复童年那种为身边所有人而操心,为他人而忙碌的节奏,她才是快乐的,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被救回来 谢大脚扮演者于月仙(24)

为了父母、为了兄弟姐妹,于月仙一直奋斗不息、前进不止,他们对月仙的依赖和需要,也成为于月仙个人不断奋进的动力。

因为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于月仙也曾对丈夫、婆婆感到抱歉和内疚,但大家都能理解她的半生操劳和不易。

女人不是生了孩子才人生圆满。

被人需要着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自己能决定自己怎么活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于月仙做到了。

希望她能继续幸福下去。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