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近期疫情的发展,关系着你我的心弦。


那么如何做好日常消毒呢?看完这一篇超全指南就够啦!

选什么消毒剂


适合家用且相对可能好买到的,目前确认对新冠病毒能有效杀灭的,就是医用酒精和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

但是如果你都有的话,二选一就可以了,或者分别用在不同用途上,不要同时用两种,会降低消毒效果



医用酒精


首先,医用酒精是约 75% 浓度的(体积分数),浓度太高反倒无法起到消毒的作用,而浓度太低也是不行的。

使用的时候大家最好把医用酒精沾湿毛巾/面巾纸,用擦的方法来处理,无论是衣物还是桌面,用来擦拭皮肤表面也是可以的。

如果是含 75% 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的话就更方便了,直接使用就好了。

不推荐用喷的方法,因为喷的话酒精与空气接触更加充分,静电可能就会引起起火甚至爆炸,这个风险真的是非常高的,尤其在封闭空间要格外注意。

如果一定要喷的话(再强调一次,不是非常非常特殊/紧急的情况下真的不要喷,已经有媒体报道了起火事故),一定要在通风良好的区域,而且不要一次喷很多,而且尽可能近距离直接喷到衣物表面/皮肤上,减少酒精在空气中的弥漫。

但是医用酒精如果你现在手头没有的话,现在也不容易买到,那用高度数酒兑水兑到 75% 可以么?

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的,但真的是不得已才这样吧。

一定要留意你的酒是多少度的,绝大多数的白酒和伏特加其实都小于 60 度,而自己在家想提高酒精度数太不现实了。

当然,如果你就是有高度酒的话,比如传说中那个 96 度的伏特加,那兑水用用也是可以的,但不排除酒中会有其他有气味的化学成分残留在衣服/物品表面,以后洗起来可能也会困难一些,所以适合应急

另外,后面疫情过去之后,也推荐大家在家里备一点医用酒精或者酒精棉,可以定期对手机、钥匙、键盘、鼠标这样每天接触的小件物品做一下消毒,对于预防流感在内的其他传染病也是有帮助的。



含氯消毒剂


首先,含氯消毒剂指的是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不是成分名字里带「氯」就算

含氯消毒剂最常用的就是 84 消毒液了,也有其他类别如漂白粉、含氯泡腾片等,机制与 84 消毒液类似。所以下面以 84 为例子,如果你有的是另外几种,那么注意一下稀释比例就好,其他方面基本是一样的。

大家买到的 84 消毒液都不是直接用的,要先稀释 20-100 倍再用 (或者说稀释到 250-1000 mg/L) ,这个大家看一下自己买的消毒剂的说明书/标签对应来稀释就好了,都会写的。

稀释后用抹布/毛巾/面巾等擦拭就可以了,擦拭后等 15-30 分钟,最好用清水再擦一遍减少残留。同时,最好注意通风,84 即便稀释后味道也还是挺大的。

要注意的是,84 消毒液稳定性不好,所以一定要现用现配,用后记得拧好瓶盖放个阴凉避光的地方。

另外,84 在内的含氯消毒剂不要用来消毒皮肤,是存在毒性的。在稀释的时候也戴上手套,不要徒手操作

再就是含氯消毒剂不要和含有酸性物质一起用,比如洁厕灵,会生成氯气,也是有毒气体。

居家消毒实用指南(必备超全消毒指南)(1)


衣物除菌液/消毒液

最出名的可能就是滴露和威露士的衣物除菌液/消毒液了,其中添加的是对氯间二苯酚 (PCMX),虽然名字上带「氯」,但本质上是酚类杀菌剂,不属于上面提到的「含氯消毒剂」。

居家消毒实用指南(必备超全消毒指南)(2)


我们国家的各类关于新冠病毒的指南介绍中,截至今天 (02.10) 都没提到 PCMX 可以杀灭新冠病毒。

但是滴露自己有宣传说到 PCMX 对 SARS 等冠状病毒有杀灭效果,也确实有研究显示它对一些种类的冠状病毒有杀灭效果。

但是,不同研究中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所以我觉得说 PCMX 可以有杀灭新冠病毒的能力还是不合适的,最多也就是说「不排除可以,但也要看浓度、用量和用法」。

所以,严谨起见是不建议作为消毒剂使用的

但是,如果你没有 84 也没有医用酒精,抱着「做点儿什么总比干等着强」、「万一多多少少有点儿用呢」的心态,我也不能说反对或者不让你用...



消毒湿巾

这里的消毒湿巾指的是不含酒精的那类消毒湿巾了,一般添加的是类似苄索氯铵这样的杀菌剂。

目前来看,这些杀菌剂对于一些种类的致病菌是有杀灭效果,但目前看来对于新冠病毒是没有杀灭效果的。

但如果你有的话,仍然推荐大家出门的时候带几片,外出时候接触公共设施之后随时擦个手清洁一下。它主要是作为无法洗手条件下的补充,能第一时间做一个简单的清洁,而不是因为这个成分可以杀灭新冠病毒。


蒸煮&紫外线&洗衣机


对于一些餐具、婴幼儿用品等小件物品,是可以考虑通过蒸煮的方法来做消毒的。

新冠病毒的杀灭条件目前知道的是 56℃ 以上且至少 30 分钟,虽然可能有些费燃气,不过并不是不能实现。

有一些滚筒洗衣机可以调节水温到 60℃ 甚至更高,那么清洗 30 分钟以上的话,也是可以起到消毒效果的。

但普通的波轮洗衣机就不行了,即便手动加入热水,也很难长时间的维持水温,所以就不能保证。

紫外线虽然可以杀灭新冠病毒,但对于家中就相对不太实用了。想要对如此大面积进行紫外线照射,对于紫外灯的要求会非常高。一般来说,淘宝上卖的紫外线灯只适用于几平米这样的小空间。如果已经购买了的同学,在使用时要注意打开紫外线灯后要迅速离开房间,因为紫外线可能会灼伤皮肤,甚至长时间照射会引起癌变。

至于手持式 mini 紫外线灯(常号称用于「消毒马桶圈和床铺」)其强度和持续时间也很难起到消毒作用,还是省省钱吧,今年相信还是会有 3.8、618、9.9、11.11、黑五、12.12 等等呢,大家不要愁压岁钱和年终奖花不出去...


不同物品的消毒方式


说了选什么消毒剂,这一部分我们说一下针对常见的一些日常用品,用什么方法来消毒、有没有方法/必要去消毒。


口罩的消毒再利用


如果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口罩数量也有限的话,口罩可以适当多次使用

比如外出后,将口罩挂在干燥通风的位置或是装进干净的一次性纸袋中,方便下次使用。毕竟,一边是很难买到真口罩,一边是不戴口罩不能出门。‍♀️

在适当延长使用时间的情况下,还是不建议优先考虑给口罩消毒的。

但如果你确实存货不多,考虑到目前没有看到好转迹象的疫情,这里也说一下口罩消毒的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找到2个,一个是宋武慧等最近发表在《微生物与感染》的;另一个是台湾行政院 SARS 后发布的。

可以考虑的方法 2 个:


不推荐的方法呢:


但还是像开头提到的,在适当延长使用时间的情况下,还是不推荐的大家优先考虑在家对口罩进行消毒后重复利用的。



手机、平板、游戏机/手柄


可以用酒精棉擦,84 理论上也可以,不过味道会比较大。

没有酒精的话,光用水擦了也没什么消毒作用。

平板、游戏机这些尽量别带出门了就,放家里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那消毒的需求也相对不那么大。

而手机的话,一方面出门在外的时候可以适当少用,另一方面如果能习惯的话可以外面套个密封袋,出去之后袋子扔掉。



地面、桌面、台面等


可以用医用酒精或者稀释后的 84 消毒液擦。

擦完之后等待 15-30 分钟可以用清水再擦一遍。



外衣、外裤、鞋

如果是没有去人口密集的地方,正常换洗就好。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每次外出回来后,对所有衣服进行消毒。回家后,将外衣按照分区原则集中放置就可以。

外衣外裤使用洗衣机高温漂洗功能,30分钟以上就可以了,并不推荐使用其他的消毒方式。

鞋子其实不需要额外的消毒,但注意居家的时候还是推荐进门就换鞋啊!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考虑使用酒精擦一下。

其他的有必要、有效果、居家又好操作的方法,真的没想到了...

但是要注意两点:

首先,有一些秋冬衣物表面有涂层,带来防风防水等效果,而酒精和 84 消毒液可能 (也不是一定会) 会破坏这个涂层,想要用酒精/84 擦衣服的同学要了解到这点。

另外,84 消毒液有漂白效果,用在纺织产品上一定要谨慎。


普通衣物、床单等

普通衣物指的是不在外出时穿在外面,基本不太会有接触风险的衣物,比如穿在里面的毛衣、袜子、秋裤、内衣等等。

这一类就正常清洗就好了,不需要专门消毒

前面的做好了的话,这些用品接触病毒的几率非常非常低,没有必要做「消毒」。


快递、外卖、买回来的预包装食品用品

快递袋子、外卖盒子,建议不要带进屋里,在屋外就剥开留在外面,下一次外出的时候一起带走直接扔掉。

里面的东西可以用酒精棉擦一下,从超市带回来的购物袋建议用酒精擦拭下表面,然后再整理。

买的菜就不用「消毒」了,洗好放好就行了,不过建议少吃凉菜,不吃生食


下水道


可以盖上地漏,下水道管道是弯曲的,理论上不会自己反上来,马桶使用后也记得把盖子盖上。

如果担心的话,可以定期在水箱中用 84 消毒液做下消毒,但切记不要和洁厕灵混用。

同时建议,日常居家还是需要用酒精或84消毒液擦拭马桶圈,尽量避免使用棉质的马桶圈座套(除非你能非常勤快的清洗更换),粪便、尿液会溅到马桶圈上,从而形成细菌的乐园。


倒垃圾

出门倒垃圾前后要注意洗手,如果小区的垃圾桶需要掀开盖子,建议带一个一次性手套,如果没有手套,用一个整洁的塑料袋也是可以的。

不过,不需要担心倒垃圾会有感染的风险,做好个人卫生,就能避免垃圾带来的接触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