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字之差(一字之错指出即可)(1)

职场上难免出现失误。如果你站在一旁,你要怎么看?

首先,我们要承认失误存在的必然性。即使是设计精湛的机器,在运转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意外问题。比如能源供应,外部操作失误,环境条件变化等等,都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更不要说,姿态各异的人类了。既然说是失误,就不是哪个人存心要犯的错误。前期工作做得再完善,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零失误。你可以在喊口号灌鸡汤,或者是吹牛皮的时候,大谈特谈“零失误”。但是真正做事的时候,要设立一定的“容错率”。

其次,要看失误的影响程度,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是所有的失误都十恶不赦,也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立马原谅。要去看事情本身。

有一些看上去很小的失误,会带来很严重的影响。比如财务工作中的各种数字,一个小数点,就意味着巨大的量级差异。发生这种失误的可能性有,但相对比较小。因为影响太大,所以在涉及到的工作流程中,一定会经过一次次的迭代,得出现实最优的工作方法。严格的约束下,还出现这种失误,那么就得按照规矩来负责。旁观者多说几句,也无可厚非。

有一些失误,的确是错误,但是对事情的结果几乎没有影响。比如一些笔误。字写错了,但是不影响意思的表达。看到这种失误,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这时候不妨找找具体的原因。如果就是一个日常的工作,还搞得错字连篇,那明显就是工作态度问题。团队的负责人,需要去纠正具体个人的工作态度,也要对团队做一个提醒。

但有的失误,并非出于态度问题。在日常工作之外,接到临时任务。这些临时的任务,往往可用的人手比较少,同时要求高时间紧。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出了失误。这种情况情有可原,既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就不要过分苛责。工作环境已经高压,外界再施加不必要的压力,很可能会让人更加紧张,影响工作效率。

最后,减少失误。要进行业务流程重整,从流程上降低失误概率。你一味谴责张三无能,李四马虎大意,保不准下一次无能和大意的,就是你。人是最靠不住的。今天张三改了,明天李四也许还是一样。针对个人,只是找一个情绪发泄的对象,无益于真正解决问题。唯有从事情本身的角度,重新设计、调整流程,才能从根源上减少失误。

总而言之,有失误,就要改。失误的人,不能轻易把这个失误一笔抹掉,而是要找到办法,减少今后类似的失误。旁观的人,指出失误提出批评是对的。但如果出于别的想法,东拉西扯,扯到上下五千年,又扯到祖宗多少代,就没有必要了。甚至于把失误无限放大,仿佛已经滔天,那也许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