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我们每个人都只此一生)(1)

只此,仅此;就此;唯有这样,只有一次。

予,同“余”,我;给,授予。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中:“一领白衫又不中穿,夜拥孤衾三幅布,昼欹(qī倾斜)单枕是一枚甎(zhuān同“砖”):只此是家缘。”

“只此是家缘”,家产只有这些。那么你呢,此刻,你所真正拥有的,有哪些呢

我说的,是独立的,不共享的,可支配的,完全自由且不会被情感束缚和道德绑架的。

是否拥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可以不是自己购买,可以是家人的馈赠。但是,关键点在于这种馈赠是一直在完成进行时地挂在嘴上的,时刻让你记得这份馈赠且时时可以言语相胁,可以拿回去的,还是馈赠结束,落子无悔,自己完全可支配的。

是否拥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婚姻无关的拥有,不因任何舆论必须或者关系的建立而拥有。

我说的是,独立且有底气的拥有。

以上,我不是在讴歌一种靠自己劳动所得的拥有。我在说的是一种为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我们每个人都只此一生)(2)

可是现实里却往往不曾让你真正拥有些什么东西。以前看“第八号当铺”,觉得这当铺真好,现实里有的话就好了。想要美貌,想要金钱,想要很多很多,但是,用什么等价的东西去换呢,如今再想,我还是想不到。

我一直觉得,人生波澜好过平淡无奇,总要在生命的最后留点剧情饱满丰富,情节跌宕的内容来回想的。

不一定每个人在此生此世都能遇到真爱,爱情,这种东西的。那整部剧的情结就全要靠自己一个人卖力地表演。这时候,剧本真的是最重要的,无论你是什么咖位。

哦,对了,孩子不是你的私有物品哦,孩子是两性共同孕育诞生的。但是在诞生那一刻起,他就应当是一个具备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的生命个体。出于孕育者对孕育体的生命关爱,在其不具备自我生活能力的时候,养育、教化应该是一种习性。

我以为,这应当是孕育者,孕育母体自我选择的。孕育者有权对自己的生理能力做出是否使用的权利,其应当保有完整的决定权和选择权。

这里还包括他人,甚至至亲,不以任何的情感束缚或道德舆论来做出胁迫。

但是我想当下的现实里根本都不多地存在这些,因为,很多人如今自己本身都没办法保持这种觉悟,自身就不尊重自身的选择。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我们每个人都只此一生)(3)

所以我觉得,大多数人不用担心,因为生活其本身就会磨平我们很多的棱角,每个人都会自己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不需要任何助力就可以让那些担心和试图越权代选的人心想事成。

就好像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早恋很紧张,对大学谈恋爱都很反感,不满意对方的条件、家庭等等,想方设法地反对,软硬并施地拆散。我觉得根本就是大可不必的。

因为感情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即使是大学的绝对环境,没有工作、金钱等等的社会压力,在一个思想最绝对自由最有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的这种“完美生态”里,情侣都会自己把自己作死,分分合合,分镜头层见叠出地让人眼花缭乱。

两个人在相对较好的状态下,就这么不受外界阻碍地相处,都会相爱相杀,泪眼交加地game over,根本不需要外人大动干戈地去试图干涉或者阻止的。

所以,不要过多地用自己的年龄、视角、经历,用自己生命体在这个世界的全部有用的思考和积累去干涉或者为另一个生命体做出选择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而且,这个生命体周边是和他同一年龄同一思想区域和积累值的生命体,他们有他们那个生命体群落的相处方式和看世界的角

游戏还是原来那个游戏,可是哪怕手机APP都隔三差五在冒小红点更新,同一个游戏一年里都新开了多少个副本了,副本的玩法是和以往你玩过的常规里的是不一样的。就好像《头号玩家》第一关里需要逆向开车才能拿到钥匙。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我们每个人都只此一生)(4)

回到刚才,我觉得从是否孕育这个生命起就应当是一种愉快的自我选择。如果你是不愉快的,我觉得你应该要尊重自己,选择自己觉得愉快的方式。

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在一边抱怨着一边妥协着,一边不停地奉献自己,一边心不甘情不愿。从而觉得自己平白付出,需要通过回报才能得到心理的平衡

之前《芳华》和《无问西东》为什么票房那么高,都是有道理的。单从内容上讲,每个点都恰如其分,实实在在。不是什么干货,攻略,就是说到了人的心坎,原来,自己就是这样才不愉快啊。

《无问西东》里的几个点都切的很好,不管是泰戈尔演讲那段,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还是关于人往往会忘记自己的珍贵等等。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剧里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的母亲(米雪饰)说的一段话: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我们每个人都只此一生)(5)

每个人都只此一生,“只此予一生”当"予”解释为“我”的时候,是说,每个人也只此只有自己的一个人生;而当“予”解释为“给”的时候,就是在说,这短短的一生里,我们会给自己留下什么呢,什么是自己所真正拥有的,可以给予自己人生的呢。只此,只有这些,是哪些呢。

所有人都知道生命宝贵,人生不复,可是我们都还是一如往常地在度日

太多人在挣扎了,或者曾经挣扎,或者正准备挣扎,一批接着一批。时间久了,就像是一个必经的轮回路一样,是命理中紧扣着的一环。

我想的是,如果你还在挣扎,那就挣扎,多折腾几下,人生很短,你只会越来越不挣扎,所以,庆幸自己怎么还在挣扎,然后继续吧。

如果已经放弃了,那你一定要放弃地彻底,不然会更加痛苦。但我也知道无论哪一种,人都是痛苦的,那些挣扎的,挣扎过的,放弃的,准备挣扎的......

无论如何,这都是我们自己享有的一个人生,而且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受制于人无法自由。

生而为人,从一开始就是不自由的,这是常态。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尽可能自己可以的情况下去挣扎。

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是没有办法挣扎的,你一挣扎就会有人为你落泪,为你病痛,难以入眠,全世界都会因为你的挣扎而毁灭,那你早早放弃吧。无论你多正确,当所有人会因你的正确而毁灭的时候,你就只能是错误的。

当然你也可以去证明自己,或者一遍遍说服所有人。那么,你得有正确的方式,果敢,坚持,坚韧,等等。

往往我们没这么厉害的,但是往往也没“世界会因我们而毁灭”这么困难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我们每个人都只此一生)(6)

曾看到一个笔者的微博上说,之前选择辞职写文的时候,全家反对。她没有妥协,最后甚至闹到断绝母女关系的地步。后来,她从接专栏开始到有作品出来,如今已经靠着写字每个月都有很可观的收入了,和父母,亲戚也便都关系缓和了。

然后她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在你没有实力的时候,你无论怎么说,说什么,说再多,都没人会来听你的。而当你强大有实力,做出成绩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和颜悦色,所有人都会来听你在说什么

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坏,我们每个人都只此一生。

真正的胜利应该是在这有限的一生里如何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满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值得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你可以选择做一个正义、善良的人;你也可以为了你所信仰的,坚守的,认为值得的,献出一生的热情。当然,你也可以舒舒服服地只是睡觉,其实一辈子也睡不了多少好觉的。

小时候幼儿园里我不爱睡觉,初中呢晚上还想多看会故事会。高中的时候是多么想每天好好睡一觉啊,觉得自己可以睡到世界末日。到了大学,其实宿舍里也不是想怎么睡怎么睡的呀。

毕业了呢要工作,一份单休的工作,是睡不着什么觉的。生物钟甚至还会浪费你一个周日的上午,更不用说赶上楼上人家装修,家里人无所顾忌地大声嚷嚷,惊天动地地打扫卫生了......

之后的话,女孩子也就等养胎坐月子啥的了,但是那段时光也是睡不好的不是嘛。等老了啊,想睡也睡不着了。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我们每个人都只此一生)(7)

其实没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要有所作为的。生命好就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啊

只是我的话,虽然无所作为,但是可能还是更喜欢激情一点的生活吧。波澜终究还是比平淡有趣的。

我觉得这没什么错吧,谁不想有趣地度过这一生呢。

我相信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我相信,一切都是可以选择的

而且我不是非要辛辛苦苦地选择那大家都知道的正确答案。既然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那他们自己怎么不去做,非要我们去做呢。而如果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那是多无趣,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呢。

最奇怪的是有的人,总是喜欢以己度人地为别人“建议”,或者是那种以自己的标杆去丈量别人的人生,生活。自以为自己才是正的一方,兢兢业业,规规矩矩的好人,需要被讴歌;而别人是在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是一种不像话。

其实人最难的就是理解万物,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成长之路的不尽相同;所思所感的各自坚守

只此,给予我这一生,只此,方可赋予我的人生。只此,是我的一生啊

因为真的很难去做点什么,很难去反抗些什么,我想,不去选择什么都不做,就很棒了。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我们每个人都只此一生)(8)

我觉得还是可以有很多去做的。虽然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去旅行,但是又不是一辈子都去不了了。

宫崎骏说:“我想要通过自己的动漫,告诉每一个人,或许你尚未遇见,但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许多美丽的东西,生存在这个世界是值得的。”

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去旅行啊,看一下没见过的山川湖泊那种,我特别想看各种不同的地貌,因为没见过。

我觉得写没见过的东西是很苍白的,比如写草原,写沙漠,除了用“一望无垠”这种教科书式的成语,更多的也不过都是强行附和,玩文字技巧。

真正有灵性的文字,你读第一句话就能感受到的

小时候写作文的起步是好词好句和优秀作文这类书籍,摘录、抄写,春姑娘啊,秋天的田野啊这些。

其实我到现在都很想好好地去看一看秋天的田野的,其实现在乡下都没田野了,我都很久没见过了。

另外我还喜欢麦田,但我这种喜欢是很肤浅的,我都没认真见过麦田。初中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蓝澄海》,从此心里就有一片很想很想见的麦田。

城市里没有完整的天空,没有从头到尾的风,也没有真正的季节,除了温度没有办法

比如今年秋天,最先的就是淘宝上的秋款新品上架,在还是每晚开空调的时候就每天在预告秋了。写着秋啊秋啊的文案,真的是,很无奈。没有一叶知秋这四个字的味道,写多少字都没有用。

所以,我说,我们要去旅行。但我发现我身边的人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旅行的,她们觉得累。但是我是真的喜欢,而且旅行本来就是累的,这很正常啊。这是玩啊,小时候玩也累,我觉得这真的是很正常的啊。不过不喜欢旅行的人喜欢阅读,喜欢弹琴等等也都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愿意花费时间的喜好。只是我刚好喜欢旅行。

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借助于人为的戏剧,因此在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界。

但是我想要的是是第一轮的,我想自己去看一看,自己去经历爱。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我们每个人都只此一生)(9)

不管你多大,都要选择对自己最好的方式,要心安理得,不能在头发花白的时候还在想着子女,不可以没出过城,没看过真正的蓝天白云。雪山,极光,这些东西很可能这辈子就这么看不到了,即使有钱了,身体也没办法支撑了。

我始终记着我妈妈还没坐过飞机,刚好我也没坐过。可是我才20来岁,妈妈50来岁。妈妈牙齿不好,刚好我牙齿也不好。我需要省着钱,不舍得吃一个甜品小方,妈妈是糖尿病患者,米饭都没办法多吃几口。

每个人都只此一生,真的只此一生。就算有来世,你也只有此生的记忆。

时间是靠记忆承载的。所以,若你只能记这一生,你便只能握住这一生。

奶奶信佛,今生就只在为前世赎罪,为来世积德

老一辈的人其实都苦。我觉得这些都是大抵相似的。不管在哪个年代,怎样的社会状态,一代人和那一代人都共同经历着同样的世界和社会。所以我不怎么买单大人说的他们那会怎么怎么苦,如今的我们怎么怎么幸福。我以为应该是横向比较的。比如:

很多表象的改变不过是因为经济体制转型造成的误会而已。现在在公司的格子间里面哼哧哼哧做PPT的那些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我们每个人都只此一生)(10)

同理,父母当年在菜场讨价还价一分两分和现在抢红包很起劲的差不多;奶奶辈非要喜欢把空调,电视机盖住,遥控器也要穿个衣服的,和现在手机非要带个套的也差不多。现在每天刷微博,刷朋友圈的,跟当年蹲墙根晒太阳嗑瓜子的也没什么区别。

但是,如果纵向比较,我们如今的生活条件确实是优于过往的,我说物质上。而那些从条件不好的时代里过渡到如今条件好的时代,确实是很难适应这个时代的脚步的,很难适应着去完善一些消费观,价值观等等。因为成长经历不一样,阅历不同。

甚至有的时候,他们会产生一点点的嫉妒,也是情有可原。就像我们90后会说道00后的,才多大啊,平板就抱在手里玩了,想我小时候这么大的时候怎么怎么......

所以我以为,很多东西都是大抵相同的。每个人都要经历每个生命阶段,每个生命阶段都有苦楚

早晚,我们也要到上有老下有小,老病,小哭的时候。我们也会为下一代奔波操心,会接受一波波等待着我们的社会风暴的洗礼。

这都是活在世上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我们每个人都只此一生)(11)

再次回到那句,每个人都只此一生。

我希望的是,不管每个人度过怎样的一生,都能是自己真心的选择,自己最真诚的期盼。

可以有能力和选择权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有信仰和有意志去坚守自己认为正确的追求。

有决定权去决定自己此刻当下只此一生的短暂一世,喜欢的,和想要的。不被强求,不被被选择,不被强行给予。不被约束,不被误解,不被捆绑。

我们都只此一生,在自我放逐的路上,寻找生命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