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老师论【力比多】和【攻击性】

隗老师论力比多(隗老师论力比多)(1)

学员提问:弗洛伊德用【力比多】和【攻击性】这两个词基本界定了什么是人的【本能】,请隗老师讲讲它们究竟是什么含义?为什么您在课堂上说这是弗洛伊德伟大的界定和发现呢?

01

隗老师回答:这两个词很有意思,一个是代表着快乐本能、生本能、性本能的【力比多】,另一个是趋向于攻击本能、攻击趋力的【攻击性】,通常这两个词是绑定在一起不会分裂出现。

我们举一个最基本的事件去分析:

隗老师论力比多(隗老师论力比多)(2)

满清入关是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发展的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

满清人在东三省待的好好的,长白山、大兴安岭待的好好的,Ta们为什么要打进山海关占领北京?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政策,中间辫子周边剃光而“定鼎中原”呢?

这里边就融合着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和【攻击性】了。

隗老师论力比多(隗老师论力比多)(3)

【力比多】和【攻击性】分不开,也不存在二者先有谁后有谁,二者是同时出现

我想吃到更多的美味,就需要释放更多【攻击性】去“弯弓射大雕”,射雕的过程是攻击释放,吃到雕肉又是【力比多】满足。

所以满清人在长白山也好,在兴安岭也罢,白山黑水间也就能吃到这些东西,但“定鼎中原”之后出现了“满汉全席”,八大菜系全都有了,【攻击性】释放出来,【力比多】也就同时出现了。

隗老师论力比多(隗老师论力比多)(4)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具备这两种本能,这两种本能让人生生不息、向死而生,更好地去拓展拓疆,概括起来就是【力比多】和【攻击性】这两个概念。

02

精神分析里还有一个词叫【压抑】,所谓的【压抑】也不是两种本能只压其中一个,【攻击性】压抑了,【力比多】也出不来,反之亦然;

【压抑】是两者全部压下去了。

本期专题我们讲的【固着】,就像是一个虫卵状态、冬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力比多】和【攻击性】都出不来;

这两者一个能出来

另外一个也就不远了

隗老师论力比多(隗老师论力比多)(5)

我们是“民以食为天”的民族,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会用“炊烟袅袅升起”形容做饭时的烟火气息;

厨房能体现出一个家庭生生不息之感,也是【力比多】和【攻击性】完美融合之地:杀鸡宰鹅、烹羊宰牛、稻谷脱壳、蒸米煮粥这些都是攻击的过程,攻击之后的色香味意形,吃到嘴里沁人心脾、原汤化原食、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的感觉,这些又是【力比多】的享受;

所以中国的厨房文化,就融合了【力比多】和【攻击性】两个部分,也说明了弗洛伊德【本能】这个概念。

隗老师论力比多(隗老师论力比多)(6)

隗老师论力比多(隗老师论力比多)(7)

有人说中国人是『口欲固着』的民族,【力比多】和【攻击性】都用在吃上了,有一点道理,但也要看到,我们中华民族大快朵颐之后提笔就能写诗,这是口欲满足之后,【肛欲期】创造的升华,在酒桌上谈生意谈买卖的酒桌文化,又是【俄狄浦斯期】的发展;

我用“厨房的故事”讲清楚了【力比多】和【攻击性】吗?学员们明白了吗?

隗老师论力比多(隗老师论力比多)(8)

隗老师论力比多(隗老师论力比多)(9)

隗老师论力比多(隗老师论力比多)(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