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好莱坞大片《惊天洞地》,被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评为“比《阿凡达》还3D”,也吸引了很多户外爱好者去观看。观众们观影后的普遍感受是:探洞很危险,看片很惊吓。

在泸州古蔺,就有这么一群探洞爱好者,他们背着装备,戴上头盔,下到深不可测的溶洞里,一窥大自然的神秘和奥妙,也为古蔺将来的溶洞旅游开发收集了一些资料。

近日,记者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听他们讲述精彩的探洞故事。

6个户外爱好者组成洞穴探险队

探险队的“头儿”叫钟胜明,熟悉的人都称他为“大胡子”,他是户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骑单车到过拉萨,近年来还组织了赤水河漂流、黄荆老林徒步穿越等各种户外活动,也是古蔺游泳协会会长。此外,他还是古蔺志愿者组织、民间水上救援队没有头衔的“队长”,多年来和队员们持续从事志愿服务,进行水上打捞和救援工作。

比较出名的溶洞(地下溶洞天地宽)(1)

探洞

这个醉心户外运动的古蔺汉子,从去年开始,又捣鼓起了洞穴探险。“我们的队伍目前有6个人,其中有3个人是相对熟练的户外熟手,另外3个是生手。”钟胜明说,蔺州素有千洞之乡的美誉,古蔺的老林古镇、画里乡村让人神往,但古蔺神秘的地下景观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期盼能早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因此,我们成立了暂名为‘蔺州洞穴探险队’的队伍,主要由户外爱好者组成,开始对洞穴进行探查。”

“大胡子”告诉记者,刚开始,因大家都没有经验,首先对队员进行了一些常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准备各种探洞所需的器材。“头盔、头灯、各种绳索、快挂、雨靴、手套等,都靠队员们自行购买。”“大胡子”称,他们还专门邀请了遵义金牛洞穴探险队进行指导。进入洞穴探险,危险性相对比较高,因此,他们特别注重装备的齐全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安全,宁肯不要进洞。”

初探白马洞一天没出洞

在队员们有了一定的准备后,今年2月,在遵义金牛洞穴探险队的指导下,这支队伍对双沙镇白马洞进行了探查。

“白马洞是个喀斯特地形的溶洞,地形宽广,有纵横交错的河道,最高处约有83米,地形比较复杂。属于发育比较成熟的溶洞。”据“大胡子”介绍,为确保安全,他们将队伍分成两组:先锋组和后备组。先锋组由经验丰富的三人组成,先进入洞中进行探查。

比较出名的溶洞(地下溶洞天地宽)(2)

洞穴

“洞中地形高低起伏,我们上下攀援,煞是吃力。其中有一个悬崖落差大约有15米,由于岩壁十分光滑,几乎没有能抓住和站立的地方。队员们利用SRT绳降技术,降落到底部,勘测了地面的地形地貌。”

刚开始,有些队员产生了幽闭恐惧症。探险队年龄最大的队员、53岁的徐邦林说,他最初也有些害怕。“刚开始进去各种不适应,确实有些恐惧。黑漆漆的溶洞里能见度极低,只能靠我们带的光源照明,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看上去触目惊心。”徐邦林说,尽管自己也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但在深不可测的溶洞里,还是感觉到了人类的渺小。

在洞里呆了一阵后,大家才渐渐适应了洞里的环境和光线,开始慢慢行动起来。“上坡下坡,侧行弯腰,爬行下滑,渐渐地,进入眼帘的仿如人间仙境,石旗、石笋、石柱,排成了一列列、一队队迎接着我们,这种感觉太棒了。”神奇的地下世界仿佛敞开了大门,静默无声迎接这支来自地面的探险队伍。

最初的恐惧过去后,队员们在黑暗中感觉到了宁静的舒适感,还有一种能探寻到未知的兴奋,每走一步都在想,下一步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这次探洞,先锋组基本走遍了全洞,花了10个半小时。后备组则花了13个小时,连简餐也是在洞里吃的。两个组再次汇合,回到地面上时,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探秘各种溶洞目睹壮观奇景

有了初次探险的经验,探险队渐渐将视野投向了更多的溶洞。古蔺的大佛洞、景佳洞、狮子洞、大小硝洞等洞穴,都进入了队员们的探洞计划中。

“我们在探大佛洞时,正好是丰水期,遇到了地下河涨水,最终只能提前退出。”“大胡子”介绍说,大佛洞也是双沙镇的一个溶洞,处于正在发育当中。入洞前,队员们先找当地老乡了解情况,对该洞的基本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老乡说,洞里有很大的一条地下河,要注意安全。”

“大胡子”称,入洞行走了约两公里后,他们看到了壮观的钟乳石林。“它们正在钙化定型,有的还在生长发育,各种形状都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莲花甚至石人,奇异无比。银色的石幔在头灯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奇观随处可见,越往里走景致越奇丽壮观。”

过了很久,“大胡子”和队员们隐约听见了“哗哗”流水声。寻声而行,水声越来越大,走近一看,才知道洞里有条地上暗河,但水势颇大,漫漫无边。“暗河深不见底,远处也看不真切。老乡们曾在枯水期时进去过,那时发现这条河的河滩已经露出来了,河滩面积宽大,远处还有壮观的瀑布。”

于是,“大胡子”和队员们打算过河继续探测,但脚下湿滑,淤泥很多,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走到水深处时,大家发现已经无路可行,只能潜水才能通过。

“我们最终放弃了继续探测这个洞。”“大胡子”说,一是因为洞中钟乳石正在发育,在湿滑的地上行走时,必须借助外力支撑身体,不然势必跌倒。可手一旦抓住钟乳石作为支撑,就会将其损坏,实在可惜。另一个原因就是必须借助潜水设备才能通过暗河到达对面,因为探险队尚未配备潜水设备,最终只能放弃。

经验日渐丰富拟探全县洞穴

据记者了解,目前,这支队伍已经探查了6个洞穴,其中有3个干洞、3个水洞。探查的洞穴越多,大家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在器材上,我们陆续进行了添置;在安全教育上,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大胡子”说,除了常规的器材,他们还特别准备了保温饭盒。很多时候,队员们进洞后会花很多时间探查,一呆就是一天多,吃饭就在洞中解决,节省了出洞的时间。

在探查时,常出现的险情包括迷路、突遇涨水等。“大胡子”说,为了应对这些情况,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预防迷路,可以放一些大家都能识别的坐标。还有就是做一些记号,比如摆石头。”对于地下河涨水,“大胡子”说,一般进洞前,他们都会先找当地老乡了解情况。“水文、道路、地形等情况,他们比我们熟悉。他们土生土长,知道洞里啥时能进,啥时不能进。”

在这样的准备下,目前探险队所探测的全部洞穴,都是安全进入,全身而退。“下一步,我们想对全县的洞穴进行初探,一是为古蔺县大旅游摸家底作贡献,二是为户外爱好者搭建一个休闲的平台。”“大胡子”说,他们将招募爱好者的帖子发出后,也有不少网友响应。但探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专业设备的帮助,没有充分准备,最好不要进行此项运动。“其实,具有一定户外知识的、会SRT绳降技术的人,都可以加入探洞队伍。但安全第一,不要轻易尝试。”

另据记者了解,在古蔺、叙永等地,因溶洞众多,洞内地形复杂交错,时常会发生当地村民不慎跌入溶洞受困的情形。2012年12月,古蔺县二郎镇31岁的居民甘凤梅不慎坠入一处深约250米的溶洞中,后经探洞者历时150小时,才将其遗体带出。徐邦林也表示,随着探险队的日臻成熟,将来也会向洞穴救援方向发展,为救援溶洞受困者出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