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及含义(今日成语典故脚踏实地)(1)

脚踏实地

成语典故及含义(今日成语典故脚踏实地)(2)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认真踏实,不虚夸,不浮滑, 不投机取巧。这句话,常见于宋代理学家的语录中。宋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卷十八载:邵伯温的父亲邵雍,曾称赞 司马光:“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

司马光,字君实,夏县涑水乡〔涑sù〕(在今山西省) 人,人称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第一部 编年体的通史《资治通鉴》,就是他主编的。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上历来占着重要的地位。

据说,司马光在青年时代就爱好研究历史,读了不少书。 宋英宗(赵曙)时,他受命与刘颁〔bīn〕,刘恕、范祖禹等史学家 编撰《通鉴》。前后十九年中,司马光作为主编,他无时无刻不在努力钻研,专心写作;有时工作到深夜,天还没亮,就又 起来了。他恐怕睡得过久,耽误工作,特制了一个圆木“警枕”,不让自己睡稳。编写工作的步骤是:先广泛收集材料, 经过仔细研究和选择,再把它们依次串连起来,然后加以剪裁润色而成定稿。工作态度,十分严谨。许多篇节,都作了 反复几次的修改,例如唐代部分,原有六百卷之多,最后定稿,精简为八十卷。全书编成时,共二百九十四卷,另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 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完成的原稿,都用一笔不苟的工 整字体,抄写得整整齐齐;剩下的废稿、残稿,堆放在洛阳 占了满满的两间屋子。那时的皇帝宋神宗(赵顼〔xū〕), 给这部书取了个《资治通鉴》的书名。资,供给;治,治理国事。赵頊认为这部史书可供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教训。

成语典故及含义(今日成语典故脚踏实地)(3)

司马光在这项艰巨的工作中所表现的辛勤切实的态度, 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当时邵雍称赞他“脚踏实地”,确是可以当之而无愧。

现代文学家朱自淸《论书生的酸气》: “他们渐渐丢掉了那空架子,脚踏实地向前走去。”

成语典故及含义(今日成语典故脚踏实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