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朝(三十):高丽禑王

42.高丽禑王

高丽禑王(朝鲜语:고려 우왕/高麗 禑王 Goryeo U'wang;1365年-1389年)是高丽王朝第32位国王(1374年—1388年在位),高丽恭愍王和奴婢般若所生之子。初名牟尼奴(朝鲜语:모니노/牟尼奴 Monino)。

朝鲜历代王朝图(朝鲜古代君王谱)(1)

(1)即位为王

王禑生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初七,他的母亲是权臣辛旽的侍婢般若。王禑自出生后就被抚养于辛旽家中,乳名牟尼奴。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初七,正逢牟尼奴七岁生日,辛旽为了祝福他而去广明寺施舍僧侣,恭愍王以赐蟒龙衣为名传辛旽至正陵(鲁国公主陵),辛旽从此一去不复返。原来高丽恭愍王已获悉辛旽的逆谋,在抓捕其党羽的同时也诱骗辛旽落网。辛旽被软禁于正陵两天后就发配水原,在途中伏诛。

当初,恭愍王对侍卫李美冲说:“你知道辛旽家那孩子的事情吧!”李美冲回答:“臣知道。”在旁边的另一个大臣林朴不解其意,李美冲对他说:“主上曾铸造金钱让我带去辛旽家,赐给那孩子,孩子很高兴,辛旽对我说:‘主上多次来我家,不是为了我。’我向主上报告之后知道了有这回事,所以今天主上才这么对我说。”恭愍王君臣所谈论的正是一直被视为辛旽儿子的牟尼奴,其实是恭愍王的儿子。到了辛旽被诛杀后,林朴对史官说:“诛杀辛旽固然是国家大庆,又有一个大庆,你们知道吗?主上临幸宫女生了个儿子,辛旽秘密养在他家中,不让国人知道,这也是他的一个罪状,史官应该记下。”恭愍王密令近臣保护好牟尼奴,在辛旽被杀七天后将他接入宫中,正式公开亮相。恭愍王让牟尼奴住在明德太后的宫殿,并对守侍中李仁任说:“元子在,我就无忧了!”接着说:“我在辛旽家看上一个婢女,听说她能生儿子,便临幸了她,有了这孩子。”不久后恭愍王想让牟尼奴入学,明德太后不想,便借口其年幼而拒绝。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恭愍王命知申事权仲和在李穑府邸中聚集文臣,为牟尼奴取名字,群臣拟了八个字,恭愍王圈定了“禑”字,然后封他为江宁府院大君,接受百官祝贺,还让白文宝、田禄生、郑枢等名臣来辅导他的学问。洪武七年(1374年)九月,恭愍王宣称王禑的生母是一个叫韩氏的宫人(据说出自世家大族,并追赠韩氏祖上三代。这些都是以王禑为储君的信号。但在王禑离储君之位仅一步之遥时,恭愍王就在这个月的二十二日被弑杀了。王禑虽然是恭愍王的独子,但由于年幼且身世不明,明德太后及侍中庆复兴都打算在宗室中另择一人为王。北元则在高丽内部亲元派的策应下,欲立在北元境内的沈王脱脱不花为新任高丽国王。在这种情况下,守侍中李仁任在都堂会议上坚持立王禑为王,大臣们相互对视,不敢发言,只有判三司事李寿山发表异议说:“今日之计,当在宗室。”永宁君王瑜及密直王安德等迎合李仁任的意思,说:“上升王以江宁大君为后嗣,除了他之外还能选谁呢?”于是李仁任率百官奉王禑即位,这是洪武七年(1374年)九月二十五日的事。

朝鲜历代王朝图(朝鲜古代君王谱)(2)

(2)巩固政权

王禑被李仁任扶植上位后,首先是确固其王位合法性,恭愍王宣称的王禑之母韩氏被追封为顺静王后(一作顺靖王后、顺正王后),礼葬于懿陵。然而到了洪武九年(1376年)二月,般若趁夜潜入明德太后宫中,哭诉她自己才是主上的生母,明德太后交出了她,李仁任将她下狱。两府台谏及耆老在兴国寺聚会,讨论生母真伪问题,最终判决般若冒充国王生母,将她丢进临津江淹死。据说般若被押送时,指着新修的中门,说:“老天要是知道我是冤枉的,这门一定会倒!”果然中门垮塌。此外般若的同族判事龙居实被斩,在审判般若时发表“天下未辨其父者容或有之,未辨其母者我未闻也”言论的三司右使金续命也被李仁任流放。

王禑即位时年方十岁,政事交给李仁任等人,自己则在书筵接受儒学教育,以田禄生、李茂方、李穑等儒臣为师傅。王禑虽然“稍志于学”,但并不喜欢儒生士大夫,在一次书筵上,他向右副代言尹邦彦请教《诗经》上“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一句的意思,尹邦彦回答不出来,王禑责怪道:“我道是你们儒者通晓经典,现在居然这样!”他不但不热心学问,反而在李仁任、池奫、林坚味等的引导下爱上了打猎,于是诸道元帅争相进献鹰犬来取悦王禑。

王禑即位后,高丽国策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恢复对元事大,从而使高丽进入元明两属的状态。王禑初立时,面临着北元扶持沈王脱脱不花的危机,李仁任一面加强对北元的戒备,一面派判密直司事金湑赴北元告哀,逐步恢复对元关系,旋因脱脱不花之死而使这场危机化于无形。洪武十年(1377年)二月,王禑获北元册封为征东行省左丞相高丽国王,高丽开始使用北元宣光年号,并遣使谢恩。不过,与北元的往来并不意味着与明朝的断交,高丽继续向明朝朝贡,并请谥请封,但明太祖朱元璋得悉恭愍王遇弑及明使被杀后,对高丽怀疑更甚,扣押使节,不予册封。宣光八年(1378年),北元皇帝爱猷识理达腊(昭宗)去世,明朝也放还了高丽被扣使节,高丽便恢复使用洪武年号,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王禑获明朝册封为高丽国王。通过李仁任主导下的两端外交,夹在元明之间的高丽取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也使王禑巩固了在高丽国内的合法性。

(3)高层内斗

恭愍王改革失败后,高丽继续在内忧外患中不断溃烂。王禑在位时,这一情况更为加剧,这从当时朝廷大臣一些报告中可以窥见。宣光八年(1378年)八月,宪司报告说:“诸道连年旱荒,军食不给,民转沟壑,诚可痛心。”洪武十六年(1383年)八月, 左司议权近上书说:“今水旱相仍,饥疫荐至,公无数月之储,民乏一夕之资;老弱转于沟壑,饿殍僵于道路。加以邻国屯兵近境,侵我封疆,诱我人民,倭贼又深入为寇,州县骚然,弃为贼薮,守令不能御,将帅不能制,自古危乱之极,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局面,以李仁任、林坚味为首的权门势族非但不思改革,反而巧取豪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与此同时,崔莹、李成桂、曹敏修等在围剿倭寇的过程中崛起的武臣以及郑道传、郑梦周、尹绍宗等新兴士大夫也成为当时高丽政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统治集团内部,内斗不断上演。宣光七年(1377年)三月,池奫计划铲除李仁任等人,王禑拒绝接受池奫的要求,站在李仁任一方,使池奫计划落空,反而被诛。洪武十二年(1379年),政堂文学许完、同知密直尹邦晏让他们的妻子依托王禑的乳母张氏,让她向王禑说林坚味的坏话,于是王禑禁止林坚味等入宫。林坚味便对庆复兴、李仁任、崔莹等说许完要杀死他们所有执政者,包括崔莹在内的所有人都大惊,他们得知张氏所扮演的角色后,便由崔莹召集军队逼宫,要求王禑交出张氏,王禑不肯,甚至为此哭泣,最后在明德太后的压力下才交出了张氏,并请求不要杀死张氏。张氏被判处流放,但大臣们还是无视王禑的请求,次年正月将张氏斩于流放地。从这起事件可以看出王禑在群臣的摆布之下,连自己的乳母都保护不了,权力受到很大限制。

王禑虽然年轻贪玩,但也不是不管国事、不分是非的昏君。李仁任的同党林坚味的胡作非为远甚于李仁任,被比作李林甫,王禑对林坚味就深恶痛绝,多次透过其子林㮹敲打林坚味,林坚味甚至一度为此辞职。对于以清正廉洁闻名的崔莹,王禑则礼敬有加,崔莹也多次劝谏王禑,王禑都不会生气,有时还接受其请求。洪武十七年(1384年)闰十月,寿昌宫落成,王禑让宦官李匡对崔莹说:“大厦五年而成,何以报卿等?”崔莹回答:“今倭寇蚕食,田制日紊,民生困悴,丧邦无日,不与大臣图议国政,昵比群小,游田无度,臣将安仰以尽臣职乎?”王禑听了极为惭愧。王禑曾梦见与崔莹战胜敌军,还说要与崔莹“平定四方”,可见他对崔莹的信任。

洪武二十年(1387年)十二月,王禑命令都堂上报夺占仓库、宫司、土地、奴婢的名单,由于执掌都堂的正是林坚味等巨贪,所以不可能执行这个命令。不久王禑听说申雅夺人土地奴婢,予以重惩。随后发生的赵胖之狱给了王禑铲除林坚味的机会。此事的起因是林坚味同党廉兴邦的家奴夺了朝臣赵胖在白州的田地,赵胖在争执中杀了该家奴,廉兴邦让王禑发兵抓捕赵胖。就在赵胖受审时,王禑移驾崔莹府邸,密议赵胖之狱,决心趁机铲除林坚味、廉兴邦一党。接着王禑赐赵胖药物,并释放了他,然后又下令将廉兴邦下狱,拒绝给林坚味等宰相发俸禄,随即命崔莹及另一武臣李成桂包围林坚味及其党羽的府邸,要将他们下狱治罪。林坚味试图叛乱,奈何被崔莹和李成桂的军队团团包围,只好束手就擒。在崔莹的主导下,设立田民辨正都监,将林坚味、廉兴邦等人所霸占的土地奴婢通通归还原主,他们及其亲族同党一律诛杀,哪怕是襁褓中的婴儿都被丢进江里,妻女则发配为奴,几乎无一幸免,此外还大肆捕杀林坚味、廉兴邦的家奴,被杀者多达1000余人,这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正月的事。

朝鲜历代王朝图(朝鲜古代君王谱)(3)

(4)攻辽被废

林坚味、廉兴邦等伏诛大快人心,人们称赞“吾君明矣!”,而已经致仕的李仁任是林坚味、廉兴邦的后台,但在崔莹的建议下从宽发落,只遣返原籍安置。王禑任用崔莹为门下侍中、李成桂为守门下侍中,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政府。王禑还没来得及“咸与维新”,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二月,派去明朝充当圣节使的偰长寿带来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圣旨,这道圣旨不仅对高丽多有责备,还声明铁岭是明朝领土,归辽东都司管辖。铁岭是位于今朝鲜江原道北部的山脉,原本在高丽的领地内,高丽高宗末铁岭以北诸州并入蒙古,设立双城总管府,铁岭成为元丽界山,恭愍王时越过铁岭,不仅收复旧疆,还侵占了原属元朝合兰府的大片土地,在高丽方面看来,明朝索要铁岭等于是要高丽吐出嘴里的肉。

王禑打算抗旨,并北伐辽东,令百官议论此事,百官大多愿和平交涉,唯独崔莹支持攻辽。崔莹又聚集百官,讨论割让铁岭以北,百官又说不可。在大多数人反对攻辽的情况下,王禑与崔莹秘密交谈,将攻辽一事确定下来,崔莹还请王禑杀了反对攻辽的大臣李子松以儆效尤。紧接着,西北面都安抚使崔元沚飞报明朝已经派人在铁岭立卫,王禑听说后在马上哭着说:“群臣不听吾攻辽之计,使至于此!"于是他征兵八道,杀死明朝差官21人并扣押5人,又任命崔莹为八道都统使,负责指挥攻辽,以曹敏修为左军都统使,李成桂为右军都统使,左右军共38830人,加上杂役为5万余人,号称十万,于四月十八日自平壤出师,王禑和崔莹则在平壤督战。随后他下令停用洪武年号,废汉服行胡服。

五月七日,左右军渡鸭绿江,屯威化岛,军中开小差者络绎不绝,士气低落,李成桂和曹敏修多次请求班师,王禑和崔莹都不同意。半个月后,李成桂说服曹敏修,发动威化岛回军,王禑和崔莹得到消息后奔还开京,欲抗拒李成桂。李成桂打出清君侧的名义,上书请去崔莹,王禑则修书晓谕李成桂等,内容是:“受命出疆,既违节制,称兵向阙,又犯纲常,致此衅端,良由眇末。然君臣之大义,实古今之通规,卿好读书,岂不知此?况复疆域受于祖宗,岂可易以与人?不如兴兵拒之。故我谋之于众,众皆曰可,今胡敢违?虽指崔莹为辞,莹之捍卫我躬,卿等所知,勤劳我家,亦卿等所知。教书到日,毋执迷,毋吝改,共保富贵,以图始终,予实望之,不审卿等以为如何?”

李成桂等不听,继续围攻开京。六月三日,李成桂击败崔莹,攻破开京,崔莹在八角殿被俘,王禑执崔莹之手泣别。随后恢复洪武年号及大明衣冠,以曹敏修为左侍中,李成桂为右侍中。王禑不甘心做俎上之肉,在数日后的夜里率领八十多名宦官欲袭击曹敏修、李成桂、边安烈等人的宅邸,因为曹李等人都在军营而未能得逞。六月八日,王禑被诸将逼宫逊位,与宁妃和燕双飞两名后宫嫔妃出居江华岛,曹敏修立世子王昌继位。逊位后的王禑以上王之尊仍受优待,但实际上无异于软禁。

(5)身死国灭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九月,王禑自江华岛迁居骊兴郡,人称“骊兴王”,该郡遂被升格为黄骊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一月,已故崔莹的两个族党——前大护军金伫、前副令郑得厚潜往黄骊谒见王禑,王禑哭着向他们诉苦,并拜托他们利用八关会暗杀李成桂,送给他们一把剑,命令交给他认为与自己关系好的礼仪判书郭忠辅。

郭忠辅假装答应,却向李成桂告密,于是李成桂借机废黜王昌,宣布王禑父子实为辛氏,贬为庶人,流放王禑于江陵、王昌于江华,另立高丽神宗七世孙定昌府院君王瑶为王。十二月十四日,王瑶派政堂文学徐钧衡诛杀王禑,艺文馆大提学柳玽诛杀王昌。王禑享年二十五岁,无庙号、谥号,据传其墓在今韩国京畿道骊州郡兴川面大塘里(旧称大王里)。死后两年半,高丽即灭亡。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