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众人皆认同,其智博古通今、明解世理、学究天人,其亦当自知必有不通之史、不明之理、不尽之学。俱因“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之理也。 ------独孤云生

1. 信仰为何?

“信仰”一词最早见于《华严经》佛经唐代译本,原句为:“一切仙人殊胜行,人天等类同信仰,如是难行苦行法,菩萨随应悉能作。”

词意:信仰,亦是指对某种思想、宗教、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信仰”早期便是对天地信仰,对祖先信仰。

在科学思维中,信仰被认为是科学世界观的敌人,因为信仰是不讲逻辑、不认证据的盲信盲从行为。

现在人们为什么会缺少信仰呢(如今的人们还需要信仰吗)(1)

虔诚的僧人

2. 信仰的作用

恐惧、迷茫、害怕,这三种情绪是伴随着思维智力上升所带来的“副作用”。而想要彻底消除它们,只有放弃千万年进化出的思维智力这一法。

思维是神奇的,虽然没有办法彻底消除“副作用”,却创造出了一个“人造”方法来扼制它们,这就是“信仰”的诞生。

起初我们恐惧自然,所以我们崇拜天地。接着我们迷茫未来,所以我们信仰祖先。后来我们害怕生活,所以我们信仰宗教。

现在人们为什么会缺少信仰呢(如今的人们还需要信仰吗)(2)

耶稣雕像

3. 如今人们还需要信仰吗?

每当人们再次陷入“副作用”时,“信仰”就会随之出现。虽然它经常改变面目,却依旧像最开始的那样可以起到作用。

以至于这个规律被“有心人”利用,借此操纵“信仰”,获得利益。

如今的人们还需要信仰吗?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一个对世界理解甚浅的问题。

该问的是,如今信仰都在哪里?被什么给拽牢了?什么是有利于自己人生的信仰?

因为“信仰”从来都没有在人们思维中消失,它只不过是因为文明的发展变得细碎,或者是换了个名字罢了。

现在人们为什么会缺少信仰呢(如今的人们还需要信仰吗)(3)

神像

4. 结语

曾经的我信仰经常变动,或者说很多人的信仰都在经常变动。后来我才意识到,信仰的固化就像人生目标。这两个东西如果经常改变,那就说明自己还不够定心,还看不清虚妄。

如果能确定自己的“信仰”,那便能确定自己的为人处事。在面对“有心人”的陷阱或者“副作用”时,更能从容面对。

最近我才看了《我的三体章北海传》的前三集。第三集剧集中,章北海提出“失败主义”概念,即比起技术差距,失败主义情绪对于太空军的影响更大。其中作为例子的吴岳上校因为自身以技术科学为信仰,所以在面对科技技术远超人类的三体世界时,表现出了深深的恐惧。而相比吴岳,章北海的信仰却是完全不同地,他坚信人类有获胜的希望,虽然还不知道怎么做到。本文也因此在我观后有感而写。

感谢您的阅读,接下来我将浅析一下现有各类信仰的特性,给还没有固化信仰的人们一个选择。如果本文给您带来任何收获,可关注独孤云生阅读更多作品,再见。

现在人们为什么会缺少信仰呢(如今的人们还需要信仰吗)(4)

我的三体章北海传封面

,